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08 11:10:07瀏覽2623|回應1|推薦12 | |
看到自由時報今天開始做一個專題「國營事業高層 邁向去台籍化?」( 彭明敏在評論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時提到:「台灣兩大族群,慣用「本省人」和「外省人」稱呼,是以「大中國思惟」為根基,與政治現實不符而不妥當,但因大家已慣用太久,為了清晰姑暫用之。」,如果台灣沒有省籍問題且「與政治現實不符而不妥當」,為什麼大家總要一提再提? 就像我在「從中國時報的省籍謊言到自由時報的國仇家恨」一文提到:一個人發表政治意見,當旁觀者(中國時報何醒邦)把他的省籍提昇到文章中一個重點時,說明這些人認為省籍跟言論自由的「政治正確正相關」,例如,批評國民黨的如果是老國民黨員,那說明國民黨「真的不好」,這些人打的就是這個算盤。… 又如我談過:一個教授顧忠華寫過一篇寫過一篇「不要叫我外省人」,可是這位大教授卻連署了「我是外省人,反對蔣介石」(自由時報中的外省人政治運動-談談民進黨外省樣板戲)。換句話說,這批人看到自己的省籍身份有利操作政治就鬼吼鬼叫「我是外省人」,然後別人說他是「外省人」又抓狂,說別人歧視。 其實說到底,省籍矛盾是很難根除的,所謂「外省人」的標籤也是永遠無法消滅的,對自由時報與中國時報來說,「外省人」是什麼呢?是他她們父親的血統嗎?還是政治立場? 如果一個「外省人」是深綠或深綠擁戴的,例如外省權貴陳師孟,無論他如何交心,終究是一個「外」,就像顧忠華參與的政治連署,謝志偉金?煒等一干人為什麼不以「台灣人」的立場呢?為什麼要以「外省人」的血統大做文章? 就算真有換領導階層這麼回事,但自由時報所謂國營事業高層邁向去台籍化的語言心態是什麼呢?「去台籍化」與「外省化」要挑起的是什麼呢?自由時報認為換一個外省人代表什麼呢?自由時報也不探究這些外省人的政治立場,馬英九任用偏綠的人也不是新鮮事…這又代表什麼呢? 外省人的政治立場「並不能」使外省人成為台灣人。 顧忠華的矛盾行為說明了一切,自由時報也說明了一切,「省籍標籤」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就像林保華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還成為自由時報的新聞一樣,當自由時報始終要提「這個」的時候,「這個」就不會停止。 那談省籍或本省、外省會造成「外省人」的困擾嗎? 顧忠華寫的「不要叫我外省人」就社會心理學來說,反抗這樣的心理標籤當然不是一種很爽的表現,我想他也不會有被虐待狂,「外省人」的標籤當然讓很多「外省人」不高興,甚至於有「生為外省人的悲哀」。 這怨不得任何人,老虎伍茲不說自己是黑人,他不為自己身上流的每一個血統每一滴血感到羞恥,他說是白、黑、印、亞、泰人,這些「外省人」只因自己身上流的血而錯亂,真比美國那些「一滴血主義者」還荒謬。 也奉勸這些「外省人」,就算你們的政治立場再綠,或甚至於可以為政治割捨親情(see 李筱峰的台灣人之路),你們永遠也得不到「台籍」身份。 因為這是你們自己造成的,自由時報也永遠不會放過你們,怪誰呢? Written by blackjack Ps.我自稱是「外省人」,我也認為我是本省人,see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讀後感(下)-龍應台的史觀與台獨史觀、國府史觀、共產中國史觀下的混亂台灣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