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嚴經
2024/08/30 05:42:47瀏覽188|回應0|推薦7

 

  

   感謝 傳遵師兄的結緣,帶給我這套8冊精裝版本的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版本,唐于闐實叉難陀譯,

是大乘佛教三部諸經之王之一: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  

成佛在法華,開悟在楞嚴。

華嚴經更被稱為王中之王。   

   

華嚴經,是佛陀悟道後開示的第一部佛經,

漢譯本八十卷,三十九品,四萬五千偈,近一百五十萬字。

T0279 — CBETA 線上查詢   

   

 

夢參老和尚  

佛悟道、成道後,第一部講的經,共21天,

篇幅很大,內容很多,

佛的果海因緣,現前的一念心,

大乘起信論,先有信心才能來學習。

1. 華嚴疏鈔 清涼國師 (七處九會) 普光明殿說三次  

       先著疏,後再著鈔,解釋疏 

       教下人喜讀疏鈔,文字解釋         

2. 華嚴合論 李通玄長者 (十處十會)   

       華嚴一切境界,會歸為心 

       禪宗人喜讀合論   

3. 華嚴篡要 康熙 鼓山 道霈禪師 將論及疏鈔 整合          

4. 唐 杜順和尚 定華嚴為 五教止觀   

          

龍樹菩薩 - 華嚴經 上、中(200品)、下三本 

    下本:10萬偈,48品(目前翻譯39品)   

    由文殊師利菩薩及阿難尊者所結集, 

    佛入滅600年後,由龍樹菩薩在龍宮取出,

    僅譯出下本。 

    1. 佛陀跋陀羅 譯出34品 晉華嚴 60卷 

       (龍樹弟子) 

    2. 三藏沙門 實叉難陀 譯出39品 唐華嚴 80卷 唐 于闐(新疆) 

    3. 瓔珞本願經(普賢行品,十地經論,)   

   

    

大方廣佛華嚴經 

   

略說–  

大:,總相 

    虛空遍一切處,佛的境界 

方:,自體相 

    無量功德相 

廣:,利益眾生的事業 

佛:佛的體相用,成就佛的人 

    佛覺悟的大方廣 

華:,因感果,修因契果,發菩提心

    形容蓮花,因果同時   

嚴:嚴飾,總說,莊嚴佛的果德 

    佛的萬相莊嚴,慧 

經:貫穿義,契經,佛的言教 

    貫穿因果妙理 

 

廣釋–十門 

1. 七字皆:體大、相大、用大、果大、因大、智大、教大 

           ( 義大、境大、業大 ) 

             義:義理,境:外境、眾生,業:無盡。

             以上是 之十義。 

   七字皆方、廣、佛、華、嚴、經   

   

 

 

法鼓講堂 

   

9/11 入華嚴經–圓融人生   演一法師 

   

   

華嚴六相 

  體:總與別 

  相:同與異 

  用:成與壞 

 

理願事的同時修行 

  理 – 心的本質  

  願 – 心的動力 

  事 – 心的作用  

   

四無量心觀 

  觀眾生 

  觀情感 

  觀情感本質 

  觀眾生苦 

  觀整體時空 

 

心的總別層次 

                 精神/世界觀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身分              六十而耳順 

                 價值觀/信念          五十而知天命 

                    能力              四十而不惑 

                    行為              三十而立 

                    環境              十有五而志於學   

     

   

      遠          精神 I 願           總         大我    智慧

      ↑          身分 I 愛           ↑         世界    禪定 

                價值觀 I 探索                    社會    精進 

                  能力 I 尊重                    團體    忍辱 

      ↓          行為 I 連結         ↓         親友    持戒

      近          環境 I 安全感       別                 布施

              邏輯層次    需求理論     (總別層次)小我  六波羅蜜

   

   

        追求(貪)                              避免(瞋)

       智慧、解脫         精神 I 願             無明

   慈悲、責任、使命感     身分 I 愛          知道的人很少

    真、善、美、意義    價值觀 I 探索      不真善美、無意義

  被肯定、成功、成就感    能力 I 尊重    失敗、挫折、被看不起   

   被愛、被認同、自由     行為 I 連結    不被愛、認同、不自由     

健康、安全感、享樂、刺激  環境 I 安全感      不安全、不健康

     

   

     

     

   

      

    

金句:  

  

1.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8/29  

2.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8/30

3.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

   不能證得。 

   → 卷51,如來出現品第37-2,P49~50   

   8/31

4. 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9/1  

5. 是日已過,命亦隨滅,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 普賢菩薩警眾偈   

   9/2 

6.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 卷23,十迴向品第25-1,P174 

   9/3    

7.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 附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P709

   9/4    

8. 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 

   9/5 

9. 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 

   → 大明三藏法數 卷1 

   9/6 

10.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世界性,一切唯心造。 

   → 卷19,夜摩宮中偈讚品第20,P543

   9/7     

11.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 卷14,淨行品第11,P181~182 

   9/8    

12. 塵塵混入,剎剎圓融。

    → 華嚴道場起止大略 卷1 

   9/9   

13. 普入諸佛力,普住諸佛智;

    作佛所作,淨佛所淨。 

   → 卷43,十定品第27-4,P109  

   9/10   

14.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 卷43,十定品第27-4,P113  

   9/11  

15. 入如來智,無有障礙。

   → 卷42,十定品第27-3,P95  

   9/12  

16.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法(慧)身,不由他悟。

    → 卷17,梵行品第16,P393  

     

    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  

    → 卷54,離世間品第38-2,P235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 卷19,夜摩宮中偈讚品第20,P542   

   9/13

17. 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 

        一切法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 

        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  

   → 卷20,十行品第21之2,P592   

   9/14   

18. 應自修行一切智道,應勤增長菩薩境界。 

   → 卷43,十定品第27-4,P141  

   9/15   

19. 善知於時,常行法施,開悟一切,名為智者。 

   → 卷40,十定品第27-1,P564  

   9/16  

20. 於一切法,心無動念,得智慧明,滅諸癡闇。 

   → 卷43,十定品第27-4,P123 

   9/17   

21. 應知一切心識如幻,應知世間諸行如夢。 

   → 卷43,十定品第27-4,P141  

   9/18   

22. 知業如幻,業報如像,諸行如化;

    因緣生法悉皆如響;菩薩諸行一切如影。 

   → 卷24,十迴向品第25-2,P195  

   9/19   

23. 行如來行,住如來道。 

   → 卷43,十定品第27-4,P109  

   9/20   

24. 於諸眾生,恆起大悲。 

 

25. 求一切智,淨諸心海。 

 

26. 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27. 普為諸世間,修行菩薩行。 

 

28. 普應群生心,莊嚴諸願海。 

 

29. 發起大悲心,勤求無上覺。 

 

30. 如地不傾動,如水普饒益。 

 

31. 但願益眾生,以此莊嚴心。 

 

32. 心常寂靜,知足少事。 

 

33. 心如靈空,無所分別。 

 

34. 以深淨心,入菩提舍。

 

35. 立志如大山,積德若深海。 

 

36. 正念觀察,調伏己情。 

 

37. 慈濟悲無倦,喜法捨煩惱。 

 

38. 於法得自在,以道化群生。 

 

39. 不取為實,不著為淨。 

 

40. 永離諸相,心無所住。   

   

41. 大慈無礙,大悲究竟。 

 

42. 為欲利世間,專意求菩提。 

 

43. 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 

 

44. 知身從緣起,究竟無所著。 

 

45. 不住諸相,永斷分別。 

   

46. 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47. 無我心調柔,能得如來道。 

 

48. 若計有我人,則為入險道。 

 

49. 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 

 

50. 若無我相,則無增減。 

 

51. 於諸世間心如虛空,無所染著。 

 

52. 斷世界渴愛常求佛智,離欲境界得法喜樂。   

  

53. 所作眾善為眾生,悉以智慧而回向。    

   

54. 見佛聞法勤修行,如飲甘露心歡喜。    

   

55. 專念於佛法,未嘗有散動; 

    而以悲願心,方便行於世。   

   

56. 遠離一切虛妄想著,如是究竟到於彼岸。

 

57. 不生染著,永斷世間貪愛煩惱, 

    修清淨行利益眾生。   

 

58. 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常遇無量清淨福田。  

 

59. 究竟清淨,無諸渴愛; 

    身行永息,心善解脫。   

 

60. 若有所施,當願眾生; 

    一切能捨,心無愛著。  

 

61. 分別取向不見佛,畢竟離著乃能見。   

 

62. 我當於一切眾生猶如慈母,

    生長一切善根大願。   

   

63. 不染世間一切諸味, 

    常勤修習一切佛法。  

 

64. 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 

    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   

 

65. 但為斷一切煩惱,而行精進。   

 

66. 菩薩離迷倒,心淨常相續。   

    

67. 若得親近善知識,則能修習廣大善。   

 

68. 於佛境界起信心,得佛灌頂心無著。 

 

69. 如實觀法,出生妙慧。 

 

70. 淨心水器,莫不彰顯,常現在前。 

    但器濁心之人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  

 

71.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信能惠施心無吝,信能歡喜入佛法。  

  

72. 聞贊佛毀佛,於佛法中心定不動。

    聞贊法毀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 

    聞有佛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 

 

73. 色身非是佛,音聲亦復然, 

    亦不離色身,見佛神通力。  

 

74. 以法為依,以法為救,以法為歸,以法為舍。 

    守護法,愛樂法,希求法,思惟法。  

   

75. 我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畢竟無有般涅槃者,

    唯除為欲調伏眾生而示現耳。   

   

76.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

    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

    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77. 入佛種性,到於彼岸。 

   

78.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 卷19,夜摩宮中偈讚品第20,P542 

79.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 卷14,賢首品第12之1,P200 

80.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 附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P712    

   

   

   

目錄 

 

一. 

   卷1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卷2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卷3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

   卷4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四

   卷5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五

   卷6 如來現相品第二

   卷7 普賢三昧品第三

       世界成就品第四 

   卷8 華嚴世界品第五之一

   卷9 華嚴世界品第五之二

   卷10 華嚴世界品第五之三

 

二. 

   卷11 毗盧遮那品第六

   卷12 如來名號品第七 

        四聖諦品第八 

   卷13 光明覺品第九 

        菩薩問明品第十 

   卷14 淨行品第十一 

        賢首品第十二之一  

   卷15 賢首品第十二之二         

   卷16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十住品第十五 

   卷17 梵行品第十六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卷18 明法品第十八

   卷19 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夜摩天宮偈讚品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卷20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三. 

   卷21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卷22 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卷23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卷24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卷25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卷26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卷27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五

   卷28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卷29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卷30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四.   

   卷31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卷32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卷33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卷34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卷35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卷36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卷37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卷38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卷39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卷40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五. 

   卷41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

   卷42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卷43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卷44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十忍品第二十九  

   卷45 阿僧祇品第三十

        壽量品第三十一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卷46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卷47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二 

   卷48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卷49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卷50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一      

   

六. 

   卷51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二

   卷52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三

   卷53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卷54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二

   卷55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三

   卷56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四

   卷57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五

   卷58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

   卷59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七

   卷60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七. 

   卷61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

   卷62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卷63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卷64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卷6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卷66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

   卷67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卷68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卷69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

   卷70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八. 

   卷71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卷72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卷73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卷74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卷7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卷76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卷77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卷78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卷79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卷80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附錄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by817&aid=18096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