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排雲山莊擬花兩億拉線供電新聞」憶三上玉山
2015/09/09 19:29:17瀏覽1800|回應2|推薦41

那天在聯合報讀到排雲山莊擬花2億拉線供電」,新聞內容如下:

  海拔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由於供電不足,每晚八點準時熄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因應這兩年山友增加,提升住宿舒適度,擬耗資兩億元,從塔塔加拉線八點五公里供電,成為全台最高供電點,提升照明、供餐、通訊及救援需求

  已有七十二年歷史的排雲山莊,上玉山的山友通常在此過夜,凌晨兩點起床攻頂。排雲山莊兩年前整修後被山友稱是「五星級山莊」,不僅提供餐點、也增加太陽能發電。但受限空間及日照時數,仍須仰賴柴油發電機供電,除有空污及噪音等環境問題,燃料也須人力背上山。

  據玉管處副處長林文和表示,玉山主峰是國際化路線,水準應跟國際接軌,維護山友基本醫療、通訊及供餐等住宿需求,但供電不足,山莊每晚必須在八點熄燈,夜間無法供餐,山友高山症也不能啟動給氧機等醫療設備,只能直接運下山。

←。→。←。→。←。→←。→←。→

  讀完這則新聞,令人憂心忡忡,攀登玉山是一種體能挑戰,一種洗滌視野,欣賞壯碩山巒美景,和一種放下自我融入團隊的活動,登山本來就是一種暫離塵囂的活動,現在玉管處竟要花兩億元的代價,從塔塔加鞍部或挖溝埋電纜,或豎電桿拉線,玉山的土質是否能承受?希望有關單位在規劃前能多聽各方專家意見,切莫為此而破壞生態環境。

  讀這則新聞後,勾起了我封塵已久的回憶。

  早年(大約1960年代),平地居民進出信義鄉得申請入山證,攀玉山得申請高山嚮導,後者手續繁複,我們雖住玉山下卻不認識什麼高山嚮導,也不知道去那裡聘僱,得地利之便,申辦一紙入山證,通過檢查哨之後便海闊天空,任我們遊走崇山峻嶺,只要不發生山難就行。

  第一次登玉山時,我們搭客運車到和社之後,僱車到東埔溫泉(昔日還沒有客運車行駛),第二天一早再搭上山載木的大卡車到沙里仙溪林道終點,從這裡開始攀升,由於山勢幾近垂直,大家得手腳並用,「爬」三四個小時後才到塔塔加鞍部,通常來到這裡,體力和元氣已消耗了一大半,休息片刻後再往排雲山莊挺進。

  這段路,很多地方是懸崖峭壁,林務局在垂直的山壁間打入鋼釘,架木樁,釘上厚厚的木板成懸空木橋,我們這些膽小少女通過時,戰戰兢兢的,一手扶著石壁,抬頭挺胸,兩眼不敢看足下,免得腳軟滑落山崖。

  登山隊伍最初還能前後相隨,腳步快的,總是輕輕鬆鬆的走在前頭,看隊伍拉長了,就在路旁休息等我們,等我們追到了之後,他們又揹起背包往前挺進,讓我看了又羨又恨!羨慕他們的體力,也恨自己平日沒鍛鍊。

  過了海拔三千公尺的標誌之後,隊伍越拉越遠,最後只好讓年青力壯的帥哥們先行,留下隊長和幾位勇壯的老哥們押隊,照顧我們這些少女,有的替我們揹背包,有的在旁又騙又哄的,不斷說:「再過一個彎就到排雲山莊了」,結果一個彎過後還不見屋影,通常抵達排雲山莊時都已伸手不見五指,又冷又餓的,幸有先到的帥哥們起火煮熱水,讓大家泡麵充飢。當年的排雲山莊很小,沒有廁所,要方便的,自己到屋外覓地解決,沒有電,自然也沒有照明設備,印象中不收費。那個年代,登玉山路線沒有現在熱絡,我們很少遇到友隊。

   我一共爬了三次玉山,但只有一次成功「爬」上玉山主峰。

   第一次未到排雲山莊,天賜粉圓,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小小的,晶瑩剔透的小丸子,珍貴得將它捧在掌中,不消多久便化為水,美歸美矣,穿著一般布鞋的我們,腳底凍得僵麻,到了排雲山莊,整夜凍得半睡半醒,為安全起見,在山莊住了一夜,第二天便下山。

  想到前一天從沙里仙溪林道盡頭,一路攀登幾乎垂直的小徑才上到塔塔加鞍部,下山時到了塔塔加鞍部,若循原路回去,想到「上山容易下山難」,還未啟步,膝蓋已軟了一半!眾人提議走平路到阿里山,再搭火車經嘉義回家,路,雖然有些遠,但不必再走垂直的山路下山,大家同意後邁步向阿里山前進。

  這段路,大家腳力一致,從塔塔加到阿里山途中有一派出所,一行歡天喜地在高山上見到人民保母的殿堂時,警察伯伯也發現了我們,招手要我們入內檢查入山證,這一檢查,換來一張紅單子,上面記載著:「違反公共安全秩序,每人應繳銀圓三十元」。

  鎩羽而歸後,領隊天天找我們操練,他說:「登山,要先練好肺活量,每天早晚各爬公司後面近千級的垂直石階三次。」

  第二次登玉山,又是相同的人馬,相同的方式,還是第一天下班搭車到和社,再從和社到東埔,第二天天未亮就搭卡車上到沙里仙溪林道終點,這次大家腳力一致,到排雲山莊時遇到了上山打的原住民,屋裡瀰漫著濃烈的酒氣,這夜入睡時,我們把頭朝裡(靠牆),不敢再把頭朝向走道,免得半夜人頭落地了都不知道。

  翌晨三點半被喚醒後,全付武裝,繼續往主峰攀爬,說實在的,現在都忘了當年是怎麼「爬」上去的,只記得有些路段需要手腳併用,兩手緊拉鐵鍊,站穩了腳跟,兩手再向上攀拉鐵鍊,彼此叮嚀照顧,尤其是到達「風口」路段時,眾人更是如屨薄冰,小心翼翼的通過,最後終於登上主峰與于右任銅像合影。

  當年的主峰不寛,但登高遠望,眾山皆在腳下,令人開襟納爽,無限歡暢,尤其是千變萬化的日出,叫人目不暇給!每次去登玉山,出發前興緻勃勃,途中氣喘噓噓,上氣接不到下氣時,就邊走邊說「下次不來了」,有的說「打死也不再爬了啦~!」可是下山體力恢復,腳不酸痛時,又興起呼朋引伴登玉山。

  現今登玉山比早年方便多了,公路直接開到塔塔加鞍部,換句話說,現今登玉山的起點是從塔塔加鞍部開始,大約三個半至四個小時的腳程就能抵達排雲山莊,玉山也規劃成「國家公園」;登山資訊也較早年豐富而多元,玉山國家公園的管理處就在水里街上,有一年回台興起再登玉山之念,前往詢問之後才知道:現今的玉山,每天入山有名額限制,目前只接受團隊申請,像我這種散客要拼團之後才能上山!而且候補名額已排到一年後了。換句話說,現今登玉山應該比早年更難了。也許,等到排到我的時候,我也走不動了。

驛涵寫於回北卡的火車上

↑這張是第一次登玉山,在海拔三千公尺處拍的,時間應該是1968年左右,相片中的人物今日都已加入「祖」字俱樂部,最前中間這位是我們的領隊林衣良先生。

↑第一次登玉山,未到排雲山莊,天賜珍珠粉圓,鎩羽而歸改走阿里山途中合照,仔細看才知道我們的隊名叫-鉅工玉山登山隊。四十多年後的今日,說不定昔日隊友看到這篇報導或這張相片時,能興起再登玉山之壯舉。

↑從阿里山搭火車下山,火車逢站必停,而且停留時間很長,車上的人們不知究理,只得伸長脖子往外觀望

↑這張是我來美後,朋友登上主峰時拍的,時間是1980年,我們登上主峰時,銅像附近沒有這麼多到此一遊的帶子。

↑這張大約是1973年左右,我們去爬了三次才一次上到主峰的相片,相片中的人有的已遠行回老家,其他的全退休了。

↑今日的玉山主峰

↑印象中,昔日的「風口」比較短,路很小而且都是碎石坡,今日的「風口」,上有網子網住調皮的落石,又有不鏽鋼扶桿保護。

Googleg地圖詳細列出地名及設施  

聯合報刊出排雲山莊擬花2億拉線供電掀爭議的新聞聯結如下:

http://udn.com/news/story/8532/1148484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29820722

 回應文章

牧谷(Pokemon總動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歷史大事紀
2015/10/01 00:37

了不起的攻堅意志

小小年紀

冒險患難的精神

讓人肅然起敬

傅麗卿(bauswj) 於 2015-10-10 07:42 回覆:

生在山中,長在山裡,來美後回台去洗頭髮時,服務員總愛問:

妳不是本地人哦,從台北回來的嗎?

遇到這種情況我也回說:我是原住民,住在大山裡。

也許在山裡成長,去了台北後,若一個月沒去爬一爬山,就渾身不對勁的,

寫完這篇我問姪女要不要去爬時,她說人的一應該去爬一次,因此我們正計劃著再爬一次哩

 


JKTsai 老鼠嫁女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9/11 12:35
呵呵,三次爬玉山!當年鼓舞一個小女生去爬玉山的原動力是誰阿?
傅麗卿(bauswj) 於 2015-09-11 23:58 回覆:

當年,,我是說古早古早A時代,水里是登山客登玉山的必經之地,都市人南北二路會集水里,再從這裡出發進軍玉山,耳濡目染,自然興起大家如法泡製之念,於是一次不成,再走第二次,去了三次才一次登頂成功,那像現在-現在應該每次都能上到主峰!拙作一出,在臉書上找到了幾位隊友,如今大家都已離開台電,都退休雲遊世界中,年輕真好。謝謝大師兄來訪並祝中秋佳節愉快。

因為這些往事,我們正計劃下個月回台時,組隊去回味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