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垂岡》 嚴遂成
2009/01/26 16:42:45瀏覽362|回應0|推薦0
Reply
Recommend (1 recommendation so far)Delete    Message 1 of 4 in Discussion 
From: MSN Nickname萬點落英  (Original Message)Sent: 7/29/2004 1:50 PM
《三垂岡》 嚴遂成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Reply
Recommend (1 recommendation so far)Delete    Message 2 of 4 in Discussion 
From: MSN Nickname萬點落英Sent: 7/29/2004 1:55 PM

Reply
Recommend (1 recommendation so far)Delete    Message 3 of 4 in Discussion 
From: MSN Nickname萬點落英Sent: 7/29/2004 2:02 PM
(作者:杨子才)
上图:毛泽东手书《三垂冈》原文:“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此诗是清代诗人严遂成的七律。(毛泽东手书《三垂冈》手迹已在中央档案馆所编《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一书中公开发表过)。

  我去山西省长治市,于当地文史资料中见到毛泽东手书《三垂冈》。整幅书法大气磅礴,笔墨雄健,挥洒自如,灵动秀美。毛泽东后期书法的诸多优长,尽在其中。

  窃以为,毛泽东所以把清人严遂成的《三垂冈》诗写成一幅如此精美的书法作品,乃是因为其中有三奇。

  奇山

  三垂冈是座奇山,在中国历史上大有名气。它位于长治市郊,亦称三垂山(或二冈山)。据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唐庄宗本纪》载:“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今河北邢台),还军上党(今长治市),置酒三垂冈,伶人奏《百年歌》(西晋诗人陆机的组诗,共十首,每十岁为一首,唱人一生从幼到老的景况与悲欢),至于(唱到)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李)存勗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李存勗自幼随父征战,善骑射,胆勇过人。他23岁(公元908年)时,李克用死,临终嘱托三事:解潞州(即上党)之围;灭梁(朱温)报仇;恢复唐室宗社。李存勗戴孝出征,恰恰就在三垂冈大战而胜,为称霸中原举行了奠基礼。三垂冈于是载入史册。

  奇战

  上党古称天下之脊,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谁占据了上党、太行的地利,就可以囊括三晋,跃马幽冀,挥戈齐鲁,问鼎中原。因此,从公元883年至907年,二十多年间,朱温等与李克用反反复复争夺上党,主要城池、关隘先后五度易手,战事惨烈。到了公元907年,朱温(本是黄巢部下大将)篡唐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在开封做了皇帝的朱温,派兵10万再攻上党。守将李嗣昭闭关坚守,梁军久攻不克,便在上党(时称潞州)城郊筑起一道小长城,状如蚰蜒,内防攻击,外拒援兵,谓之“夹寨”。两军相持年余,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李克用死,李存勗继晋王位于太原。他召集众将说:“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年)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他亲率大军,疾驰六日,进抵三垂冈。他感叹道:“此先王置酒处也!”随即将全军隐蔽集结,梁军毫无察觉。次日凌晨,天下大雾,李存勗借大雾的掩护,挥师前进,直捣梁军“夹寨”。此时梁军尚在梦中,仓促不及应战,被晋军斩首万余级,余众向南奔逃,投戈弃甲,填塞道路。符道昭等将官三百人被俘,只有康怀英等百余骑出天井关(一名太行关)逃归。朱温在开封闻讯,惊叹道:“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猪狗)尔!”

  三垂冈之战,使李存勗最终占有上党,把三晋大地作为稳固后方,进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此役是长途奔袭,以隐蔽奇袭取胜。毛泽东一生用兵如神,奇谋妙算,远逾古人。他饱览古代典籍,对三垂冈之战的史事烂熟于心。挥笔书写《三垂冈》诗,也说明了他对这次奇战颇为欣赏。

  奇诗

  《三垂冈》一诗是清代著名诗人严遂成的七律,全文如下: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中国古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歌,其中咏史诗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咏史诗中,写战争而且令人过目难忘的,比例就更小。而严遂成这首七律,写的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多的五代的一次典型战役。毛泽东大半生征战,又是一代诗雄,因而便对《三垂冈》一诗另眼相看。

  这首诗不仅以战争为题材,而且写了父子两代英雄。唐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克用从代北沙陀族少数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创立了“连城犹拥晋山河”的基业。在他身后,李存勗父死子继,又是一生征讨,消灭后梁政权,统一中原,建立后唐。古代封建史家,是把这二人视为英雄父子的。而严遂成的这首诗,正是以李克用父子的史事为蓝本的。毛泽东是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英雄,对于古代的非凡人物特别是军事奇才的业绩,他都了如指掌。这首为李克用父子而发的诗篇,自然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

  就诗歌本身而言,此诗自是佳构。前人称严遂成“长于咏古,人以诗史目之”,“格高调响,逼近唐音”。《三垂冈》一诗虽然只有短短五十六字,却气势宏阔,写出了李克用父子气盖万夫的英雄风貌。它囊括史事,融贯古今,起首、结尾非同凡响。对仗工整,用笔老辣。“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二句,更是神来之笔,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予人世沧桑之感。称之为“奇诗”,并不为过。正因为此诗颇具优长,所以才获得诗名远播中外的毛泽东的青睐。


Reply
Recommend Delete    Message 4 of 4 in Discussion 
From: MSN Nickname萬點落英Sent: 7/30/2004 10:31 AM
(作者:楊子才)
上圖:毛澤東手書《三垂岡》
原文:“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此詩是清代詩人嚴遂成的七律。(毛澤東手書《三垂岡》手跡已在中央檔案館所編《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一書中公開發表過)。

  我去山西省長治市,于當地文史資料中見到毛澤東手書《三垂岡》。整幅書法大氣磅礴,筆墨雄健,揮灑自如,靈動秀美。毛澤東後期書法的諸多優長,盡在其中。

  竊以為,毛澤東所以把清人嚴遂成的《三垂岡》詩寫成一幅如此精美的書法作品,乃是因為其中有三奇。

  奇山

  三垂岡是座奇山,在中國歷史上大有名氣。它位於長治市郊,亦稱三垂山(或二岡山)。據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唐莊宗本紀》載:“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今河北邢臺),還軍上黨(今長治市),置酒三垂岡,伶人奏《百年歌》(西晉詩人陸機的組詩,共十首,每十歲為一首,唱人一生從幼到老的景況與悲歡),至於(唱到)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悽愴。時(李)存勗在側,方五歲,克用慨然捋須,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後二十年,其能代我戰於此乎!’”李存勗自幼隨父征戰,善騎射,膽勇過人。他23歲(西元908年)時,李克用死,臨終囑託三事:解潞州(即上黨)之圍;滅梁(朱溫)報仇;恢復唐室宗社。李存勗戴孝出征,恰恰就在三垂岡大戰而勝,為稱霸中原舉行了奠基禮。三垂岡於是載入史冊。

  奇戰

  上党古稱天下之脊,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誰佔據了上黨、太行的地利,就可以囊括三晉,躍馬幽冀,揮戈齊魯,問鼎中原。因此,從西元883年至907年,二十多年間,朱溫等與李克用反反復複爭奪上黨,主要城池、關隘先後五度易手,戰事慘烈。到了西元907年,朱溫(本是黃巢部下大將)篡唐自立,國號梁(史稱後樑)。在開封做了皇帝的朱溫,派兵10萬再攻上黨。守將李嗣昭閉關堅守,梁軍久攻不克,便在上党(時稱潞州)城郊築起一道小長城,狀如蚰蜒,內防攻擊,外拒援兵,謂之“夾寨”。兩軍相持年餘,戰事進入膠著狀態。

  李克用死,李存勗繼晉王位於太原。他召集眾將說:“梁人幸我大喪,謂我(年)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他親率大軍,疾馳六日,進抵三垂岡。他感歎道:“此先王置酒處也!”隨即將全軍隱蔽集結,梁軍毫無察覺。次日淩晨,天下大霧,李存勗借大霧的掩護,揮師前進,直搗梁軍“夾寨”。此時梁軍尚在夢中,倉促不及應戰,被晉軍斬首萬余級,余眾向南奔逃,投戈棄甲,填塞道路。符道昭等將官三百人被俘,只有康懷英等百餘騎出天井關(一名太行關)逃歸。朱溫在開封聞訊,驚歎道:“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豬狗)爾!”

  三垂岡之戰,使李存勗最終佔有上黨,把三晉大地作為穩固後方,進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此役是長途奔襲,以隱蔽奇襲取勝。毛澤東一生用兵如神,奇謀妙算,遠逾古人。他飽覽古代典籍,對三垂岡之戰的史事爛熟於心。揮筆書寫《三垂岡》詩,也說明了他對這次奇戰頗為欣賞。

  奇詩

  《三垂岡》一詩是清代著名詩人嚴遂成的七律,全文如下: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中國古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歌,其中詠史詩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詠史詩中,寫戰爭而且令人過目難忘的,比例就更小。而嚴遂成這首七律,寫的恰恰是中國歷史上戰亂最多的五代的一次典型戰役。毛澤東大半生征戰,又是一代詩雄,因而便對《三垂岡》一詩另眼相看。

  這首詩不僅以戰爭為題材,而且寫了父子兩代英雄。唐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李克用從代北沙陀族少數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創立了“連城猶擁晉山河”的基業。在他身後,李存勗父死子繼,又是一生征討,消滅後樑政權,統一中原,建立後唐。古代封建史家,是把這二人視為英雄父子的。而嚴遂成的這首詩,正是以李克用父子的史事為藍本的。毛澤東是中國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英雄,對於古代的非凡人物特別是軍事奇才的業績,他都瞭若指掌。這首為李克用父子而發的詩篇,自然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

  就詩歌本身而言,此詩自是佳構。前人稱嚴遂成“長於詠古,人以詩史目之”,“格高調響,逼近唐音”。《三垂岡》一詩雖然只有短短五十六字,卻氣勢宏闊,寫出了李克用父子氣蓋萬夫的英雄風貌。它囊括史事,融貫古今,起首、結尾非同凡響。對仗工整,用筆老辣。“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二句,更是神來之筆,活畫出人物形象,給人予人世滄桑之感。稱之為“奇詩”,並不為過。正因為此詩頗具優長,所以才獲得詩名遠播中外的毛澤東的青睞。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j1565&aid=259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