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5 06:58:26瀏覽1639|回應14|推薦73 | |
記得之前告訴大家我曾在古典樂台中學到韓德爾不但是音樂家也是投資專家。本城的古典樂台很人性化,除了古典音樂之外,也會報導一些讓人覺得很有意思的東西。早上八點左右會固定報導交通狀況,天氣預報,以及已開盤一個半小時的美國股市行情。有一回在地球週的時候,主持人倡導素食,不但公佈自己晚餐內容,並且告訴了大家史上有名的素食音樂家。大家要猜猜看有哪些音樂家是素食者嗎? 答案是20世紀初俄國著名鋼琴家與作曲家羅格曼尼洛夫(Sergei Rachmaninoff),和一樣是俄裔,被譽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的史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史特拉文斯基寫的芭蕾舞劇火鳥《The Firebird》和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都是經典之作。他與時尚皇后香奈爾(是的,就是發明香奈爾五號香水的Coco Chanel)的情史更是令人矚目,不論是100年前或現在。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在2009年改拍為電影。 再說回素食。當我聽到這兩位知名音樂家是素食者,我第一想到的是100年前俄國的素食菜單是什麼模樣呢?他們都吃些什麼呢?我對俄國料理沒研究過,除了知道有魚子醬與伏特加,之外一無所知。如果讀者有精通俄國料理的,希望你寫個回應,讓大家增廣見聞。 好了,希望這些名人八卦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今天我們要聊聊曲式(musical form),曲子的基本建構。讓我引用專業音樂家麵包情人的話: 曲式像是一棟建築物的結構。分析曲式是很重要的。不了解曲式的演奏者就好像一個不看設計藍圖的營造商--亂蓋。海頓、貝多芬、布拉姆斯的作品都有很清楚的曲式,但是浪漫派以後如拉哈曼尼諾夫或蕭邦等有時候比較隨性,不太容易分析。 當我看到“亂蓋”這個詞,不得不佩服麵包情人的功力。不但讓我笑到不行,更是記住了分析基本結構的重要性。
而樂理中其中一項是曲式。就算是感性的東西,也要有組織有系統,否則感性就成了雜亂無章。 讓我給個比喻,我們寫文章也有一些固定的規矩,例如寫論說文的形式就是起承轉合。而音樂中最常見的曲式是三部式,A B A,古典音樂是這樣,現代音樂或流行歌曲也不出其左右。 A是作曲家要表達的主題(statement), B是對比(contrast),然後再回到A。A與B通常是非常不同的旋律。而最後一段的A通常會有些微不同,因此也可標為A'。這只給大家一個概念,但作曲並非一成不變。大師們巧妙各有不同,轉接/轉折的地方寫的技巧,可以讓這個基本曲式表達出不同的效果。
文章寫到最後一段,一定再回到主題,是個完整的終結。音樂大致上也是這樣,所以世間的事物許多道理是相通的。
到了影片的1:28,真正的對比(contrast)B段的旋律出現,這一段只有一個旋律,第一次由小喇叭主奏,第二次由弦樂器演奏。然後很明顯的又回到A段一開始的主題,做為曲子的結束。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寫文章如此,作曲也一樣。讓我引用UDN知名科學家牧谷的一段話: 原来作曲和作文如此雷同,難怪英文裡的作曲與作文都是compose。如何在有形的鉗制下突破死板的窠臼和八股,是對創作者的最大挑戰。其實科技的創新和發明,也十分類似。基本的自然法則和定律早在那裡,誰也不能違反。但人類物質生活的文明和進化,卻日新月異,永不休止。
寫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歷代的哲學家們。我很佩服他們,能把世間事看得透透徹徹,找出共通的原理,定出定律,依此循環,永不止息。
祝大家感恩節假期愉快,接下來有個美好的聖誕季節!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