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我們剩不到24小時了」
2013/06/21 16:46:08瀏覽8206|回應5|推薦38

郝明義先生的「我們剩不到24小時了」,想必原本大家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不懂、不清楚甚至不關心的,突然之間輿論如排山倒海而來,還驚動政黨高層,這發生了什麼事?

昨晚回家打開臉書,幾個朋友們邀請我加入郝先生的連署,然實際上,在郝先生還沒發文前,我「已經」(意思是說我並非「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之徒)和出版社談過這個問題了,我提醒出版社必須「注意」這個問題,但我所說的這個「注意」點,和郝先生不太一樣,也完全不一樣。

同時身為一個經濟人(Economicus),一個作家(出版過六本書,五本書進大陸市場,一本書進韓國市場),一個讀者,一個產業分析師,我的觀點只有一個「市場」(Market),市場是「開放的」有何不好?市場是「封閉的」有何好處呢?

WTO的觀點來看,市場是必須開放的,但WTO的市場開放,是「談判」來的,市場可以開放,也可以不開放,或者是選擇性開放,還有開放的程度與時間問題,但這些都是政治問題,不能全說是經濟問題。這一次郝先生的觀點也讓大家知道所謂鄉民的力量是很「巨大」的,但我必須重申一件事,所謂的鄉民的力量,並非絕對是「正義的力量」,正因為大家的所知有限,對資訊的不清楚與不對稱,很容易鄉民的力量其實就是從眾的意見被集結而已,因此,一個意見領袖之所以成為意見領袖,其實不必然是因為意見多麼獨到與洞見,往往只是鄉民們所拱起來的現象而已。我在大學教消費者行為學,我也常和大學生講一件事,當你是一個意見領袖,你必須傳輸一件見解時,你必須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偏見,或者太狹隘,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反過來,當接受到意見領袖傳達的觀念時,也必須檢視他的意見是否有偏見,或者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出版社主編回我一個訊息,如果我把想法公開,我會變成「眾矢之的」(還好不是「眾屎之地」)。

臺灣的出版業早就對外開放了,承諾於加入WTO後開放十一個服務業別,其中一項就是「出版業」。依「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服務業特定承諾表及最惠國待遇豁免表」的「特定行業承諾」中對出版業市場開放之限制是「除水平承諾所列者外,不予承諾。」對國民待遇之限制是「除水平承諾所列者外,不予承諾。且出版人及編輯人須在中華臺北有住所。」除此之外是「無限制」,而附帶於製造業之印刷業同樣也是無限制的。基本上來說,在臺灣加入WTO後,出版與印刷業基本上是必須開放的,但相對的,中國大陸並未開放出版業,而在WTO簽署國中,也不必然開放出版業。

那麼,疑問就來了,如果臺灣的印刷業與出版業早就開放,那麼郝先生的主張中,我們又為何單怕中國大陸的出版業和印刷業進入臺灣呢?難道我們歐美業者都不怕了,就單怕中國大陸?

因此,我會認為就市場開放議題中的立場,政治的問題有,而不是經濟與競爭問題,或者只是懼於競爭與開放罷了。

從對等問題來看,大陸對於出版與印刷業的確是有管制門檻的,當然所有外資的門檻都是一樣的。在印刷業的門檻中,所有中外合資的印刷業,都必須取得「印刷委託書」,這就是郝先生文中講的「書刊准印證」,且必須合資由大陸方主導,經營年限不超過三十年等限制,另合資經營出版業的資本門檻達500萬人民幣。當然,這些門檻都高於大陸業者,至於,這些門檻是不是在兩岸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後,會不會對臺灣「讓利」,還得看最終的簽署文件才知道。

總歸一件事,在臺灣加入WTO之後,臺灣的印刷與出版市場早已經開放了,而大陸的印刷及出版市場,也本來就不怎麼地開放,以簽署協定後,大陸也頂多對臺灣全部開放或者是部分開放而已,就現階段比較進入大陸市場,其實並沒有比較差,反而比較好,至少對所有中外合資方,大陸是對臺灣「傾斜」與「讓利」的。

很多涉臺議題,只要一不留神,臺灣市場對大陸開放就容易被解釋成「侵臺」、「不平等」,但前頭已經說過了,臺灣市場「早已開放」, 歐美這些洪水猛獸都見過了,難不成就只怕大陸?所以我會認為這只是意識型態的問題罷了。萬一,大陸並沒有對臺灣全部開放,就會被解釋成「不平等條約」,那麼,回歸到WTO的簽署文件,對簽署國而言不就通通變成「不平等條約」嗎?難不成這些簽署國都是傻蛋一個?而事實上,這些簽署國不是傻蛋一個,而我們也不會聰明到哪去。

我和出版社的談話中,我的立場是市場開放是比較好的。如果我是讀者,我重視的內容,我是作者,我看的是市場,我是分析師,我看的是市場是否有良性競爭。但認真講一件事,我認為是一件事實,但卻被很多人刻意或者是無意間選擇性遺忘了。假定,臺灣的出版業最終還是要對大陸開放,那麼以大陸出版業的實力與規模,同時取得國外著作版權,又以正簡中文對兩岸發行,請問,目前以翻譯書為主的臺灣出版業,如何生存呢?臺灣的本土著作目前對大陸仍有吸引力,那是因為大陸甫開放,對很多知識觀點好像泡綿一樣猛吸水,臺灣成熟開放的作品,當然對大陸讀者有吸引力,然如果臺灣的出版業仍向翻譯書傾斜,以大陸讀者的角度來看,既然大陸翻譯書出版的量與速度遠勝於臺灣,看簡體書就好了,臺灣的翻譯書對大陸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而有吸引力的反而是臺灣的本土著作,然在臺灣市場的短利操作之下,本土著作反而逐漸消失,未來,臺灣的出版業版圖,只會愈來愈小,愈來愈封閉在臺灣,連臺灣海峽都跨不過去,更遑論要對亞洲或歐美輸出了。

臺灣的本土作家已經愈來愈稀少了(就金石堂2012年的報告中,經濟學類是「全員逃走中」,實在淒慘),稀少的原因是出版市場太重視短利經營,而不願投資本土著作市場,加上讀者被教育成「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以為翻譯著作比本土著作佳(學術市場也是,有SSCI和SCI就是頂尖的,管他研究的是國外的雞毛蒜皮小事),以及後來出版社更短視經營在大陸簽了很多「廉價性的集體著作」來臺灣發行,造就了有書就發,就怕找不到書發行的狀況,難道大家不會有疑問,臺灣的作家「躲到哪去」呢?

當供給市場與需求市場全面向翻譯書市場傾斜時,請問臺灣面對出版市場開放後,又如何「文化輸出」呢?這應該才是個必須被嚴重關切的問題,甚至是個「國安問題」,當未來我們只能消費外來文化,卻連本土文化都無法扶植與輸出時,難道這不是國家危機嗎?說得嚴重一些,還是「文化亡國」呢!

Frederic Bastiat在他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 and The Law”這本書中提到,很多經濟問題分為「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兩岸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當然也有很多看得見的,但這是政治問題(然這只是大家「選擇性看得見的」),反而那些我們應該看見卻看不見的問題,我們卻忽略了。

臺灣再不積極推動本土著作市場,未來我們的文化輸出,即會變成「看不見的」,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出版業而言,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而是「不願面對問題的問題」,簽署前片面的結集與呼籲,我都認為失去了正視問題的機會,當然,也從未被正視過。

當然,此文一出,我一定會變成「眾矢之的」,或者是「眾屎之地」。


簽署後更新:

根據簽署文件「附件一: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針對臺灣的出版及印刷業的說明如下(臺灣開放):(臺灣未對大陸開放出版業,但大陸對臺灣有條件開放)

印刷業:

  1. 跨境服務:不予承諾。
  2. 境外消費:沒有限制。
  3. 商業據點呈現: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在臺灣設立合資企業,提供印刷及其輔助服務。大陸服務提供者限投資臺灣現有事業。大陸服務提供者總股權比例不超過50%。
  4. 自然人呈現:同「電腦及其相關服務業」的承諾。

大陸開放:

  1. 跨境服務:不作承諾
  2. 境外消費:不作承諾
  3. 商業據點呈現:
    • 允許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合資、合作企業,從事出版物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業務,大陸方投資者應當控股或占主導地位。
    • 允許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合資、合作或獨資企業,從事包裝裝潢印刷品的印刷業務。
    • 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企業的最低註冊資本要求,比照大陸企業實行。
    • 允許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合資、合作或獨資企業,從事圖書的校對、設計、排版等印前工作。
    • 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水平承諾中內容和下列內容外,不作承諾:
      合同服務提供者──為履行雇主從大陸獲取的服務合同,進入大陸提供臨時性服務的持有臺灣方面身分證明文件的自然人。其雇主為在大陸無商業存在的臺灣的公司/合夥人/企業。合同服務提供者在外期間報酬由雇主支付。合同服務提供者應具備與所提供服務相關的學歷和技術(職業)資格。在大陸停留期間每次可申請不超過兩年多次有效來往大陸簽註;如有需要可申請延期。在大陸停留期間不得從事與合同無關的服務活動。
    • 其他承諾:簡化臺灣圖書進口審批程序,建立臺灣圖書進口綠色通道。

已出版書籍:

  1. 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華人世界第一本虛擬貨幣專書。
  2. 巷子口經濟學》(二版)繁簡中文版及韓文版,博客來十大趣味經濟學選書,金石堂2008趨勢行銷年度排行NO.22,2010年簡體中文版獲大陸福建省政府選為年度100本推薦選書。
  3. 搞笑經濟學》繁簡中文版,博客來十大趣味經濟學選書,與亞當斯密之《道德情操論》同獲選為大陸上海市政府2009年50本推薦書。
  4. 火星人經濟學》繁簡中文版,大陸國家圖書館港澳臺文獻推薦書
  5. 庶民經濟學》(二版為老百姓經濟學)繁簡中文版,2010年正體中文本獲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推薦。
  6. 上班族經濟學

怡克納米斯信箱:e-mail to me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crab&aid=7794832

 回應文章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簽而簽,為爭話語權而簽
2013/06/24 19:24

中國的資金和市場往往會有非經濟因素。

三立賣連續劇到大陸,必須交換鄭宏儀放棄主持棒,這是市場交易的非經濟因素。

未來開放印刷業,亦有可能有這些非經濟因素存在。這些都不在經濟部的考慮和評估範圍,才是失策。連古蹟修復都開放,太荒謬了!

看郝先生facebook的文章,我覺得他才是深謀遠慮之人。馬政府為了爭取對中國大陸的話語權,而草率簽那麼多協議,令人憂慮。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22 16:01

【臺灣的本土作家已經愈來愈稀少了(就金石堂2012年的報告中,經濟學類是「全員逃走中」,實在淒慘),稀少的原因是出版市場太重視短利經營,而不願投資本土著作市場】

出版業之於作家,不只是印刷書籍而已,更像是經紀人,要替作家推廣、銷售,製造讀者認識作家的機會,並進而培養、鼓勵作家的下一本書。台灣出版業的滅亡,絕不是因為多了大陸的競爭者,而是,早就該亡了。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22 14:27

jun5238:

貴版主既然贊成開放,是否先反對簽開放協議前的封閉密室協商呢?

==========

jun5238要求公開協商的談判,真是笑死人了,只有事後公開的談判。


jun5238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21 23:36
貴版主既然贊成開放,是否先反對簽開放協議前的封閉密室協商呢?動物農莊的豬,也是先密室協商,要把動物毛皮市場跟屠夫與毛皮商開放呀。

謝立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21 20:11

我嘛糊里糊塗給他傳下去咧

只要是我挺台灣作家能夠在市場上出線,不過這個好像有點難................總歸一句:不管哪一個市場開放,都是出版社老闆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