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十而惑」的中產階級
2007/01/08 09:28:01瀏覽784|回應4|推薦25

文/怡克納米斯 2006.01.08

引用文章中年男子的轉機

小史一篇「中年男人的轉機」,這讓我心有戚戚焉。小史和我年紀相仿,甫進40人生大關,他和我之前不只是事業上的戰友,還有同事之宜。

四十歲的男人照理講,應該是孔子所說的「四十而不惑」,不過以社會科學的眼光來檢視孔子這段話,立論的基礎在於「三十而立」,至少要先「立」才能「不惑」,在時空背景轉換幾千年後,而立之年與不惑之年,恐怕還要大大延期,畢竟,在現在這種經濟環境之下,能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想必會有點天真與浪漫。

每天都有讀報的習慣,不過今天聯合報社論一篇「消失中的中產階級和新世代願景」,則讓我覺得今天的氣溫頓時下降到冰點以下。一開始的這段話是引述大前研一的一句話:「研究國際趨勢的學者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的概念,台灣也跟進討論「中產階級消失中」的現象。但與其說是中產階級向貧、富兩端擴散,恐怕台灣社會更普遍的感受是:窮人變多了

所謂的M型,其實就是統計上的分配一樣,X軸是收入,Y軸是人數,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被列入貧窮或者是富有的分類上,中所謂的中產階級(小康)的人數卻是谷底,這不是說部分中產階級的人移往富有階級,不然就是淪落到貧窮階級。

怎麼會這樣?我相信應該是中產階級淪落到貧窮階級,這和中產階級的不安有關。

這篇社論提到:

「台灣的窮人變多了,此一現象有客觀的統計數字作為佐證。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國內的低收入戶戶數與人數雙雙創下新高紀錄;低收入戶人數將近二十一萬兩千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個百分點;這在過去六年以來始終呈現增加的趨勢,每年平均新增一萬三千八百餘人淪為低收入戶的一員。

這些數字是官方正式統計資料;而在現實生活中,從中產階級向貧窮線方向墜落、尚未被列入低收入戶的數字恐怕更加驚人。很多過去以中產階級自居的民眾,如今就算仍然衣履整齊地坐在辦公室,卻可能另有切身感受:為什麼我變窮了?最近國內一兼差外包網站公布的「上班族貧窮痛苦指數大調查」顯示,有七成五上班族自認「貧窮」。另一人力銀行的調查也發現,四成上班族都有負債。白領階級的景況尚且如此,則藍領勞工大眾乃至失業族群的處境,恐怕更加艱難了。」

正值四十而不惑的應該就是中產階級,過去可以養活一家人,小有儲蓄,生活品質還可以過的去,不過呢,過去這幾年以來,中產階級的儲蓄日益降低,這不外乎是經濟收入來源困窘,加上日常花費開銷愈來愈高所致。

根據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一個國家之所以富有在於這個國家的勞動生產力,可是,四十世代的這群人,也就是本應是中產階級的這群人,應該是生產力最旺盛的時候,但是呢?這個國家把這群人搞成貧窮階級,那這個國家會富有嗎?

四十而不惑的中產階級,現在卻是四十而迷惑...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crab&aid=638767
 引用者清單(1)  
2007/01/11 09:27 【天使不睡覺】 請問,台灣的未來還有什麼?

 回應文章

環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惑...惑...惑...
2007/01/11 12:00

我已經好幾惑了,

是消失中的中產階級.


犀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部份的悲哀是無法順應環境~
2007/01/11 08:59

一部份的悲哀是無法順應環境而改變

亞洲金融風暴後就可以看的出台灣工商業結構的改變

勞力密集型的產業    紛紛底達了對岸

而過去那一輩子都在工廠裡辛苦的黑手們

他們如果去了大陸   也許還有機會

可是如果憑著過去的那一技之長   想要混口飯吃

可能就必須"賤價求售了"

加上目前去到大陸的業主

慢慢的改變了管理的方式

"落地生根制"

用他們自己人管理自己人

所以台灣過去的早已經沒有十年前吃香了

淪落為在大陸的台勞

而大部份的人   當然還是守在台灣

工廠搬到了大陸   失業了

四十幾歲的這一群人   在工廠的時間久了

通常都有一定的階級   或許是經理  廠長   課長  主任等等..

他們如果不想失業的話    又沒有其它的專長外    只好委身於無法

前進大陸  或東南亞這些小型的製造廠   工廠   當個小工

還怕有一天    工廠老闆收山了    又要面臨失業了

前途忙忙    小孩都還二十初    唸大學學費又高

只好咬緊牙根   繼續努力工作下去

~~~~~~~~~~~~~~~~~~~~~~~~~~~~

產業型態會遷徙  會改變   但是人呢    如果像我們這樣還不算太老的

或者是更年輕的一輩    應該多加警惕一些    這樣的多元社會下    我

們也該多元化的學習    才能更適時的去適應環境的變遷   不用擔心

成為被淘汰的那一群人

可是我們也是會想   台灣現在還有什麼?   未來還有什麼?  是代工廠

NO,那只會有更多移往一些工資成本低的國家。是金融業,NO,金融

業體制上問題,加上不開放、不透明、不建全,就算是併購到最後只剩

下兩三個大集團,真的有辦法跟國外的銀行競爭嗎?是休閒產業嗎?NO,

我們看不到台灣休閒產業的連結性,我們只到少部份的一些地方特別的

發達,政府開放大陸來台觀光,日月潭假日擠爆,有沒有看到很多都是

政府推廣的農業休閒產業,除非假日有人潮,否則很多觀光景點的店面

都是關著大門的,說難聽一點"這賺得夠吃嗎?"(台語)。是高科技產業嗎

?研發人才呢?是生技產業嗎?還是全台樂透呢?也許成為我們最後的

希望?



馬克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掏空台灣
2007/01/09 11:10

力霸事件再次教訓台灣民眾:前進大陸,掏空台灣!

M型社會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M型的高峰不是前進大陸,就是前進私募基金。將台灣優秀的企業往對岸送,或是往外國人的口袋送,然後全民買單,全民均貧。

可悲的台灣人~~~


空空慢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加油
2007/01/08 21:17

40 而惑.

如果努力以赴, 也許會 40 而不惑, 不然就50 而不惑.

M 型社會來了. 那能怎樣, 除了加油還是加油吧


II = 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