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1/12 20:12:23瀏覽1440|回應1|推薦3 | |
為了邱議瑩在陳其邁旗山造勢晚會結束前,以群眾場慣有哭腔喊:大家「嘜/沒」離開,媒體和網路吵成一團。 只要點進去看影片,台語很清楚就是沒有的「沒」,而非不要的「嘜」。 那時邱議瑩要表達的是,即使到這時候,大家都還沒離開,對支持者的感謝和煽動。因為她是主持人,主持人工作本來就是要帶動氣氛,如同大家最熟悉的「主辦單位現場宣布十萬人到場,但私下警方估計約二萬人」這類報導,主持人不是意在說謊,而是在帶動士氣,或騙點掌聲歡呼聲,轉換一下氣氛。 在活動結束時,人潮開始離開,但還是有許多支持者留在原位,邱議瑩以主持人身份講「大家沒離開」,在這個語境下,「大家」是對「仍聚在現場的群眾」的稱呼,意思是「你們現在在場的大家」,而不是「客觀意義上的大家」(今天人潮高峰人數)。再細究,就算主持人看到後面人潮逐漸散去,她也還是會講「大家沒離開」,像是在表達對這些相挺的群眾的某種刮目相看,也是把氣氛延續到曲子結束或台上致謝禮結束的一種工具,禮數夠一點,甚至一路喊到人潮散到差不多。 因此,拿邱議瑩在晚會上的表現,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是這會在網路上熱燒,更是因為邱在臉書PO上文寫「感謝今天到場超過三萬人的鼓勵與支持,就連晚會結束了,人潮依然遲遲不肯散去⋯⋯」。 她講的是「人潮依然遲遲不肯散去」,現場的確有許多人離開,但也真的有許多人還是不想離開,一般情形下,用上述句子來陳述,也沒有一定對錯,想要描述離去的人,就說人潮漸漸散去,想要表達留下的人,就說人潮遲遲不散,這是主觀用語選擇。除非說話人講話只是為了證明「人都沒有離開」的100分神氣表現,否則即使許多人離開,只要還有一大群人在現場,還是可說人潮遲遲不散。邱的PO文,看來是表達主觀的感動和謝意,不必苛求。 但在大選當頭,邱議瑩或民進黨又早已成為對手愛嘲弄的對象,這時「只要有人離開」,就變成韓營猛打邱議瑩自吹自擂的證據了。邱的臉文在表達感性情緒,造事者則在拿科學檢驗的取向在玩弄。 然而,以選戰來看,現在表面看來惹一身腥的 民進黨,可能暗地希望電視新聞和政論繼續吵幾天,然後,韓國瑜陣營就真的要哭喊支持群眾「大家嘜離開」了。 現在韓國瑜的高支持度,有三分之一來自過去支持陳菊、陳其邁的淺綠、中間和淺藍選民。這些人可能二個月前還支持陳其邁,他們對陳菊和陳其邁未必有像深藍般的惡感,只是認為出現了一個更好的選擇。 然而當看到一個成天喊「拼經濟、不要拼政治」的候選人,在政見會拿不出什麼具體政策內容,卻有空全國四處助選,如此輕視於自己的本分,如同當年立委時「能混就混」;韓營網軍造謠抹黑陳其邁在政見會上戴耳機、為了政治批鬥可以扭曲邱議瑩的話。還沒選上就這樣,未來高雄可能更少政治算計嗎?許多曾經支持陳菊、陳其邁的挺韓選民,會不會不屑於站到韓國瑜這一隊了呢?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