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12 00:12:10瀏覽3858|回應4|推薦22 | |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紙還沒有發明的時代裡,那時候的人們要記錄重要的事情時,必須利用石頭、樹皮、竹片、麻布或是獸皮、羊皮等東西來進行書寫,這些物品的使用並不方便,例如:要抄寫一部聖經必須用掉300隻小羔羊的羊皮才夠書寫。 直到東漢的時候,蔡倫爺爺發明了造紙術,利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廢棄物品,透過剪切、熬煮、舂搗、抄造成型、乾燥…等程序,做成了一張張輕薄方便書寫的「樹皮紙」,對於人類文明的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來想像一下當年蔡倫爺爺是怎麼製造「樹皮紙」的? 1. 剝取楮樹皮後,將樹皮切短 2. 把楮樹皮放入水池中浸泡發酵 3. 用木槌打細 4. 放入桶中加水攪散 5. 把抄紙架放入淺水溝中,將楮樹皮澆在抄紙架的竹席上 6. 曬乾後,將紙從席面上撕下來就可以書寫了 。。。。。。。。。。什麼?太難理解了,很難想像嗎? 沒關係,就讓我們走訪樹火爺爺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跟著貝拉來趟手工紙DIY的體驗之旅吧!保證你可以了解整個造紙的過程,而且可以動手做一張獨一無二的手工紙喔!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一共有4層樓,但1到3層樓禁止拍照、攝影及飲食,只有4樓的活動體驗區可以拍照,這裡就是我們大顯身手造紙DIY的地方喔!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進行手工紙DIY的體驗之前,我們得先對造紙的工具有些瞭解才行。 造紙區有一個用木頭砌成的四格水槽,裡面泡滿了紙漿,是所謂的「紙漿池」。左手邊很像紗窗的木製模子叫做「抄網」,是用來濾出紙漿的造紙工具。右手邊一張張正在風乾的紙叫做「吸水紙」,它的吸濕性很強,可以快速地把紙漿的水分吸出,加速手工紙的風乾程度。 開始製造手工紙之前,導覽姐姐會很詳細地說明整個造紙的工具、過程,還會親自解說、示範。跟著導覽姐姐做一次手工紙,才發現其實造紙一點也不難耶!只要能夠掌握「紙漿製作」、「抄紙」以及「乾燥」等3個程序,一張張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手工再生紙很快就能完成呦! 一、紙漿製作 所謂的「紙漿製作」,就是指你可以將手邊廢棄不用的紙張,去除了紙張上的訂書針或是膠帶之後,將紙張撕碎、浸泡在水裡。等到紙張變得柔軟之後,你可以放入果汁機中打碎或是放入鍋子裡邊煮、邊攪拌,這樣原本一張紙就會變成一坨坨的「紙漿」,放入紙漿池裡面浸泡,加入自己喜歡的顏料或是裝飾物(例如:樹葉、花瓣),就可以把紙漿再變回一張再生紙喔!
二、抄紙 一開始,先用手在紙漿池裡面攪拌,把沉澱在池底的紙漿喚醒,這個動作叫做「打槽」,之後再將「抄網」的網子跟木框緊緊地合體,平坦地放入紙漿池之中,最好放深一點的地方,然後輕輕地左右搖晃,讓紙漿均勻地分佈在「抄網」上面 ,再撈起紙漿,這樣的動作就叫做「抄紙」。 完成「抄紙」之後,再把「抄網」拿出水面,傾斜地濾掉多餘的水份,這樣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乾燥」動作。 三、乾燥 先把「抄網」的木框拿掉,上面鋪上一張「吸水紙」之後,就倒扣在桌面上。再拿起抹布幫「抄網」擦擦背喔!而這樣的擦背過程其實就是在吸除再生紙的水份,等你覺得擦得差不多乾的時候,就可以把「抄網」取下,再鋪上2張「吸水紙」,然後用力拍打「吸水紙」,透過拍打、按壓的方式,讓吸濕性強的「吸水紙」可以快速地吸乾水份。 至於這些已經吸飽水的「吸水紙」可以曬乾後再重複使用,所以用完的「吸水紙」記得要夾在一旁風乾唷!但不能使用吹風機等工具來吹乾紙張,以免造成紙張的變形。 而這些已經吸乾水份的手工紙交給工作人員再度乾燥及包裝之後,就是一張張獨一無二的手工再生紙囉! 看!這就是貝拉親手製作的手工紙耶!啪啪啪~ 如果想要製作與眾不同的手工紙的話,你可以在紙漿上放入一些裝飾物,增加紙張的豐富性跟活潑性。就像貝拉在紙漿上放入了幾片竹葉,淺黃色的手工紙上增添了些許綠意,是不是很漂亮呢? 哇~,領到紙博館頒發的「蔡倫金紙獎」的證書,貝拉笑得好開心啊!這可是自己親手做的手工紙喔!感覺非常有成就感呢! 噹噹噹~,頒發「蔡倫金紙獎」。 恭喜貝拉參加【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舉辦之紙創意研習活動,玩紙程度百分百,創意表現妙又妙,在蔡倫祖師爺的見證下,已經成為紙藝高超的玩紙大師囉! 這樣的造紙DIY活動實在太有趣了,如果覺得玩得不過癮,你也可以買組造紙工具回家繼續DIY唷! 乾紙漿、抄網、吸水紙一應俱全,還附上詳細的圖解說明,保證一看就會做,在家也可以自己手做一張藝術再生紙哩!
紙是怎麼做出來的? 光看書本上的解釋說明,倒不如親自走一趟紙博物館,瞭解從古時候到現代,紙的發明、改造與製作過程是怎麼一回事?這是一趟極富教育意義的手工紙DIY之旅,歡迎你也一起來體驗蔡倫爺爺的造紙技術,領受古人們珍貴的人生經驗與智慧喔!
◎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台北市長安東路2段68號) ◎ 官網:http://www.suhopaper.org.tw/museum/traffic.html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