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救政黨先於救政權(上):蔡英文三下江南
2018/12/14 21:09:56瀏覽2205|回應0|推薦1

蔡英文三次下淡水河南:

l   大選前,五趟、十趟到地方縣市輔選,少不了政策邀功或承諾。

l   剛敗選,馬上到高雄、台中、宜蘭等,說是聽基層聲音,謙卑檢討。

l   敗選二週,啟動六都之旅,和地方首長高峰會,說是接地氣,讓中央地方合作順暢。

第三次下江南,媒體基於炒作本性,聚焦於「綠對白」或「蔡英文對柯文哲」的分合政治盤算,不過那顯然失焦。如果要談綠白分合,肯定是由中間人私下運作,或在刻意的政黨場合或非官方場合(如晚上約在餐廳),不會在公開的市政行程中進行。加上媒體也看到侯友宜、鄭文燦等和總統府洽商見面時間諸報導,因此,把日昨蔡、柯「冷」會,用綠白分合來論釋,只是八卦。

這起步維艱的第三次下江南,只要看新聞露出者,盡是揶揄求疵之篇,毫無助於美化總統形象,反倒直追水災時戰車巡航之狼狽,就知道這是一場失敗的公關。然而,若這真的只是「意在公關之操作失敗」,尚可把它當成一次失誤,時候稍過,拉回正題正辦,或許吾人尚有可期待者;只是從選前到選後,蔡英文萬應準則「下鄉、下鄉、再下鄉」來看,蔡英文似乎認為執政失敗或冀求成功,它的答案在「到地方去接地氣」,選前,她相信到地方去接地氣後,選民會認同她的政府,選後,她相信到地方去接地氣後,政府會獲得選民認同。

實則,單從這第三次下江南,明白透露蔡英文和幕僚仍然在狀況外的盲點:

l   選前蔡英文動輒到地方輔選五次、十次,都證明無效了,怎會選後馬上又端同一盤菜?

l   為了合理化這次下江南之必要,選前到地方的夸夸之言,豈不變成中央憑空杜撰的政策承諾?

l   提供地方首長,尤其是在野黨,向中央要錢及政策對抗的機會,而蔡英文在剛敗選活像小媳婦陰影下去搬這台戲,自然有極大政治風險,承諾過猶不及,都會成為未來朝野競爭時對手說事籌碼。

l   承上一點,每多演一集,可能都會進一步強化蔡英文急向地方討好的小媳婦形象。

l   即使這齣戲圓滿落幕,蔡英文的滿分就是「沒有因為換黨執政,民進黨中央要杯葛地方執政」(聰明的藍媒一定會操作成「她敢嗎?」),問題是,人民的憤怒和無奈來源,本來就沒有「地方建設推動不了」這一條啊。也就是只是一帖藥不對症。

令人擔心的是,如果未來一段時間,民進黨沒有繼續發生什麼須做損害控制的事,民調有可能會回升一些(敗選的政黨,做些哀兵姿態,選民可能會給同情分數,或淺綠也不忍不表態),這可能被解讀為止血成功,乃至啟動蔡英文邁向連任之路,如同選前蔡英文一再下鄉輔選,可能是民調或支持的「熱烈眼神」,讓民進黨判斷王牌在手,不用可惜。

若真如此,就真的是糖衣毒果,會在實質上切斷民進黨後年延續執政的機會。在上述最平穩的狀況下──即蔡英文繼續小媳婦般地政策控,中央政府、民進黨部也謹言慎行,陳其邁和林佳龍也偶而上線直播,所謂維持人氣──頂多也只會形成類似這次陳其邁在高雄的困境(這裡指民進黨後年的最佳狀況),人民固然對陳其邁接受度不低,但投票時卻清楚展現要求「有個性、能改變」的取向。更別說,民進黨忘了,市井小民改革的同義詞,現在是反東廠,而不是反黨產。

於是,雖說藥不對症,對蔡英文卻是致命。她會越加滿足於自己「有在做事」、「積極解決問題」,越不可能回到真正關鍵的國家領導力層次的變革上,以及民進黨vs國民黨及網神(柯文哲和韓國瑜為代表)這二元酷斯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kfire&aid=12149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