![]() ![]() ![]() |
|
|
|
2010/04/24 12:55:42瀏覽1107|回應0|推薦28 | |
〈幸福從來不曾失去〉有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其實包含了兩個故事,首先是發生在香港的海豚爸爸、哥哥、妹妹尋找被抓到海洋公園的海豚媽媽,接著則是發生在澳洲最大城市―雪梨―的Dolly一家人、Fei,對往日幸福記憶的重溫。 舞台在香港的海豚家族的故事,其實仍反映出「美學判斷」的強大力量,從人們為了就近觀賞海豚而把牠們抓到海洋公園,到香港媒體掲露海豚爸爸、哥哥、妹妹集體擱淺,民眾、學者專家大幅討論,到心理輔導員解讀出海豚媽媽想回大海的訊息,社論譴責海洋公園到最後孩童歡送海豚媽媽,這股力量都在作用。 當海豚媽媽跟家人團聚時,海豚爸爸說了這句令我反思人類「美學鑑賞」之行為的話:「…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有家人陪伴,對我們來說,是最幸福不過的事。」可不是嗎?人類對於海豚的經常是不自然的、人工的美學鑑賞,可能剝奪了海豚所享受的、所希望的這最簡單、基本的幸福,這是何等地自私啊! 按照這樣的說法,那麼我會覺得,台北、桃園是台灣讓我有強烈幸福感的兩個地方,因為台北是我出生、成長、唸書求學和居住的地方,有個好媽媽陪在身邊,桃園則有一直對我很關心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在,雖然兩個地方都是學理上的「都會區」,可是這兩個地方卻有我很多成長的記憶,人味濃得很。 接著,舞台在澳洲的Dolly一家人、Fei對往日情懷的幸福回憶,讓我想到了劉墉寫的〈電梯未了情〉,當中主要是描寫說,一對本來要進律師事務所進行離婚相關之法律諮詢的夫妻,因為看到電梯的運動、廠牌,和感受到熟悉的氣氛,而回憶起以往的點滴、重溫往日情懷,最後居然就打消了離婚的念頭。 當中先失去丈夫John,後失去愛犬JJ的Fei,本來對幸福是有著很負面、消極的態度,可是當那個擅長催眠的墓園管理人,帶她回到以往跟John、JJ種種相處、互動的情境去重溫之後,那憤世嫉俗的態度全被對生命的熱情所取代,這其實也是一個「訊息的接受可能讓人改變原有態度」的另一個具體實證。 也就是說,三十五年前John在Dolly父母婚禮場合中向她求婚、十年前JJ誤食車上的老鼠藥後在醫院跟John那段感人的互動,以及女兒Jenny剛出生時,一家人甜蜜、和樂相處之場景等,其實可算是以那墓園管理人為媒介,而對Fei傳播的,讓她徹底改變其幸福態度的訊息,讓她明白幸福一直在身邊的訊息。 至於Kenny多年前在海德公園,一幅望著雪梨港之男女,名為「永恆的誓言」的畫作,則是對Fei和Jenny(畫中的女主角)母女、Dolly及其父母傳播兩家人彼此間往日情感,和為Dolly一家留住親人身影的訊息媒介,以此,這Kenny就跟那墓園管理者一樣,都行使了很棒的訊息報導者、傳播者的角色。 在我看來,墓園管理者、Kenny的行為,所發揮的作用就跟寫自傳或請個有點熟的人述說其成長或某種長期活動的生涯經驗一樣,都給人們一個重溫往日情懷、往日忽略、不曾珍惜之簡單幸福的機會,這樣做,除了留下一些美好記憶外,也可能更進一步地,令人們改變原先對人生消極的態度,而變成積極的態度。 總結而論,海豚家族、Dolly一家人、Fei和Jenny母女的這些故事,主要可能在傳遞「有家人陪伴是幸福的」這個價值觀,也再次說明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幸福其實是無所不在的,只要能用心去體會,幸福感都可能從心底產生。 我的噗浪帳號:「天蠍浪子的咖啡杯-噗浪分站」,按此加入我吧! 茱莉亞音樂學院第一位華人中提琴博士:【趙怡雯的藝享世界】 如白居易之詩的法律介紹:《圖解行政法:國家考試的第一本書》 白話之語,發掘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庶民經濟學》 生活變化的體認:《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 以物擬人之筆法,探查人心之深處:《尋找幸福的藍眼睛》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