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02 03:16:16瀏覽2434|回應4|推薦82 | |
请在旧版浏览本格文章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音樂欣賞】 純鋼琴的《梁祝》 漫談名詞的中譯 包含名詞在內的中譯要求信、達、雅,信為首要,尤其是科技名詞,應該是絕對的首要。精緻的中華文化進入現代,應與時俱進,也講求精準;去除舊中華文化裡被詬病的"馬馬虎虎"。如果要達到洋為中用、洋融入中、紮根於中,那麽嚴謹而完美的中譯之重要性,絕對超出人們的想像。 大陸自1950年代起一貫有專業機構負責翻譯並統一中譯名,規則化、專業化、嚴謹而有一致性,大陸前三十年的學術界和相關機構用心深,力度大;這方面條理井然,成效卓著。在科技方面尤為顯著。至少在實事求是的毛澤東時代,大陸的大學用書,特別是科技方面都是中國人自已用中文著作、編寫,很多科技的中譯名詞比西文更合理、易懂,充分發揮了漢字的優點,幫助現代科技在華夏文化裡紮根、長枝、開花、結果。 科技名詞的中譯: 兩岸科技名詞中譯的差異,其實主要源自國共兩黨(民進黨是國民黨的衍生,國規民隨,就不另列)屬性的不同:邏輯性、嚴謹性、一致性、專業性等都不在同一量級。信手拈來: 激光/鐳射(錢學森所創合乎近代物理) 軟、硬件/軟、硬體(software裡的ware是物件) ...等,不一而足,高下立判。顯然而且當然,混淆和誤導應向先進和優準盡快靠攏。就像之前台灣不願接受漢語拼音,不情願的民進黨甚至還搞出個"通用拼音",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可是現在呢? 人名的中譯: 台、港接受晚清和民國這段中國羸弱時期的習慣,即使失了音準,也要把洋人冠以漢姓,唯恐洋人和自己關係不密切。所以音準的默克爾才會被梅克爾頂替,其它如斯大林/史達林,奧巴馬/歐巴馬,里根/雷根,克林頓/柯林頓,肯尼迪/甘迺迪,約翰遜/詹森...,這些人名的翻譯區別都是這麽來的。至於,台灣獨樹一幟的把馬克龍譯成馬克宏,我一直沒搞懂它妙在哪兒。 總之,以姓氏分內外,內中華而外夷狄,這是老祖宗具民族尊嚴的規矩。 地名的中譯: 美國照自己的美語習慣把"格魯吉亞"唸成"喬治亞",把"克里米亞"唸成"克萊米亞"。大陸把被 Bush布希照漢語拼音唸成"布什",也是國際上,特別是大國"以我為主"的慣例。(不少台灣人以為大陸小氣,故意要跟台灣不一樣而標新,可能正好相反)川普的正式中譯是"特朗普"也同樣是漢語拼音和德語的理由,何況以前已有相同德國名字被譯作特朗普;看出大陸注重一致性。 台灣有位朱姓籃球評論員去到大陸工作,笑大陸人怎麼把"喬治亞國"叫做格魯吉亞。他無知於格魯吉亞是當地格魯吉亞語的發音。以當地語言來音譯是一項世界通則,是對當地人的尊重。當然超強美國不管這套,就按字母依美語來發音。台灣看世界一向透過美國,就認為喬治亞是正確的發音。有關簡、繁體字: 結語: [敬告] 本篇有重要的補充,請繼續閱讀 漫談名詞中譯(續)和科技名詞的中譯。
本篇发文时的山头图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