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19 20:36:28瀏覽810|回應2|推薦4 | |
減刑條例已生效,這次減刑共有二萬五千名執行中的受刑人受惠,本月三十一日前即有一萬三千七百八十三人出監,法務部設立減刑作業協調應變中心,本諸「正確、迅速、安全、關懷」四大目標,務求減刑作業圓滿零缺點。 由於月底前出監的受刑人煙毒犯即有五千九百九十二名,以煙毒犯再犯率相當的高,讓人十分憂心對社會治安會造成衝擊。或許吸毒、偷竊等,都不是滔天大罪,但卻都是難以戒斷的習性,以致累犯特別多,當然有人出監後會痛改前非,也有人重操舊業,重新耽溺於毒品。 法務部為避免毒犯回籠,各個監所對於出獄的毒犯,事前已通知居住所在地的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在其出監後即行輔導,視個案進行不同的分類,或接受清潔針具計畫、或替代療法等。 從六月中旬開始,行政院衛生署就與法務部矯正機關及更生保護體系合作,陸續展開入監宣導服務,讓減刑受刑人了解,可到替代療法醫院,經過醫師整體評估,接受美沙酮治療,並輔以衛教諮商、教育與轉介戒毒等。同時,衛生署還發放「出獄錦囊包」,內含衛生署長祝福信、指甲剪、保險套、全國八百四十六處清潔針具計畫執行點名單、美沙酮衛教單張、更生平安符等宣導用品。 這次減刑亦有六百四十四名愛滋病患感染者,目前政府提供的美沙酮替代療法,以及監所內的愛滋輔導,多數愛滋受刑人在監獄裡,都已有基本愛滋知識,而比較擔心的是出監後與家人相處,以及工作難以尋找的問題,加上擔心管區警察或衛生單位的緊密追蹤,將其身分曝光,接踵而來的「標籤」與「污名」,才是讓這群愛滋人無法正常生活,重回「邊緣」的原因。 其實,家庭與社會的接納,是減刑受刑人能夠正常生活的最大動力,毒癮者之所以會重回藥物的行為,相信社會環境佔有絕大關鍵。我們不妨試想一個脫離社會許久的受刑人,面臨重回職場的考驗,是何等困難?加上很多人做的又是社會底層大量勞力的工作,體力需要被納入最大考量;何況,若是愛滋感染者,又得擔心工作單位例行體檢中的愛滋選項,面臨工作不保的可能。可是,如果有家人的支持和關心,社會的寬大與接納,相信絕對可以大大減少減刑人出監時的茫然、徬徨,降低重回犯罪行為的漩渦。 以正常的社會來說,不能因為毒品犯的再犯罪偏高,就不願意投入愛心與資源協助,更不能將愛滋感染者視為不定時炸彈,認為「關」起來就能夠解決問題。 以各個監所人滿為患,戒護人力不足的現狀,不論那個層級的藥物使用者都關在一起,可能還沒有接受治療,就已經獲得更多毒品的資訊交流,加上感染者在監所中沒有足夠空間,產生的情緒不穩與活動量不夠,都不是好事。所謂「刑期無刑」,這是法律的至高原則和精神,且不論這次減刑的目的為何,「減刑」本身絕對是好事,與其去擔心可能會造成「治安颱風」,何不如以關懷協助減刑人重入社會,當然減刑人更要自重、自愛,珍惜恢復自由,不要減損「減刑」美意。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