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精華(ES-1):分類詞述語 (描繪動詞)
2017/12/09 10:43:07瀏覽2760|回應0|推薦11

很多人說「手語是『很美』的語言」,啟聰學校的校長縱使他在任的之前、之中及之後都不曾把手語學好(就是學了,也幾乎都是「文法手語」),校長也逢人便稱「手語是一種很美麗的語言」。可是,手語的美美在哪裡?是不是當它化身為手語歌時,被女性歌者柔軟的身軀及纖纖細手美化了的呢?

事實上,手語美不美不是重點。重點是,看官您學到「真正是語言」的手語了嗎?還是依照口語順序比劃的「手勢」而已了嗎?

如果不是學到真正屬於語言功能的「自然手語」,那倒不如去學舞蹈,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的《胡桃鉗》還不更美?

今天來談談屬於立體表現的手語才有的「共振式表現法」。文末附有最近我從《聾視聞》臉書專頁搜集到的兩齣自然手語演示,裡面就含有「分類詞述語」的片段,值得想學自然手語的朋友仔細觀察。

依據《美國手語語言學》(Linguistics Of American Sign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一書的說法,「分類詞述語」(classifier predicates) 已是舊稱,現在改稱 depicting verb,讓我暫稱它是「描述動詞」吧。

手語是動作語言(不是口說),手語的動詞特別重要。史文漢幾十年前專研台灣手語,他就提出「呼應動詞」的概念,呼應動詞很好理解,就是隨著受話者的不同,動詞手形的位置及行進方向隨之改變。

「分類詞述語」就很難弄懂了,我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分類詞」相當於口語的「代名詞」,手語裡可看做是「代形詞」(北勞的《手語翻譯》這樣稱呼)。意思是,

1. 某一個名詞需要用雙手共同表達,或超過一個以上的動作才能表達,打完後留下某一個手形,此時這個手形就是「分類詞」,classifier。

2. 如果要表達例如「一頭發狂的公牛撞上一輛行駛中的小汽車」這樣的句子,手語的「立體」功能就用上了。這時,先前打出來的「牛」、「小汽車」會在左右手各留下一個代表性的手形(代形詞)。

3. 再來是,「牛」那一手往「汽車」那一手撞上去。這時「牛」扮演動詞「撞」的功能,「牛」與「撞」在同一手形上表現出來。

4. 因而,新的研究認為「分類詞述語」改稱 depicting verb「描繪(描述)動詞」可能比較達意

5. 也許「描繪動詞」能交代超過兩個的主詞或受詞的動作,但這較複雜了,不知顧爸能否介紹如何打。我猜要利用到手語的「位置」功能,例如,要打「從台灣坐飛機去大陸嵩山少林寺時,途中突然看到金小胖發射導彈落入日本海」,需要有幾個「代形詞」呀?台灣、飛機、少林寺、金小胖、導彈、日本海。唉呀!考倒手語教父顧爸了。

這兩部加註手語句的影片,轉到 youtube 本站看,點開「顯示完整資訊」後,提供精華句的快速連結!

1. 第136集 大眼薰教手語

2. 第139集 敵對的同字異意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10938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