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諫逐客書--李斯
2012/03/23 18:21:05瀏覽1433|回應0|推薦0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臣聽說君王近臣正議論著要驅逐客卿,臣竊以為這說法不通。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

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井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

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

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井巴、蜀

,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

-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

,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

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

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過去穆公求賢,西面在戎地得到由余,東面在宛國得到百里奚;又在宋國得

蹇叔,在晉國得到丕豹、公孫支。這五位客卿,都不是秦國人,而穆公卻

重用他們來為秦國施策領軍,因而能夠兼併了二十幾個西戎小國,遂使秦國

稱霸西戎。

孝公採用客卿衛國人商鞅所訂下的法條管理人民,改變了秦地的風氣習俗;

人口增多,國家富強;百姓願意守法,鄰國交好無事;接連戰勝楚、魏兩國

的軍隊,擴張領土千里之多,到今天秦國都還是這樣的強盛。

惠王採用魏國人張儀的計策,佔領了韓國黃河、洛水、伊川一帶的土地;西

面兼併了巴、蜀兩個小國,北面收下了魏國的上郡,南面取得了漢中,囊

括了好多的蠻夷部落,控制住楚國的要害;東面佔據了韓國的要地成皋,

割據了上好的農地----這些強力手段,讓六國的合縱盟約潰敗解組,紛紛

朝西討好秦國,當時強盛的國力一直維持到今天。

昭王得到魏國的范雎為謀士,廢掉穰侯,趕走華陽君,壯大自己的勢力,打

擊權臣貴戚;向外則蠶食諸侯國,使秦國成就了帝業。

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四位領袖,都是借助客卿之力而建功立業。這樣

看來,客卿何曾對不起秦國呢?假如這四位領袖當年辭卻客卿不肯收留,疏

遠賢士不願重用,那秦國就不會得到富利的國力,也不會建立強大的威名。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

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

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

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

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

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

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

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

甕扣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

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

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

術也。

現在陛下得到崑崙山美玉,擁有隨侯珠、和氏璧,身掛夜光珠,腰佩太

阿劍,坐騎纖離馬,擺飾翠鳳旗,架設鼉皮鼓。這些列舉的寶物,沒有

一樣是秦地的產出,而陛下卻心生歡喜,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必須是秦國出產才容許存在的話,那麼夜光壁不能裝飾在朝廷,犀牛

大象製品不能充作珍玩,鄭、衛兩國美女不能收入後宮,而駃騠駿馬也

不能收入馬廄;江南來的金、錫器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充作

料。

所有用來裝飾後宮佳麗,美化女子,愉悅心情,快意耳目的用品,一定

都得是秦國自產才能用的話;那麼宛珠髮簪、珍珠耳環、東阿絹帛、江

南錦繡都不能上貢朝廷了;而打扮時尚,美麗韻致的趙國佳人也不該服

侍於秦王宮殿啦!

(配合節拍)敲打瓦罐,彈箏拍腿,嗚嗚歌呼,耳朵陶醉在旋律節拍中,這

是秦國的音樂風格啊!鄭音、衛樂、桑間樂、舜的韶樂、周武王的象舞等

等,都是別國的音樂啊!今天秦國不再敲打瓦罐而改聽鄭樂、衛樂,不

再彈奏秦箏而改奏韶樂。這是為什麼呢?為了好聽啊!為了好看啊!這

樣而已。


現在取用人才卻不是這樣:不問此人能用不能用,不論道理對錯;只要不是

秦國的人就淘汰,只要是外國人士就趕走。那麼秦國看重的是美女、樂舞

珍珠、寶玉,看輕的是管理百姓的人才;這不是兼併土地,掌控諸侯

好作法。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

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

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

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

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臣聽說:土地廣產米量就高,國家大人口就多,兵器優良士兵就勇敢。同樣
道理:泰山不嫌棄細土,所以成為高山;河海不嫌棄小溪,所以水量深廣

;國君不嫌棄百姓,所以成就治世。所以不分地域,不分是哪國的百姓,四

季都充實美好,鬼神都福佑而無災殃,這正是五帝三王成功一統天下的原因

啊!

現在秦國驅趕來投奔的百姓,把人力送給敵國;排擠各國人才不,讓

人才轉而去幫諸侯國建功立業;天下賢士停下腳步,不敢西向入秦求取

業名聲:這做的正是所謂的給土匪刀槍,送強盜便當的怪招啊!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

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東西不是秦國出產,但是值得寶貝的有很多啊!賢士不是秦國人,但卻願

效忠的也是很多啊!

現在秦國驅趕賢才來壯大敵國,減少人口來幫助仇家。對內自己削弱力量,

對外與諸侯結怨;這樣要國家不陷入於危機,這是辦不到的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lidau&aid=625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