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0/13 13:02:15瀏覽528|回應1|推薦16 | |
一直以來,臺灣民眾大都認為農產品不夠靠進口就好,而近幾年的民進黨中央政府則更是將進口農產品當作臺灣農產品不足的萬靈丹,另外也當作爭取大國支持對抗中國的籌碼,如之前萊豬、日本福島核食進口之事,民進黨中央政府都有全面開放進口以換取美國、日本支持的說法。 而支持農產品進口的人,另外還會說反對者可以選擇不買、不吃,但是這必須是在臺灣的食品業者都絕對老實、童叟無欺的前提之下才成立,但各位覺得臺灣的食品業者都會誠實標示嗎?都不會把不同種類的產品原料混在一起嗎? 在巴西進口雞蛋爭議未歇之際,社論【美豬抓到了,食安還在雲深不知處】指出,最近有肉商因為美國豬肉在臺灣沒人買,因此混入加拿大、英國進口豬肉在賣,製成火鍋肉片、肉捲,流向餐廳、火鍋店或滷味攤,另外今年8月也有媒體踢爆,有業者將美國豬肉加工混充羊肉販售。 對此,有親綠網友認為標示錯誤或不實不影響食安,但當初行政院行政院於105年6月23日通過衛福部、農委會及環保署所提的「食安五環的推動策略及行動方案」,藉由「食安五環」的落實推動,環環相扣食品每一段生產、製造、流通、販售歷程,具體上包含「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及「全民監督食安」等五大面向。 其中的「源頭控管」是指控管農產品裡面的毒物或藥物,具體來說就是控管農產品之中重金屬、農藥或動物用藥,輿論熱議的萊克多巴胺就是動物用藥、放射性元素則偏向毒物,不過對於進口豬肉,臺灣這邊的中央政府恐怕對進口國的生產者無計可施,無法控管如美國豬肉、巴西雞蛋內或日本核食內的毒物或藥物的殘留狀況。 其次,「重建生產管理」是指提供充分的產地資訊,例如臺灣目前針對本土農產品所制定的三章1Q制度,重點便在提供消費者可以確實追溯至源頭生產者的資訊,如雞蛋或豬肉的源頭畜牧場,但是美國豬肉、巴西雞蛋或日本核食,臺灣的中央政府也恐怕無法如同本土農產品三章1Q這般,去管控海外源頭生產者的細部資訊。 所以,誰說農產品標示不實或標示錯誤與食安無關?這麼說的網友看來是不懂所謂的「食安五環」政策。 「加強查驗」這塊,有親綠網友特別強調,最近這次美豬表示不實是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發起的,不過食安稽查的成效不能光說是中央政府的功勞,地方衛生、農業及教育單位有無執行食安的聯合稽查才是重點,就我所知,最近實際上有查獲標示不實美豬的,是桃園市和臺中市的衛生單位,而食品藥物管理署是公布地方政府提供的資料。 「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方面,目前看來雖說像是越南茶混充臺灣茶、巴西蛋偽標臺灣蛋等,目前都有相關業者被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但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業者與消費者之間往往資訊不對稱,業者標示不實、混充別的東西或有藥物、毒物殘留,消費者恐怕經常無法察覺,且也不一定百分之百會被稽查到,結果業者還是樂得賺黑心錢。 「全民監督食安」這方面,行政院其實幾年前建立全民監督防護網絡,啟動「1919」全國食安專線,用意在鼓勵民眾檢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事件,可是,從先前有新北市的民眾舉報壞雞蛋,結果被農業部報警提告,警察也在8小時內迅速將民眾拘提到案看來,這一環算是破功了。 民眾舉報壞雞蛋,行政院長第一時間便斥為假訊息,農業部第一時間便提告民眾,警察第一時間就到民宅逮人,這是在學共產極權國家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製造寒蟬效應,而非鼓勵民眾檢舉問題食品。 總地來看,臺灣在現實上是難以對進口農產品進行「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而民進黨中央政府,可以確定的是壓根沒做到「全民監督食安」甚至反其道而行防堵民眾監督食安,「加重惡意黑心廠商責任」這塊亦無具體的效果,很多黑心業者還是罰不怕,「加強查驗」部分真正在做事的,還是縣市政府。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