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9 03:07:35瀏覽2102|回應1|推薦35 | |
那天接到從慈法師的電話說:「三月廿八日下午兩點,玄奘寺大殿重修落成暨玄奘紀念館開放典禮,希望妳來參加。」 老媽知道我的行程後說:「我做兩種台灣味,妳帶去和大家結緣。」 老媽的「台灣古早粿」雖然遠近皆知,但想到她得摸黑起早磨米成漿、備料…,就想搖頭婉拒,老媽大概讀出我的心思,立刻說:「趁我現在能做的時候,妳們能吃就盡量吃,將來有一天我不在了,妳想吃的時候也吃不到啦。」 唉~這就是母親的心聲。 廿八日一早,家人把老媽的愛心裝成兩大箱,從車埕往日月潭畔的玄奘寺,我走的是捷徑(從水里經水社轉進環潭公路,這條路彎曲難行,平時少有人走),到了玄奘寺門口,有義工指揮交通,由於來得早,路旁停車方便,下得車來,拾級而上,但見寺裡喜氣洋洋。
玄奘寺為仿唐式建築,碧瓦朱柱,古樸無華,環境清幽且具有中國庭園雍容大方的器度;前臨日月潭,後依青龍山,地理勘輿師稱此處是「青龍戲珠」寶地,是玄奘大師頂骨舍利的最佳安奉處。 寺外大牆上,刻有玄奘西域遊行圖與碑文三座;左為日華親善紀念文,中有大唐玄奘法師傳記,右則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此外,門前尚有兩尊石像,殿前有松樹下有茶水和點心供應站,還有義工仔細擦琉璃牆,有的準備紀念品和包便當,我繞寺一圈想要找點工作來做,卻是插不上手,只好買杯咖啡到寺前放牧視線。
沒想到玄奘寺前方的涼亭,正是遠眺潭景的好地方,此刻日月潭的山光水色,湖面奔馳的遊艇,一一收納眼裡,我想,將來退休若回台定居,玄奘寺將是最佳的義工投入所。 活動兩點才開始,十二點過後寺裡來了不少警察,有人說因為副總統吳敦義要來,就得派先遣部隊來檢查,一點過後,一輛輛黑色轎車開進寺裡廣場,有淨心長老,明光法師,最後是吳敦義副總統。 準時兩點,玄奘寺前廣場鑼鼓喧天,由小學生的舞龍和鼓隊揭開序幕,坐在欄杆欣賞童子們賣力的演出時,腦中浮現三年前來玄奘寺參訪,當時大殿還在維修,玄奘大師紀念館裡,水泥混著木料,正午時分,從慈法師拄著杖,巡視工地,交待工人的畫面和從慈法師說:「玄奘寺位於國際觀光景區裡,面向的是全球國際訪客,大家來到這裡,至少應讓大家認識玄奘大師其人其事。」這場景這話言,仍清晰如昨。這些年我每次回台都會去玄妖寺走一圈,看到從慈法師面對種種困難,帶著僧眾,一點一滴的耕耘,才有今日的局面時,我的眼眶模糊了起來。
童子鼓隊落幕後是玄奘紀念館的開幕典禮,三個彩球高懸於紀念館正門口,由淨心長老,從慈法師和吳敦義先生拉出彩帶和法語,接著眾人入內參觀,最後進入「弘道講堂」展開另一階段的活動,淨心長老致詞時表示:1991年他從悟明長老手中接過董事長一職,其間雖也動手整修過,但礙於種種人事,致整修之路無法推動,直到2010年他把玄奘寺董事長一職交予從慈法師之後,從慈法師挑起了建設工作,大家都知道在原地建新大樓容易,要補修則是難上加難,幸好從慈法師不畏困難,慢慢修復,讓遊客來到這裡不但禮佛還認識了玄奘大師,現在這裡不但集觀光與教育為一,在這裡舉辦僧伽研習營,佛教與企業論談。
日月潭乃台灣國際聞名的景點,玄奘寺內供奉大師舍利,下次有機會到訪日月潭,不妨到玄奘寺和玄奘紀念館瞻仰大師靈骨舍利,並深層體認當年大師西域求法的精神,瞭解正信佛教及中華文化。
玄奘寺由來與過程大致如下: 1942年中日戰爭時,日軍於南京發現玄奘大師(西元600-665年)靈骨舍利而出土。其後日軍帶回日本,供於日本琦玉縣慈恩寺,1952年台灣佛教界訪日,代表團要求日本佛教將部份舍利歸還,1955年11月25日日僧送舍利來台。 1956年5月安奉於日月潭畔的玄光寺。1965年移奉潭畔青龍山脈半山腰新建的玄奘塔寺。先總統蔣中正特賜「國之瑰寶」匾額。 1999年台灣中部九二一大地震,玄奘寺及大師舍利塔毀損,多年失修。第八屆董事長淨心長老於2007年發起重建及興建紀念館;於2011年由第九屆董事長從慈法師承接重建及紀念館修復,2013年三月迎奉大師舍利重返大殿三樓,2014年中紀念館裝璜完成並修復老舊僧眾寮房。經歷多重障礙與困難,在從慈法師及各界護持下,將多年失修而荒廢的玄奘寺重新整修煥然一新,使一代聖僧道場發揮教育正法、正道作用,重放光明普利群生。 玄奘大師的一生 玄奘大師,生於西元600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卒於西元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世壽六十五歲。 玄奘大師祖籍何南偃師,隋末,受具足戒正式成為比丘。是年冬於長安,習梵文胡語,親近各處講筵。凡國內知名講師,莫不親聆法益。遊學十年,足跡走遍河山,佛學基礎從烽火雲遊中而奠定。 唐太宗貞觀二年,關東、河南、隴右等州,災害嚴重,政府下令人民遷徙,大師得隨難民混過關禁,步上西行旅途。官方即時發覺,發出通牒緝捕。大師獲悉,發誓:「寧死於沙漠,決不後退。」為躲避追緝,只能晝宿夜行,幾經危難,終於抵達邊界。 歷經千辛萬苦,前進終到達西域,沿途備受各國熱烈歡迎,尤高昌國王麴文泰,迎奉懇留供養。大師不為所動,終獲護送西行,抵達印度,親訪佛陀成道處。目睹聖跡四境荒涼,不覺悲從中來,放聲大哭。由此「遠紹如來,近光遺法」之志,更為堅實。 玄奘初抵印度,從大小乘學者學習諸經論,最後抵達摩揭陀國學府那爛陀寺。該寺為全印度最高學府,高僧學者一萬餘人。規模大,人才眾,學術風氣盛,古今無匹。寺中最負盛名戒賢長老,時已117歲高齡,已綴講多年,因大師特專為授課五年。大師廣覽博學亦極受那爛陀寺優渥待遇。與大師受到同等待遇者,全寺只十人而已。 五年學業結束,遊學各方,一則朝禮聖跡,二則參學前所未學,前所未知。既返母校,欣謁戒賢長老,長老知其遊學多年,學養精進,命為諸學人主講《攝大乘論》及《唯識抉擇論》。所講條理井然,分析入微,深得學者讚佩。「空宗」學者師子光,心存不服,乃在別院主講龍樹菩薩性空學《中論》及《百論》,並用性空理論,破斥「有宗」《攝論》及《唯識論》。大師撰著《會宗論》三千頌以破之。論成,傳閱寺眾,未幾傳遍全印,寺內萬餘人欽佩歌頌,全印學者哲人各國國王無不傾倒。戒日王及鳩摩羅王,相繼禮請弘法,並率先販依。 貞觀十五年,戒日王邀約諸國義解之徒,集於曲女城,與會者有十八位國王,大小乘比丘三千人,那爛陀寺學僧一千餘人,外道僧侶三千餘人,計八千餘飽學之士。王室軍馬、兵艦齊集恆河兩岸,盛況空前,此佛教史上有名曲女城辯論大會。大師被奉為論主,提出論文〈真唯識量〉頌,全文二十三字,並附言宣示:「若其間有一字無理,能有人難破者,玄奘願自斬首相謝。」經十八天,竟無一人敢與大師論難。與會國王及學者,莫不歡欣,競呼大師為「大乘天」,會後十八國王盡販依為弟子。 會畢,大師決意返國。戒日王堅留不成,再邀集十八國王在首都開無遮(布施)大會,為大師隆重餞行。大會結束,諸王餽贈大象、良馬以馱載佛經。金錢、銀錢充作旅費。十八國王親送三十里外,並遣重臣護送達漢境為止。環顧古今,能於國際博得如此殊榮者,誠只有玄奘一人耳。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