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省台籍化?-自由時報就愛省籍矛盾
2010/02/08 11:10:07瀏覽2603|回應1|推薦12

看到自由時報今天開始做一個專題「國營事業高層 邁向去台籍化?」(2010/2/8),雖然標題結尾是個「問號?」,但記者的行文卻是相當的肯定,看看第一段:二月二十七日四席立委補選結束後,國營事業將有新一波的人事異動。據知,中油、台電、台水等公司高層人事已列入檢討名單,目前卻傳出為配合馬政府人事政策,這些高階負責人將全面「去台籍化」,以配合年底五都市長選戰之需,讓國營事業成為輔選國民黨的利器。

 

彭明敏在評論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時提到:「台灣兩大族群,慣用「本省人」和「外省人」稱呼,是以「大中國思惟」為根基,與政治現實不符而不妥當,但因大家已慣用太久,為了清晰姑暫用之。」,如果台灣沒有省籍問題且「與政治現實不符而不妥當」,為什麼大家總要一提再提?

 

就像我在「從中國時報的省籍謊言到自由時報的國仇家恨」一文提到:一個人發表政治意見,當旁觀者(中國時報何醒邦)把他的省籍提昇到文章中一個重點時,說明這些人認為省籍跟言論自由的「政治正確正相關」,例如,批評國民黨的如果是老國民黨員,那說明國民黨「真的不好」,這些人打的就是這個算盤。

 

又如我談過:一個教授顧忠華寫過一篇寫過一篇「不要叫我外省人」,可是這位大教授卻連署了「我是外省人,反對蔣介石」(自由時報中的外省人政治運動-談談民進黨外省樣板戲)。換句話說,這批人看到自己的省籍身份有利操作政治就鬼吼鬼叫「我是外省人」,然後別人說他是「外省人」又抓狂,說別人歧視。

 

其實說到底,省籍矛盾是很難根除的,所謂「外省人」的標籤也是永遠無法消滅的,對自由時報與中國時報來說,「外省人」是什麼呢?是他她們父親的血統嗎?還是政治立場?

 

如果一個「外省人」是深綠或深綠擁戴的,例如外省權貴陳師孟,無論他如何交心,終究是一個「外」,就像顧忠華參與的政治連署,謝志偉金?煒等一干人為什麼不以「台灣人」的立場呢?為什麼要以「外省人」的血統大做文章?

 

就算真有換領導階層這麼回事,但自由時報所謂國營事業高層邁向去台籍化的語言心態是什麼呢?「去台籍化」與「外省化」要挑起的是什麼呢?自由時報認為換一個外省人代表什麼呢?自由時報也不探究這些外省人的政治立場,馬英九任用偏綠的人也不是新鮮事這又代表什麼呢?

 

外省人的政治立場「並不能」使外省人成為台灣人。

 

顧忠華的矛盾行為說明了一切,自由時報也說明了一切,「省籍標籤」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就像林保華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還成為自由時報的新聞一樣,當自由時報始終要提「這個」的時候,「這個」就不會停止。

 

那談省籍或本省、外省會造成「外省人」的困擾嗎?

 

顧忠華寫的「不要叫我外省人」就社會心理學來說,反抗這樣的心理標籤當然不是一種很爽的表現,我想他也不會有被虐待狂,「外省人」的標籤當然讓很多「外省人」不高興,甚至於有「生為外省人的悲哀」。

 

這怨不得任何人,老虎伍茲不說自己是黑人,他不為自己身上流的每一個血統每一滴血感到羞恥,他說是白、黑、印、亞、泰人,這些「外省人」只因自己身上流的血而錯亂,真比美國那些「一滴血主義者」還荒謬。

 

也奉勸這些「外省人」,就算你們的政治立場再綠,或甚至於可以為政治割捨親情(see 李筱峰的台灣人之路),你們永遠也得不到「台籍」身份。

 

因為這是你們自己造成的,自由時報也永遠不會放過你們,怪誰呢?

 

Written by blackjack 2010/2/8

 

Ps.我自稱是「外省人」,我也認為我是本省人,see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讀後感(下)-龍應台的史觀與台獨史觀、國府史觀、共產中國史觀下的混亂台灣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啥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你這樣講好像民進黨是個純正的血緣排外團體
2010/02/11 07:45
以前的民進黨就算曾經存在過,現在也死了。現在的民進黨不過是個福佬人為主的族群暴力貪污犯罪組織。

假設我是福佬人,在大學裡就參加台獨社團,每次鬧事都打前鋒,我能進入這個犯罪集團的中心嗎?

當然可以。只要我老爸是什麼天王,我老媽是什麼天后,我就是什麼天皇兒子。

不然我只是個屁。

但是很不幸我不是福佬人,我是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混血兒,隨你講。。。。。。

只要我老爸口袋飽滿,我老媽在家看豬哥亮都能當選,我照樣可以當天皇兒子。我連台語都可以不會講。反正民進黨的黨主席也是不會說台語的那種人。

不然我比屁都不值。怎麼交心都沒用。

其實台灣人不過就是代表比較可能撈到選票。如果你背後沒有龐大的家族,甚至是核心小家庭,或者是孤兒,沒有動員暴民的能力,管你是不是福佬人,你都是屁。那些外省學棍實在很沒票房,只能靠拋頭露面去換取全台灣的極少比例支持。

同樣是一千隻支持的畜生,民進黨要的是選區範圍內的集中勢力,不是分散在全台灣的垃圾。所以說外省人沒有票房。

除了福佬人跟少數地區的客家人和原住民,台灣大概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族群可以在任何一個選區靠排他選出席次。
blackjack(blackjack) 於 2010-02-11 18:37 回覆:

選舉這東西要非常精算,民進黨自命為「本省」政黨,又霸佔「本土」,排斥「外省」就是必然了。我住的選區有個民進黨政客,跟此區的外省選立委時,口號就是煽動省籍差異,也沒有其他政見,後來選輸了。

 

她之前參選過這個縣轄市市長,那時國民黨分裂,僥倖選上了就不知天高地厚,參選單一選區的立委結果當然慘敗。這次選舉卻不選縣轄市市長,跑去選縣議員,民進黨沒有半個人敢參選本市市長,國民黨躺著選選上了,我很看不起民進黨這麼懦弱,但又不甘心投沒有競爭的國民黨,於是就投了廢票,國民黨這個市長撈了6萬票,但也有1萬廢票。而這位前市長這次只得3000多票也沒選上縣議員,立委得過4萬票打一折都不到,政治生命大概完了。

 

我覺得選舉就像賣東西,既然都是商業行為,就要知道自己賣的東西誰會買,外省來說,中壢市的眷村票足以保送眷村人魯明哲當選,即使他在任內出國讀書三年而沒有什麼作為,我要說的是特定區域中特定族群的票還是很有影響力,或許這也是民進黨在南部越來越強的原因。

 

台灣的省籍衝突沒有想像中嚴重,也沒有任何中國文化大革命那種草木皆兵的恐怖,台灣的省籍問題只在於媒體、名嘴。自由時報這類媒體始終抱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維,就算掏心挖肺如金恆瑋、謝志偉、陳師孟一堆人,民進黨、自由時報也永遠只會記得他們的省籍而已,這樣當然也會帶動不少人的情緒就是了。

 

至於從政,一般沒出身的人要從國民黨混出名堂是不可能的,許多國親支持者又看重他們是否為黨國菁英,不然又是看他們是否會幫忙喬事情,這樣的選民只能產生這樣的政客,也所以國民黨到現在沒出現什麼善於論述的政客,即使他們過去拿了博士當教授也一樣,因為他們不是靠論述選上的。

 

民進黨現在越來越像國民黨了,講東西也就那幾招。

 

現在平均餘命長,很多立委大概都會當到70幾歲吧,台灣的政治圈要有新人將會很難,不過,美國也一堆老參議員當到死,只要通過選票任期制檢驗,世代交替還是算了吧。

 

第三勢力絕對沒有空間,民進黨只看省籍(現在也多為政治世家),國民黨只看出身,不然就是像嘉義縣那樣國民黨必敗的區域國民黨才會推「不計勝敗」的新人去玩,其實想開了,是因為Call in、投書、投票這類「民主」的假像讓我們有參與感,政治這種需要這麼大資本的遊戲,一般人怎麼玩得起呢?

 

無論如何,民主當然還是比專制好,不會因言獲罪、可以自由發言這點,總是讓我們有一點「身為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