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早過懸空寺
2009/05/15 01:28:32瀏覽1874|回應0|推薦8

  老舊的巴士,載著一車「朝聖」的人,行駛在開往恒山懸空寺的路上。

  時間尚早,清晨的大同城郊,灰色天空下是灰色的曠野,空氣中流動著微寒,這樣的天氣本不適宜遊歷名山古蹟,無奈,來了總是要看看的。一任汽車在盤旋的公路上爬行,還時不時來個大轉彎,嘎然而止!片刻喘息後,再繼續前進。

  九轉十八彎後,車便在山谷中緩行,兩邊都是垂直的山壁,我們彷彿駛進了隧道,車窗外,大塊大塊暗綠色的崖壁不停地向後拉動。此刻太陽似乎出來了,因為隨著汽車行進,我看見了金色陽光,正躲躲閃閃地,在深色的崖壁上跳動。

  隨著車裡人,一陣輕輕地交耳唏噓,目的地到了。

  猛然,車向一變,山形陡轉,眼前突然大放光明,陽光朗照下,迎面是一壁危崖,懸空寺便在半山腰,它背倚山體,壁立於千峋之上,此正是「上接危崖,下臨深淵」。秀麗的建築,盡皆彤扉朱戶,翠閣流丹,遠遠望去,有如一隻隻錦繡的鳳鸞,正展開五色羽翼,停棲於陽光下的山壁上。

  哦!這就是懸空寺了。

  急步走近些,我仰望著它。

  眼前的懸空寺,是一組蜿蜒起伏的建築,一棟棟樓閣高下相傾、參差錯落,下面豎立著條條纖長的木欄,千百年來撐立著這些建築,也將樓體襯托得亭亭嫋嫋、份外妖嬈,好似一隻靈鶴,展翅欲直衝雲霄。尤其是那一個個飛翹的簷角,都竭力凌空高舉,幾欲飛離塵世而去。

  目光遊移之際,我不禁想起唐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句子:「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想來若用此形容這懸空古寺,可謂絕妙!

  懸空寺南北,有兩座主樓,遙相呼應又巍然對峙,中間雖有棧道曲折相連,但見各棧梯皆空間緊湊,僅容一人通過,小巧玲瓏之餘又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我等拾級而上,顧視左右,只見過者無不摩首抵肘,曲膝低眉,神情肅穆,心中不免發笑。然愈行愈高時,雖不至兩股戰戰,心中卻也不禁驚之懸懸。噫籲兮,危乎高哉!

  但等登得斯樓,眼前頓覺朗闊起來,憑窗倚立,極目遠舒:遠處的山脈連綿數里,起起伏伏,靜靜地橫亙於天際,卻又依稀不辨其形,唯餘一抹淡紫。近處,一撥撥土丘散落於前,來時的公路細細小小,蜿蜒其間。此情此景,杜子美「蕩胸生層雲」之豪情時來於心。

  這懸空的古寺中,大小屋宇也有十數間,設有雷音殿、三官殿等,殿中供奉著彩塑,盡皆精美,其中有兩處又尤精絕:一處在三官殿,內供堯舜禹,出彩者莫過於塑像後的泥塑背龕,其上是用稻草敷泥塑成了無數條金龍,皆騰挪矯首,俯仰顧盼。金碧輝煌的雲龍,相互纏繞,縫隙間又嵌塑著朵朵艷麗的牡丹。另一處是雷音殿上「小西天」泥塑:所塑殿宇瓊樓,各路仙佛力士,色彩絢爛斑駁。古代匠人用草欄枝棍敷泥塑成五色祥雲,纏繞穿插其間。於是神人們一個個便都立於雲端:裙擺飄飄而凌空飛動,姿態各異又神采非凡,且分佈得當、自成一統。其構思,安排之巧妙,非親見方能體味何「匠心」之「獨運」。只可惜神人們的頭首都在文革中被破壞了,此一撼也!不過從體態仍可窺見其風緻,倒也不減當年神采。

  據傳,懸空寺實北魏時,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興建。遂城范溪鄭洛在寺中題《早過懸空寺》一詩,曰:

  石壁何年結梵宮,懸崖細路小難通。

  山川繚繞蒼冥外,殿宇參差碧落中。

  殘月淡煙窺色相,竦風幽籟動禪空。

  停車欲向山僧問,安得山僧是遠公。

  詩中的山僧不知是否意指「了然和尚」?

  站在這高空危樓之上,我得了空閒,靜靜默想,一任迎面而來的清風穿過衣袖,穿過身體;穿過樓閣,穿過山體;也穿過了時間和空間。想想當年詩人也曾無數次來訪此處,他必是騎著一頭比他疏淡詩意還要瘦的瘦驢,和著酒氣,乘著微醺的興緻,恍惚蹁躚,踏月色而來,意欲造訪寺中僧友,談佛論道、當月和詩恣意風雅!而今,詩人山僧皆已無處可覓蹤跡,只有我這俗客來此叨擾唐突。想來他們大約都已悟得禪機,於古寺的飛簷之上或於恒山之頂駕鶴而去了。這並非臆想!寺中有詩

  誰結丹梯高萬丈,我聞佛法演三乘。

  憑虛頓悟心無住,好步禪關最上乘。

  而現在,此地唯餘這危樓空掛,孤芳自賞了。只是數十件木偶泥胎的塑像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尤其是色彩如新卻又斑斑駁駁,古雅得很,誰又曾料想它們已枯坐在這危崖之上,古寺之中,靜心冥想了千年之久...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29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