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1 19:28:20瀏覽7387|回應2|推薦10 | |
林毅夫返鄉引起台灣許多人的關懷,連聯合報黑白集「逃官的鬧劇」論潛逃五百多天的軍情局軍官葉玫時,也把林定位為「政治信仰、時代悲劇」,所謂的統派媒體立場與幾個民進黨政客立場終於一致,這令我聯想到,台灣近年來反核風氣日盛,可謂超級反核先鋒的張憲義,依這批挺林毅夫返鄉者的邏輯,更應該被全台灣人膜拜,何忍說他是「叛徒」! 張憲義何人也? 張憲義跟林毅夫一樣是軍人,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上校副所長,謠傳被CIA吸收,於 蔣經國交付給張憲義等人的任務究竟是什麼?絕不製造核子武器嗎?那為什麼不公開指責那些「擅自作主」的長官而要選擇叛逃?誰有這個天大膽子花那麼多錢製造相關設施?蔣介石當年也允許在台南機場放核武,張憲義講「完成蔣公和蔣總統所交付的任務」是騙鬼嗎?不過,張憲義叛逃至今也26年並超過追訴期了,挺林毅夫的人們,有想到張憲義嗎? 關於張憲義的評價,1998年的聯合報黑白集採批判態度,當年張憲義認為其「有義和團味道」,現在聯合報愛林毅夫,要不要給張憲義「公道」?如果共產黨不是敵人,民進黨邱義仁所言「台灣不抱美國大腿,要抱誰大腿」是敵人嗎? 郝柏村在其回憶錄批評張憲義1988年叛逃到美國是對台灣核武發展的最大打擊,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報導「CIA募叛逃17年 張憲義現居美國愛州」說: 一位當年參與中科院核武研發計劃的骨幹人士形容,他們當時是流著眼淚看著美國強迫台灣無條件接受拆除相關設施,接受美國查核。心中的屈辱和沈痛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現在台灣人還會感覺「屈辱和沈痛」嗎? 中時呂昭隆「張憲義:叛逃是「中美兩利」」報導說: 張憲義日昨傳真信函給某媒體表示,他要向所有當年參加核武計畫的同事表達敬意,因為其犧牲奉獻,已完成蔣公和蔣總統交付的任務,「我們有能力, 但絕不製作核子武器。」張憲義也認為,應該從世界觀來看待此事。 台灣人啊,有沒有張憲義的世界觀? 林博文「紐時記者韋納新書:張憲義臥底20年 中情局廢台核武武功」寫道: 五、六十年來,對台灣傷害最大的人,不是對岸的中共,而是台灣軍方重點培養的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上校。… …郝柏村說,丁大衛(時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攜來「毫無談判餘地的協議書」,要求台灣徹底拆除與發展核武有關的設施。而雷根指示丁大衛,必須在一周內讓台灣簽字,「不然你不必回來」,李登輝只好簽字。 不過,有些美國軍事分析家表示,台灣也擁有核武,至少可以不必太害怕中共的軍事威脅。著有《東方之火:亞洲軍事力量的興起與第二次核武時代》的耶魯大學教授保羅.布拉肯(Paul Brucken)即持這種看法。另一學者米德偉(Derek Mitchell)在三年前出版的《核武觸點:國家重新思考核武選項的理由》中即表示,如兩岸軍力失衡情況愈來愈嚴重,而且美國對台保護能力不足時,台灣應有能力製造核武以嚇阻中共的武力進犯。… 張憲義事件是台灣建軍史上的一件特大號事件,其影響不僅在國防上和兩岸軍力平衡上,更在於政治上和心理上。張憲義一個人廢掉了台灣的武功,使台灣嚴重內傷。… 台灣有核武,是否可以嚇阻中共的武力進犯難說,但如果有一天台灣發展核武,軍人們是否可以排隊去向美國告狀?這不也是「政治信仰、時代悲劇」的一種嗎?用另一個說法:張憲義信仰「非核家園」,張憲義信仰「我們有能力,但絕不製造核子武器」卻不被當時的人與郝柏村認同,這不也是「時代悲劇」? 陳長文在「林毅夫,還是台灣的「敵人」嗎 」表示「更不要說,現在還以「敵」來看待中國大陸,不是顯得荒誕嗎?」,且不論共產黨抓到台諜會不會以「敵」來看待,請問台灣朝野政客與人民,美國是「敵」嗎?若依此邏輯,張憲義算「叛變」嗎?讓我來改寫陳長文該文,把中國大陸換成美國,看大家能否接受: 張憲義的選擇,有那個時代的背景,就算不同情,但試著理解這樣的背景,才是凝聚認同最務實的態度。 張憲義對聯合報的投書中,他認為已完成蔣公和蔣總統交付的任務,「我們有能力,但絕不製作核子武器。」,台灣更應該從世界觀來看待此事,既幫助美國,也有益台灣。姑且不論他的觀點是否正確,但是這樣的動機,以敵我區別,似有過斷之情。 美國是台灣最大的靠山;美國的經濟發展,也帶動著世界經濟。站在張憲義的角度,26年前的叛逃傷害了台灣的情感,但是他以證人的身分,為美國與世界的防止核武擴散做出貢獻,也是間接的對台灣有助益,而且這樣的助益,未必比當年不叛逃的軍官張憲義要來得少。 請問各位,能認同這段話嗎? 也不管認不認同,如果台灣政府決定放過林毅夫,若陳長文所言馬英九真的聽進去了,那也請別大小眼,就讓追訴期已滿的張憲義們與其他「叛國者」也回來吧! Written by blackjack Link: 王豐:張憲義洩露台核機密 蔣經國吐血而死 http://v.ifeng.com/mil/annals/201304/d46629df-d197-4db6-bd4c-efdf35265a1c.shtm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an/17/today-fo6.htm 看聯合報昨是今非 28年前駕機叛逃 黃植誠想回台灣 http://www.epochtimes.com/b 《聯合報》的評論指出,在現在的情形下,黃植誠難望回到台灣。 該文章稱在中共仍然堅持不放棄對台動武,兩岸敵意未解的情況下,除非能通過協商,達成普遍性的協議,否則台灣很難,也不該針對單獨個案給予特別待遇。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軍人職司保家衛國,不用則已,要派上用場,可能就是要軍人付出生命。因此,舉凡制度較健全國家的軍隊,都高度強調上級和下屬之間彼此絕對的信賴和服從。 文章評論道,不論黃植誠、林毅夫,或其他叛逃到大陸的軍官,對台灣國防部而言,他們的行動,正是對軍隊傳統最嚴重的侵蝕和挑戰,如果這個叛逃行動,竟能在多年後得到赦免,對於安分保家衛國的好軍人,情何以堪? 如果這個叛逃行動,竟能在多年後得到赦免,必定成為通案的準則,換句話說,林毅夫、黃植誠可以獲得赦免返台,那近幾年,涉嫌帶著台灣飛彈機密叛逃的王宜宏可不可以回來?又,叛逃到大陸的可以回來,潛逃美國,揭發台灣核武計劃的張憲義行不行? 紐時記者韋納新書:張憲義臥底20年 中情局廢台核武武功 林博文 跑了廿多年情報新聞並得過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記者提姆.韋納(Tim Weiner),最近出版一本七百頁的《灰燼的遺產:中情局歷史》(Legacy of Ashes:The History of theCIA)。數十年來,有關中情局的著作多如牛毛,但這本專門敘述中情局失敗紀錄的新書,卻很難得地獲得書評界的一致好評。 作者韋納說,在中情局數不清方失敗和失誤歷史中,有一項行動卻是「大功告成」,連中情局老特工兼老外交官李潔明亦擊節讚賞,這就是中情局成功收買台灣科學家張憲義,阻止了台灣試圖發展核武的秘密計畫,並改變了台灣兩岸的軍事生態。 五、六十年來,對台灣傷害最大的人,不是對岸的中共,而是台灣軍方重點培養的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上校。 張憲義於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七年就讀陸軍理工學院(後改名中正理工學院),畢業後任職中山科學院籌備處。一九六九年赴美留學,獲田納西大學核子工 韋納說,張憲義一九八八年逃亡美國之前,已為中情局當了廿年秘密特工。張氏在何時何地被中情局吸收,有兩種說法,一是就讀中正理工學院時,二是在田納西大 學留學時。中情局不久前解密數萬頁密檔,但未包括張憲義資料,未來亦不太可能全解密,因吸收友邦人士當「地下間諜」(mole)一直是中情局最機密的業務 之一。 韋納新書中有關張憲義部分,全都是李潔明告訴他的,李也是極少數知道張憲義以中情局秘密特工身分埋伏中科院的美方人士之一,但李潔明在中英文版回憶錄中隻字未提張憲義事件。李氏號稱是「台灣堅實的盟友」,但他認為中情局在策反張憲義這件事上,是「做對了」。 李潔明說,中情局吸收張憲義,算是找對人,和他接觸的中情局特工剛好也是適當人選,中情局特工小心翼翼地吸收張,以意識形態做基礎,同時也給他錢。李潔明 又說,中情局協助張離台,又獲得了台灣發展核武的證據,美國拿這些文件去找台灣政府理論。韋納說,台灣政府過去一直否認發展核武,而且還「撒謊」,實際上 仍繼續研發,只有在張憲義向美方提供確鑿證據後,台灣才啞口無言,答應停止研發。韋納說,張憲義事件阻止台灣發展核武,可說是裁軍史上最精彩的傑作。 郝柏村說,丁大衛(時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攜來「毫無談判餘地的協議書」,要求台灣徹底拆除與發展核武有關的設施。而雷根指示丁大衛,必須在一周內讓台灣簽字,「不然你不必回來」,李登輝只好簽字。 張憲義全家抵美後,最早住在維吉尼亞州泰森角附近,被台灣媒體發現後即搬走,兩年前的消息是已定居艾達荷州,但一直拒絕接受採訪,中情局亦要求他勿接受訪 問。一九九八年蔣經國去世十周年前夕,張憲義曾寫信傳真台北《聯合報》表示,台灣停止研發核武,乃是美台雙贏的結果。 不過,有些美國軍事分析家表示,台灣也擁有核武,至少可以不必太害怕中共的軍事威脅。著有《東方之火:亞洲軍事力量的興起與第二次核武時代》的耶魯大學教 授保羅.布拉肯(Paul Brucken)即持這種看法。另一學者米德偉(Derek Mitchell)在三年前出版的《核武觸點:國家重新思考核武選項的理由》中即表示,如兩岸軍力失衡情況愈來愈嚴重,而且美國對台保護能力不足時,台灣 應有能力製造核武以嚇阻中共的武力進犯。 但米德偉指出,台灣研發核武的障礙是相關設施已經拆除,研發人員已漸老化,年輕科學家不感興趣,台灣的核能活動受到國際監管。不過,米氏強調,台灣是否要發展核武,最重要的還是政治意志。 郝柏村在日記中說了張憲義「竟利用民進黨以圖要挾」,又說楊亭雲向他報告「逃犯張憲義家屬與民進黨有勾結」。難道民進黨和張憲義一樣都反對台灣發展核武? 郝柏村說:「吾人早知CIA在中科院有臥底,其實也不只張憲義一人…。」從一九五○年代開始,中情局在台灣一直很活躍,李潔明做過站長(Station Chief),常與蔣經國通宵喝酒的克萊恩也做過站長(後升任中情局副局長)。不論這些中情局特工與駐在國領導人關係如何密切,他們只效忠美國,只為美國 利益著想。 張憲義事件是台灣建軍史上的一件特大號事件,其影響不僅在國防上和兩岸軍力平衡上,更在於政治上和心理上。張憲義一個人廢掉了台灣的武功,使台灣嚴重內傷。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