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02 03:16:17瀏覽3281|回應5|推薦125 | |
【音樂欣賞】♬蔡藍欽選曲 查选曲目,请点击视频右上角 表面上,國際大學排名似乎是為了提供相關信息,讓世界各國莘莘學子都能更好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深造場所;但實際上,近年來大力推行大學排名的動機或目的並不單純! 經過反復思考,可發覺國際大學排名具有三大動機:
據稱,世界“公認的、權威的”大學排名共有三個,即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THE高等教育排名。非常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查看那個排名榜,英文媒介大學都是一枝獨秀,前20名幾乎都是英美兩國的大學,想來是因為它們採用相似的排名依據或準則。例如按照英國的2018年 QS世界大學排名榜,前10名中除了第10名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其餘都是英美大學;前20名中則多加一所瑞士理工學院,其餘仍然都是英文媒介大學,包括新加坡兩所、澳大利亞一所。至於在“世界百強大學”的排名榜又如何呢? 依然是英文媒介的最多,共佔了70%以上,其它媒介語(中、德、法、西、俄、日、意等等)大學總共還不到30%呢,而且多半排在60名之後。2018年英國 THE高等教育排名同樣“精彩”: 前20名中除了名列第10的瑞士理工學院,其餘19所不是英國的就是美國的大學。 那麽,為何出現這種畸形的怪現象? 難道只有英文媒介大學才是世界一流的? 除了前面所說的“三大動機”外,最為關鍵的決定因素是排名準則的制定[註1]。例如 QS排名所制定的六項準則(criteria) 中,“學術聲譽”與“企業聲譽”都是很抽象的、很主觀的,根本無可量化(quantifiable) 或可衡量(measurable),其比重卻高達50%。其它三項“比例”固然可以量化,但唯有“師生比例”(佔20%)比較公平合理,其它兩項即“國際教師比例”與“國際學生比例”(佔10%),非英文媒介大學肯定得甘拜下風,盡管二者和大學學術水平毫無關系! 至於“論文引用次數”(佔20%),就更加荒唐可笑了。誰來統計各國大學師生論文被引用次數? 又如何進行全面、準確統計? 曾向內行朋友討教以上問題。他很清楚指出:有個機構依據8000份學術期刊編制引用指數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只收取英文媒介論文,大學排名依據的“論文引用次數”就是來自 SCI。換言之,你我用中文撰寫的學術論文,不論水平多高,即便別人引用千百次,也和你我所屬的大學排名無關。明乎此,西洋鏡的排名真相豈不可以大白了? 總而言之,國際大學排名的本質,就是尋求、掌控兩位一體的遊戲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它存在著明顯偏見與嚴重缺陷:為了維持英文媒介大學一枝獨秀,而制定不公平、不合理的、排他性的遊戲規則,讓非英文媒介大學一直處於不利地位,永遠無法在排名榜上超越美英大學[註2]。因此,自尊又自信的俄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根本不和英美玩這場排名遊戲! 許多崇洋的中國人,也該打破這面西洋鏡了吧? 註釋: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