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口雙語(BM03):台中清水國小的「官辦」手口雙語教學
2017/01/03 13:19:02瀏覽789|回應0|推薦10

昨天,公視手語新聞作了這則報導:「台中清水國小四年甲班,每週都有一堂特別的課,請到台中啟聰學校的老師來教手語。同學跟聽障生,一起接受手語跟口語的教育,這樣的雙語雙文化實驗,已經進行一學年了。這也是台灣第一次,由政府單位來辦理的雙語實驗計畫,結合一般學校跟啟聰學校的資源 ...」。

2013/11--2014/6 中山醫大的教授也曾在國科會的資助下,與台中市和平國小一年級某班進行了相同的「手口雙語教學實驗」。前半段是教學生基礎的手語,以單詞為主,很短的句子為輔。我自己參與了下半段的「手口雙語繪本共讀」。

課程由專研聽損教育的教授規劃課程內容及進行方式,參與執行者陣容不小,包括:

一位聾老師、一位(自然手語)資深顧問、一位手語翻譯員,還有醫大學生幫忙「音韻覺識」,但這部份與手語無關。

班導在一旁瞭解,課程進行中沒有加入。

和平國小、清水國小的「手口雙語課程」都出現同樣的「侷限」(不說它是「問題」):

(1) 班上的聽損學生之前都沒學過手語,接受的是聽覺口語的訓練,亦即,他們溝通只使用口語,而且其中有一位口語能力與常童一樣。事後我的感覺是這個「手口雙語」對兩方學生而言,只像是一個多出來的課程,像是自然、社會或音樂。(難以領會出其重要性為何。)

(2) 因為要與當時學生在校的教學有點關聯,教學方式難以避免的落入「文法手語」的手語。這對聽損學生與同學溝通有些幫助,但效果難以期待,因為,文法手語是附著在中文的手勢表現而已。以後如果聽損學生領悟到,希望以手語跟其他以手語為主要語言的人溝通,她仍須從頭學習自然手語。

(3) 另一個影響成效的原因是家長是否參與。這跟學習其他口語,英語、日語都一樣,語言也者(口語、手語都是)如果沒有經常使用,擱置一段時間就會忘光光。

我認為,這類的手口雙語課程應該以「全聾或極重度聽損,已經使用手語(自然或文法)從事日常溝通」,而且在普通學校是資源班的學生,才有實質上的功用。

以和平及清水這兩個小學的案例而言,配合的常規學程老師、家長,都不懂,也無心參與手語的訓練及運用,當課程結束後一段時間,這「氛圍」也跟著消失。

關聯文章:《台灣什麼時候能開始實施雙語教育?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873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