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30 16:35:44瀏覽407|回應1|推薦3 | |
為使國民所得統計「更符合實況」,主計處全面上修過去五年經濟成長率,年均經濟成長率由百分之四點四八上升到四點五六,人均所得(GDP)也增加三百零九美元。經濟統計必須符合公正、客觀、確實原則,不是主計處想修就修,經濟困頓是扁政府最大痛處,上修數據是否為選舉考量,殊值探討。 過去五年經濟成長率全面上修,主計處所持理由為,國內產業結構快速變遷,產品推陳出新,須使國民所得統計與經濟數字能更符合實況,並表示不斷有學者建議隨時修正。廿一世紀是「規劃趕不上變化」的時代,數位經濟可輕易跨越國界和時差,人類的思考和價值判斷也因而加速改變。數位經濟讓無國界經濟加速進行,也讓倍數經濟的效應達到最大,要在數位經濟、無國界經濟、倍數經濟,加上舊有實體經濟的四重空間中,看清楚時時刻刻隨著人類知識改變而轉變的真相,著實不易。準此,經濟「成長預測」得隨時修正,乃為勢所必然。 但已成為事實的統計資料,主計處既已底定,是政府編製施政計畫與預算的參據,也是投資人得知台灣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應否修正茲事體大不得妄為。主計處只提出極簡單的理由,就將過去五年經濟成長率全面上修,勢必造成莫衷一是的混亂局面。尤其台灣經濟成長率已淪為亞洲新興國家後段班,全球競爭力評比更首度被中國大陸超越,兼之台灣利率低、股市報酬率低、匯率也低,民眾只好一窩蜂投資海外基金,此時此刻公布一片大好的經濟數字,如何取信於人?日前央行為阻止資金外流,對海外基金祭出技術性延審,顯示政府對此非常憂心,上修經濟成長率不無替資金外流「止血」之意。 進一步看,微薄的薪水跟不上飆升的物價,民眾叫苦連天,扁政府須先為無能拚經濟找到卸責的藉口,才能在拚選舉時大炒政治議題。過去台灣經濟不好,扁政府推說全球經濟皆不好,現在呢?上修後的漂亮數字就是政績文宣重點,若遭質疑勞工階級被裁員、減薪,享受不到經濟發展成果,就推說台灣已進入M型社會,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那是全球性的問題,不是扁政府的錯。 「如果搞不懂扁政府為何如此施政,從選舉角度看就一清二楚了」,這話現在越發管用,就是全民的悲哀。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