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細說文法手語(Y09):漢語手勢造詞,難如登天
2015/09/22 11:57:09瀏覽1101|回應0|推薦7

是「難如登天」,不是說「難如登山」。喜馬拉雅山都有人登上了,不算太難。

今天來談「人工造詞」,特指由某人或某一群人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新的詞彙給另一群人使用。具體的,指台灣的特教官員(機關)新造的手語字詞。

人們為了生活上,尤其是自己研究上的需要製造出一個新的詞彙,是經常有的事。但這要看是什麼樣的語言(系統)。是口語還是手語,如何造詞。

一、借幾個語言學的術語

英語是「音位(素)文字」。音素(phoneme),人類語言物理上的具體聲音。
日語是「音節文字」。音節(Syllable),是構成語音序列的單位,也是語音中最自然的語音結構單位。
漢語是「形意文字」,漢字不表音。

文字學的字位或字素(英語:grapheme)是從「音位」類推過來的。

以文字而言,英文的字位只有 26 個,大小寫不分。日文因為是音節文字,一個假名對應一個音節,所以假名有 51 個,不分平假名或片假名。

維基百科說:「經過幾千年的積累,漢字系統的規模(總量)約為:26,000 個單位(類似拼音文字系統的字位單位)」。 

再來是書寫符號如何製造,Ignace Jay Gelb 寫了一本《A Study of Writing》,指出英語造詞基於音素(亦謂「拼音」),日語造詞屬於音節(如果您會發日語的五十音就瞭解了)。而漢語造詞,呼!看官們,你一定要看看這頁從 I.J.Gelb 大師的書《A study of writing》上截取下來的圖,我不是語言學專家,怕說錯,請您自個兒看。

雖然我們漢民族自己說「六書造字」,可是西方學者卻說漢字是「Of the four main Oriental writings, Chinese is the only one which did not have to be deciphered(一直破解不了?) in modern times, as its knowledge has passed traditionally from generation up to the present day.」

二、為什麼英語能造出那麼多可以實際運用的新詞

日語次之,漢語敬陪末座?

因為英語、日語、漢語都是口語,不論它們的發咅是基於音素或音節,每一個字形詞形都有對應的語音,可以幫助人們記憶--這是很關鍵的,造詞者(不論是古代倉頡或現代的手語造詞者)都應嚴正注意這個節點才好。因為,你造的詞,別人記不起來,語意搞不清,無法使用,一切都是白忙一陣。

舉幾個簡單例子。英語的「歧視」(discrimination)、延遲(procrastination)算是很長了,可是以我而言,從大學時代學到一直到今天,都沒忘掉,而且也會運用。我是靠聲音來記憶的,寫的時候字可能拼錯,但 Word 文書軟件會幫我檢查。

日語也是,「いたずら(淘氣、惡作劇)」、「うけたまわる(恭聽)」也蠻長的,我也需要靠語音來記憶,不會忘掉。

漢語呢?一大堆的「罕用字」已被束之高閣,文言文時代,為了用字精簡,文人造了大批漢字,在後世實用主義的過濾下,沒人用,事實上是在人的生理心理條件的限制下,很難去用那些字。而現代的漢語新詞大多是借自外國語的「外來語詞」。

三、手語「造字造詞」可行嗎?

對比下述的事實:

  • 英文的字位只有 26 個,美國聾人可以很輕鬆地用指拼法(finger spelling) 拼出美國自然手語無法原意表現的任何英文字。
  • 日文字位 51 個,日本手語有「指文字」對應到每一個假名。(我需要再看書或資料來深入瞭解)NHK日本手語指文字教學網站
  • 中文的字位有 26,000 個,國語口手語利用注音符號手形,但這要經過「音素」的轉介,聽人認為可行,對聾或重聽的人可是一種折磨。

針對漢字字位 26,000 多個,如何以手部動作表達自然手語裡原先沒有的中文字詞,的確是大工程。根據「修訂常用手語辭典及建置APP序」的說法,處置的順序是:

  1. 以打自然手語為優先,
  2. 自然手語打不出時,再打文法手語(用表音、表字的手語來輔助)。
  3. 或因詞義太抽象,自然手語打不出時,才用中文字形或注音符號的手勢、英文字母的手勢等加以表示。

 這三步驟的「文法手語造詞法」的結果,就是在 APP 呈現的

  1. 有的[整個詞或詞組]直接[意譯]成自然手語原有的打法,
  2. 有的[拆成個別的]漢字或詞[意譯]成自然手語或新創[直譯]的手形手勢,
  3. 有的模擬中文字形或注音符號

既然造詞的方法是如此多樣,這套文法手語(常用手語)要幫助聾生理解、學習中文是有些作用,但若要聾生依此造詞原則反向推回寫出中文漢字,想來是困難重重。因為沒有一定的連結規則,又因造詞方式太多樣,不容易記憶。 

文法手語研發小組對其品質及效用具有充分的自信(只要是手語的高手,懂得靈活運用,其內涵及品質絕對可以經得起考驗!)。可是,套用新新中國新經濟的總設計師鄧公小平的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看官您不妨回頭瀏覽一下我的舊文《細說文法手語(Y07):雜亂無章的造詞策略》,裡頭舉的例,對於無法辨識語音的全聾或重聽的朋友而言,單憑那些亂成一團(不好意思,用了不客氣的言辭)的造字造詞規則,他們能瞭解,能分辨,能記憶那些字詞嗎?

如果現代倉頡說「能」或「可」或「沒有問題」,那麼請以科學實驗的精神拿出證據給所有納稅人看,因為你們用的經費來自「公帑」(公家的錢,應該被公眾檢驗)。

四、APP的貢獻

APP 程式設計人員辛苦了,因為你們的努力,才能讓原本躲在 DVD 裡面,很難一窺原貎的「手語造詞」終於裸裎於世人面前,要評論才有了憑據。

新造詞的範圍包括:(1) 傳統手語原已有的另創新的打法(例如:精打細算)、(2) 漢語裡須在句子裡斟酌才能決定選用的相近相似詞也造出來(例如:哀傷/悲傷/憂傷 / 憂愁)、(3) 漢語的四字成語(即便聽人也須瞭解其背景才能用得恰到好處)。請問,沒有語音經驗的聾朋友們能單憑這些手形手勢相近又難以分辨的「新手語」來記憶嗎?

如果記不起來,一切都是白搭。

難以分辨的例子:「萬丈深淵」的「丈」,把原本手語「尺(法)」主手的【一】換成【十】。如果對話的雙方彼此有一段距離(尤其在手譯的場合),能被看清楚,這是「萬深淵」,不是「萬深淵」嗎? (論點:專為全無語音經驗的朋友設計的「漢字手勢」是沒有音聲來幫助記憶的!如果是輕中度的聽障同胞,直接用漢語語音學習即可,不需漢字手勢。)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3105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