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2 15:18:41瀏覽1765|回應2|推薦23 | |
文/怡克納米斯(Mr.Economics) 上週六返校演講,題目是「非『趣』不可,經濟學的我思故我在」,來的都是經濟系的大學生,夾了幾位外系生,當中也有陸生,這位陸生(是位資工系的女生,對經濟學相當感興趣)發言相當具有前瞻性,問我的問題是大陸和美國的未來局勢發展。 但這不是重點,系助理在餐敘的時後告訴我,學校即將在明年啟動「鼓勵成人就讀大學方案」,可以免試入學,但今天看報紙才知道1,815個名額分配給39所學校,看來,為了避免大學因招生不足而退場,這個方案真的是「杯水車薪」啊! 很多人都說民國105年大學會嚴重招生不足,理由是當年剛好滿18歲的人口,出生率太低所致。換算一下,民國105年,那年18歲的人應該是民國87年出生的人(1998年),按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年的出生人口數低到只有271,450人,較民國86年減少16.73%,當年是「虎年」。 當然,虎年出生這群人應該不會都上大學,按目前大學生在學人口數對照當年的出生人口數比較,在臺灣18歲那年有機會上大學的比例差不多是78.6%。按教育部統計,99學年度的大學在學人數是1,021,636人,若除以四大約是大一新生數,約是255,409人,但這還不是滿招的人數(代表招生不足)。 也就是說當入學的機率不變(78.6%)之下,105年當年可以上大學的新生數約莫是213,460人,和99學年度比起來,大一新生數將減少41,949人,約16.4%。 16.4%,也就是說在現在的招生不足之下,民國105年還要再減少16.4%的新生數,明年(101學年度)的「鼓勵成人就讀大學方案」1,815個名額只佔105年約額的4.3%,看來真的是「杯水車薪」啊! 105年,大學會不會出現退場倒店的結局?也許有,也許有得撐,畢竟才一個年級,但持續性的出生率降低,4年後的109年,會不會真的有兩成的大學「消失」呢? 看來,我還能夠再教個四年書,樂觀一點還可以再教個八年書...... 怡克納米斯,一個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靠了一副鍵盤打出了一條「寫路」。崇尚自由經濟,但骨子裡具有強烈的批判性的反骨基因,白天與晚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目前為兩岸財經作家兼大學教員,具有產業分析師和服務業品質專業師專業資格。 已出版書籍: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