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3 21:07:55瀏覽460|回應0|推薦0 | |
當梵蒂岡對本地化的態度開始有所改變的時候,我們這些首當其衝的亞洲基督徒又是一個什麼反應呢? 在我的印象裏,雖然有些神長和信友們對教會的本地化非常的關心,可是大部份的信友或是不了解,或是不關心,並不把本地化當作自己的課業。為什麼原因呢?我猜一方面是因爲大家認爲教義、梵二、福傳、本地化等等的議題是神父主教們的事,跟我們在俗信友沒有太大的關係。另外,大家還有一個誤解,以爲教會的傳統是神聖不可「親」,固定不得動的。 因此我想説明兩件事:第一,教會的傳統並非一成不變,並非從教會的誕生的那一天,也就是聖神降臨的那一天,就擺平了放在那裏,從來沒有演變過。第二,教會傳統的持續發展,是所有的基督徒,包括我們在俗信友,修道人,以及神父主教們共同的責任。 這是梵二《天主的啓示教義憲章》的講法,並不是我標新立異,自己想像出來的。《啓示憲章》是教會有關天主啓示與傳授的一個重要文件,文件裏解釋了天主啟示的性質及對象之後,第七章這麼地說明了耶穌的宗徒和繼承他們的主教們是福音的傳授人:
第八節談到信友們對應該努力持守宗徒的傳授:
到此爲止,都是我們熟悉的道理:教會的傳統由主教們傳授,信友們接受了也持守了。接下來在第八節裏解釋的是教會傳統的發展:
這裡說得很清楚,教會的傳統是活的。宗徒的傳授,並非像博物館裏的死標本,永遠一成不變,而是不斷繼續地有新的進展。在發展中,每個時代對宗徒的傳授有新的體會,教會的傳統會因此日復一日的更接近天主的圓滿。這樣的發展,要一直持續到「完成了」的那日爲止。 《啓示憲章》第八節又繼續地說教會傳統發展的來源有二,一個是信友們,一個是主教們:
「此一進展來自於信友們的瞻想及研讀」這句話裏的「信友們」指的不是別人,正是你和我。 當然,一般信友對教會傳統的舊有印象並不是空穴來風。在梵二以前,在俗信友真的是沒有什麼機會參予,凡事聼主教神父的就對了,根本和教會傳統的發展沾不上邊。而且梵二以前的教會因爲要和馬丁路得劃分界限,馬丁路得強調只有聖經重要,天主教會就特別注重傳統,讓一般信友留下了傳統是神聖不可更動的印象。 一般信友對教會傳統中的教義部分,更是敬畏三分,不敢越雷半步,深怕違反了教義被判成異端。一般信友也誤會地以爲教義是永恒不變的。如果我們對教義的發展(註一)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就可以看出教義在兩千年歷史中不斷演進的經過,「永恒不變」的錯誤印象,就有希望可以慢慢改變過來。 了解到教會的傳統不是博物館裏的標本,是不斷持續發展的,而且是在俗信友推卸不了的責任以後,我們已經在參與更新行列的隊伍中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 註一:2006年在美國剛過世的前耶魯大學 Pelikan 教授曾寫過一套五冊劃時代的基督宗教教義發展史,是有心想要對教義的演進有進一步了解朋友們的絕佳參考資料。(Jaroslav Pelikan,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ctrine, Vol. 1-5,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