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1 13:04:24瀏覽1046|回應0|推薦3 | |
當家庭主婦開始辦年貨,農人準備過冬,孩子伸長脖子期待早點拿到壓歲錢的時候,有一群人也不得閒,他們穿著黃色夾克,足繫布鞋,風塵僕僕的把人間最美麗、最高貴的禮物「慈心與悲心」,化成一袋袋大米和麵粉、一床床棉被、一桶桶食用油,馬不停蹄地趕在春節前,送到孤苦無依的老人手中。
↑藉事練心-施與受等無差別 修福修慧-在於萬行與觀心 年初,我們造訪廣東省最西北的縣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在這裡展開數日的扶貧濟困活動。 連山是廣東省民族內涵最豐富,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十二人),平均海拔最高,日夜溫差最大,日照最短,地理位置最獨特的地方。(在交界處可以兩腳踏三個省,西與廣西省,北與湖南省交界)。正因為地理環境獨特,境內到處崇山峻嶺,翠巒層疊,晨昏霧靄煙橫,高山深澗,交通不便,縣民大都以種植山產、茶葉及筏木為生。
↑瑤村婦女盛裝而來領米糧 元月五日清晨,濃霧霸佔了連山縣城,使人看不清連山的真面目,一行在霧中摸索前往發放點──三水鎮公所。 到達鎮公所時,廣場上已擠滿了等候領米的村民。為了領米,據說有的昨天便步行七八個小時下山,在熟人家借宿一晚,領了米油後,還得扛著油米徒步回去。他們說:「一年之中能有一袋白米,一桶炒菜油已經是無上珍寶,多走些路,多流些汗,算什麼?」在派米中,我看到領米人眼中閃動著淚光!那淚如珍珠般地高貴清純,是領米者化現了受者相,使施者滋長了慈悲與謙卑;若無受者化現了貧苦相,施者又如何能堪驗自己的悲心與慈心是否增長?在施的同時,是增長自己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之心,還是滋長了貢高我慢之心?看到一張張領完米歡愉和滿足感恩的眼神時,淚光在我眼中打轉,我的內心只有無盡的感恩與悲憫!祈願此地的眾生都能離苦!
↑這叫一葦渡江,一河隔開廣東與廣西 發放米糧後,一行沿著河畔泥路而行,造訪下一站-下必口村。 從三水鎮到下必口村,車行兩個小時。又窄又彎的泥路,就築在山腰間,那山又峻又陡,車輪在未鋪柏油的路面滾動,車上的人,如醉漢般,搖搖晃晃的,只差沒把胃裡的食物翻搖出來!窗外谷深不見底,車輪彷彿貼著崖邊而轉,群山氣勢磅礡,壯麗非比尋常,可是車內的人,卻無心觀賞!路,好像永遠走不完似的!想到深山野嶺,萬一發生事故,求救無門,心,不禁不寒而悚!曾數度赴藏扶貧的胡師兄說:「放心!這條路比我們去西藏的路,好了很多!」說的也是,行菩薩道怎有選擇的餘地!再說發心純正,心無塵染,自能感得善神護佑,若說這有盡的身驅都看不破,又怎能息萬境之緣?怎能體悟無常之境界?怎敢說是行菩薩道?走念至此,不覺汗顏,攝心專注默念大悲咒來。將身與心安住在大悲咒中,不知不覺的,車子什麼時候停下來,都不知道。 下必口村全村七十餘戶,靠十六畝水田(含旱地)過活,距最近的三水鎮步行要一天,村人以薄板圍成的房舍,從屋裡可以看到屋外,仰望屋頂,亦可見到藍天白雲。生活如此拮據,他們仍以最寶貴的食物──地瓜來招待我們。望著小女孩捧著還冒著熱氣的地瓜來到眼前,雖垂涎欲滴,但一想到這是他們賴以維生的食物時,就叫人接不了手!
慈心育苗展生機 離開下必口村後,一行轉赴六沖尾村探訪瑤胞。全村皆為瑤胞,以種樹、種生薑、木署、黑米等為生。 村民見到我們來訪,主動把我們迎到村長家,小小的廳堂和院子,擠滿了人。村人中有許多年紀相仿,面目清秀,舉止乖巧的小孩,據說他們都是念完小學後,考上初中無力繳學費而賦閒在家。其中有兩兄弟品學兼優,同行者知道後立刻認養,表示願意負擔兩兄弟的學雜費。小兄弟渴望許久的願望,突然因眼前這群陌生人造訪而如願,兩人既驚且喜!在他倆小小的心靈中,一直無法相信,眼前這群與他們非親非故的人,竟肯對他倆伸出援手!因此當我們準備離去時,小兄弟竟感動得掩面痛哭流涕,屋裡其他的人見了,大人小孩哭成一團!
↑陌生人相助感動落淚 ↓悠然自得-好長的煙斗啊!
在連山訪問三天後,一行轉往乳源瑤族自治縣訪問。在乳源主要是訪視瑤村五保戶及追蹤鑿井等工程。 這天,我們從乳源出發到東坪鎮下寨村去探訪五保戶。沿途飛瀑處處,水聲隆隆。溯溪而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袖珍型的水力發電廠,由於從小在水力發電廠長大,看到水力電廠倍感親切。峻峭的山腰,不時出現層層梯田,那田一層層的,如樓梯般從幾近垂直的山間鋪陳而下。畫面很美,但想到中國祖先們,在天地間爭一塊生存空間,耗費了多少人力,一代代地徒手開挖出這維生的田地時,內心湧現一份淒美與敬意,從這些發電廠及梯田看來,中國人惜福及充份利用天然資源的美德與功夫,實在是世界第一流的。 ←上山容易下山難 終於到了茅坪山下,一行棄車攀山而上,小徑很陡,間有石如丸,稍一不慎,便會滑倒在地!太陽很大,一路攀升,不久便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偶爾抬頭仰望,但見四週除了群山之外還是山!我不敢問還有多久才會到達,只是乖乖地,跨出一步又一步,吃力地往上攀升!念頭卻不斷地翻騰,不知道眾師兄們,當年是怎麼選上這荒山野嶺?又怎能肯定山上還住有須要幫忙的人?山深林密,不見屋影!我們會不會走失了? 驀然,「咚」的一聲!自空而降!隨聲而至的,是一團黑影!定神一看,是一年青男子!再往上看,垂直的山壁上有房子耶!雖是被眼前男子蹤身而下,嚇了一跳,攀升一個多小時才見屋影人跡的驚喜聲,卻是此起彼落!眾人加足腳勁作最後衝刺,終於攀上了自然村!
↑與瑤童溝通 想不到攀升一個多小時的山上,還有四十餘戶人家定居於此,村裡的年青人全到外地工作去了,留下老弱婦儒守著家園,雖是老弱婦儒,卻也不得閒,她們腰繫鐮刀,手拄著扙,到野外去找野菜、抓野鼠、找野麻,回來後用刀子仔細削去外皮,搓洗成如絲的細麻,再送到山下去賣,據說一斤才賣一元的人民幣!除此還得耕作小小的「看天田」,由於山高無水,播種後全靠老天幫忙,若雨水豐沛,那年便可多吃些稠一點的稀飯,若乾旱無雨,便經常是有一頓沒一餐的過日子,為此全村生活特別艱苦。
↑偉大的母親-老母照顧盲女一生 ↓陳年老被
一對母女,女兒雙眼具盲,靠老母打柴找野菜維生,屋內家徒四壁,一瓶食油放在櫥裡捨不得吃,灶上躺著一口黑黑的鍋子,鍋內是稀得似水的冷稀飯,桌上的菜看來不知回鍋多少次了!而所謂的「臥房」,便是兩牆之間架張板為床,板上的棉被蓋得磨破了被單,裸露的棉胎,重得幾乎可以扭出油來!還繼續發揮功能。想到寒冷的冬天,刮風下雨的颱風天,她們母女是如何渡過的?思及《地藏經》中的地獄相,再看看眼前的場景,這是不是地獄中的眾生相之一?五濁惡世苦難當,莫戀娑婆作戲場!離去時,大家在屋前為全村念大悲咒回向,希望來年她們會好一些。
↑看看他們吃什麼 ↓重溫舊夢-古早時代曾做過的事
↓採麻維生的的老婦人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