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27 15:12:21瀏覽819|回應0|推薦4 | |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指出,今年6月失業率3.96%,創七年來同期新低。這是每月公佈失業率時都附帶類似的形容詞(在此之前則稱六年來新低);我認為這種比較缺乏意義,更不該以「新低」來掩飾失業率的隱憂。 假如說今年6月失業率為七年來新低具有意義,那麼我要反問若與八年前比較一定是「新高」;即使到明年,同樣情況還是如此,這就隱含當前失業問題仍然相對嚴重。失業率低或高直接反映景氣榮枯,惟前者落在後者的時差約半年以上。自2000年第4季起景氣轉緩,甚至衰退,失業率節節攀升,至2002年1月創歷史高峰(5.35%),其後呈小幅遞降趨勢,惟仍較政黨輪替前為高,足證景氣相對低迷。 政黨輪替前七年平均,經濟成長率6.3%,就業增加率1.2%,失業率2.3%;輪替後七年,分別為3.8%、1.1%及4.3%,反映景氣高低相差懸殊,失業率一低一高的差距亦格外分明。不過,兩期間就業增加率相若,凸顯後期勞動生產力相對偏低,主要係因前年起房屋建築業明顯復甦,基層勞力就業大幅增加,又傳統服務業成長相對快速,創造不少低技能工作機會。就因為勞動生產力相對偏低與失業率仍然偏高,故薪資不易提升,社會大眾沒有感受到實惠,其理在此。 今年6月失業率3.96%,為去年10月以來新高,但我認為有低估之嫌。 第一、當前18萬人從事部分工時工作,經折合就業當量,至少有6萬人應列入失業者,則失業率至少增達4.5%; 第二、有工作能力又想工作而未找工作的失志工人,因長期失業而喪失意志並退離勞動市場,仍有18萬8千人,若併計失業率,則再增加1.66%,如此估計的真實失業率至少高達6.2%,遠超過東亞主要國家以及美、加、英、等國。 因此,今年以來受僱員工每月薪資只增加1.29%,經剔除物價漲幅之後,幾無增加,社會大眾仍然沒有感受到景氣復甦的實惠。 某一民間人力機構調查指出,30歲年輕人收入僅能餬口者高占34.7%,入不敷出者占12.9%,百萬元年薪者寥寥可數,只佔5%,足見薪資差距相當明顯。此種現象反映人浮於事者相當嚴重,亦即當前失業率過度偏高。薪資差距懸殊,凸顯學用不一,甚至有學歷而無能力者愈見增加,這是高等教育政策的失敗。 大學及以上的高學歷人口現已達355萬4千人,但參與勞動市場的比率61.42%,遠低於高職與專科,這是高教人力的巨大損失。其次,高學歷失業率上升相對快,自前年下半年起即已超過總失業率;失業人數遞增,現已增至9萬2千人,占總失業者比率增達22.3%,這亦是高教資源損失之一。 在失業率之中,年齡愈小者失業率愈高,這是多年來存在的負面現象。15至19歲少年族失業率原已有降低趨勢,惟今年6月突升至12.63%,再創新高;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一直維持10%的水準;25至29歲青壯年失業率介於5至6%之間。這一超高失業率族群占總失業者比率經常維持46至47%的水準,一旦任其延續下去,不僅浪費教育資源,而且造成社會不安、脫序、失衡現象,不容執政者輕忽。 我認為少青壯年失業率偏高,乃為當前失業問題癥結與隱憂之一。失業率翻升、人力資源浪費及薪資不易提升等隱憂,不容主計官員以「七年來新低」來掩飾;否則,嚴重的失業問題永難化解,誠非全民之褔。我深盼執政者採取有效對策,紓解失業問題,以符合全民期待。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