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5 11:46:59瀏覽562|回應0|推薦0 | |
一個僵化掉了的團體,在聖神春風的吹拂下能夠逐漸蘇醒過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成就的事。在梵二召開的半個世紀以前,密不通風的教會大門有了些小小的鬆動,開始和外間的現代世界有了小小的互動,仿若黎明前的曙光,在天邊若隱若現。 首先是教宗里奧十三世在1891年發表了「天主教社會訓導」通諭,一方面反駁當時流行的社會主義,一方面鼓吹立法保護勞工的工作環境、薪資、以及組織工會的權利。 里奧十三世的另一貢獻是在1893年發表的「聖經研究」通諭,對現代聖經學的研究採取了容忍的態度,不再禁止天主教聖經學家採用或參與現代聖經學的研究,在當時的教會,這是破天荒的舉動。 聖經研究的所以重要,是因爲它關係到我們對教會的起源,和後來發展經過的了解,這些歷史直接的牽涉到我們對教會裏許多傳統的詮釋。所謂的牽一髮而動千鈞,正是最好的比喻。 傳統的教會觀點,把新約聖經看成是耶穌的傳記,是目擊耶穌生平的門徒們的親口筆錄;整個教會的歷史是一張天主親筆製作的藍圖;教會的組織和教義大綱,是耶穌在世時親口交待了的;他並指派了伯鐸當第一任教宗;天主的計劃即由伯鐸以及後來脈脈相傳的教宗把他們實現出來。 到今天,許多神父和教友仍然保持著這個傳統的觀點,甚至在有些教會的正式文獻裏,我們都還會看到這個觀點的影子。 現代化運動講究研究方法和批判精神,現代化運動的聖經學者主張把聖經裏的每部書都當作研究的對象,書是誰寫的,怎麼寫的,寫書的社會歷史背景是什麼,寫書的文學體裁是什麼,作者要反映的訊息是什麼,現代的版本是否忠實於原文等等。 在這種顯微鏡式的批判方法研究下,傳統的觀點就破綻百出。因爲教會許多傳統教義和制度都建立在老的觀點上,因此飽受威脅。教會越要袒護舊的觀點,就越受到現代化運動學者的批評。兩個陣營的水火不相容是可以了解的。 里奧十三世死後,繼任的教宗庇護十世對現代化運動的聖經研究就無法容忍,1907年羅馬教廷的宗教裁判所發表了65點的裁判書,譴責現代化運動聖經研究的錯誤。庇護十世緊接著發表了通諭,譴責現代化運動的聖經研究是異端邪説。但是因爲許多天主教的聖經學家,神學家,和神父們都認同了現代化的傾向,庇護十世乃下令所有的神父發誓反對現代化運動。 從1905年到1915年,聖座聖經委員會發表了一連串的有關新約福音的歷史性以及新約作者的決定。1920年教宗本篤十五世在紀念古代的大聖經學家聖熱羅尼莫逝世一千五百周年的通諭裏仍然強調聖經的歷史正確性,對現代化運動的聖經研究也持著反對的態度。 一直到了庇護十二世就任教宗以後纔有了決定性的轉機,1941年聖座聖經委員會就要求意大利教會不要攻擊現代化運動的聖經研究,代表了教廷基本態度上的轉變。1943年庇護十二世在紀念里奧十三世「聖經研究」通諭五十周年時發表了著名的「聖經註釋」通諭(Divino Afflante Spiritu),在此篇通諭中,庇護十二世允許、鼓勵天主教的聖經學者有研究的自由,並且承認聖經各書中存在的不同文學體裁,不再通通一律的認定是歷史書。1955年聖座聖經委員會發表聲明,婉轉地釐清了委員會在1905年到1915年所作的錯誤決定。 在庇護十二世任内,也解除了對在俗教友讀經的種種限制。 因爲有現代的研究方法,我們對新約聖經也有了全新的認識,最重要的有下列幾項: (一) 我們如今理解到福音不是歷史,不是耶穌的傳記,他們是幾個初期教會對信仰的反省。因爲每個教會的成員的不同,處境的逥異,他們在反省耶穌的道理時,關心的重點自然不同,表達的方式也有所差異。(二) 因爲福音是初期教會對信仰的反省,福音裏許多地方記載的,往往反映了當地教會的現實狀況,而不是真實地記載耶穌在世時的事件。而書信裏頭更是直接的反應了寫信的人以及收信的團體的狀況。因此從研究新約裏,我們對初期的教會有了全新的了解。 (三) 除了基要派的基督徒(fundamentalists),現在不再有人堅持四部福音作者是耶穌的宗徒,或是宗徒們的門徒。因爲是教會團體的信仰反省,現代的聖經學者相信福音代表了整個信仰團體的集體創作,由口傳而後書寫下來。 (四) 現在不再有人堅持四部福音排列的順序(瑪竇,馬爾谷,路加,和若望)就是成書時間的順序。目前大家相信馬爾谷福音成書最早,其次是瑪竇,接下來是路加,最後是若望。大家也相信編寫瑪竇和路加福音的教會團體對馬爾谷福音一定也很熟悉。 聖神的風不斷地吹拂,借著聖經學的批判研究,已經為教會面對現代世界做好了準備。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