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談台北的麵攤歷史(一)切阿麵
2009/03/06 19:54:15瀏覽2422|回應0|推薦46
談談台北的麵攤歷史(一)切阿麵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台北街頭的麵攤子大概可以分為三路。第一種是本省老闆主理的,賣的是『切阿麵』。麵用的是油麵,或是米粉。一碗清湯,一把用小竹簍燙出來的油麵,被『切』得底部圓圓的。老闆在『切』麵之先,一定抓一小把豆芽,放在小竹簍上,再用一個小竹簍壓上,以免豆芽流失。如果一次切兩碗,就再加一個小竹簍子,如法炮製。整碗切阿麵的靈魂有三:一。麵端上來之前,老闆會切兩片薄薄的『燒肉』,肉片的外緣是紅色的,很可能是從福州佬學來,用紅糟作的。關於這點,不可考,就教於先進。外紅內白的兩片肉,肥瘦相間,齒頰留香,是一種驚喜。二。壓在麵底的豆芽中間,一定有兩、三根韭菜。韭菜半熟的辛香,和油麵微微的鹼味之間,相互衝突,又彼此彌補,十分有趣。三。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豬油加油蔥。通常都用一個鋁罐子裝,天冷總是結凍。放在湯鍋半圓形的鍋蓋上保溫,眼睛盯著熱騰騰的湯,上面浮著香噴噴的豬油,金黃色的油蔥總是先入眼簾,讓你有無限的希望。嗯,能不能再多加兩點?一是老闆為了表示待客友善,在添湯之先,總是舀一勺熱湯把麵碗燙一下。雖然燙碗的湯水,還是倒回鍋裡,也沒有人以為意。我想,那時候人心目中對人的尊重,要過於對衛生『專業知識』的要求吧。最後一點就是,好像全台灣的麵攤都用『張國周 強胃散』的小鐵罐子裝胡椒粉,罐頂蓋子上用鐵釘胡亂釘了幾個小孔,非常實用。白底藍字的小鐵罐對我來說,只意含微微的辛香,浮在時開時關湯鍋上的蒸汽之間。那時的夜台北是很寧靜的,你聽得到的是-踢開腳踏車的支架,推車離去的吱喳聲。又一個滿足的,溫暖的台北人回去『睏』了,準備面對新的一天。

過兩天餓了再來看看福州乾麵,和四川牛肉麵,(不是從四川傳來的,是四川老兵發明的。)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jaminshen&aid=271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