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04 17:29:03瀏覽814|回應0|推薦3 | |
前一段時日,遇到很多的低潮,先是考試仍舊不如預期,再次是身體心靈都非常疲累,開始找工作後,也不是非常順遂,在奔波無盡等待無盡的未知,我只好藉著宗教信仰的力量,去向內向外不斷探索,期間,去長春路拜了狐仙堂,去西門町的教會參加主日敬拜,去龍山寺拜了觀世音菩薩,念了很多心經、地藏菩薩經後,終於我的心慢慢恢復了平靜,對於宗教,又有一番新的想法。 我是個有神論者,一直都是,在我的生命中,第一個接觸的宗教應該算是道教,跟一般家庭一樣,我們拿香拜拜,祭祖,敬天敬鬼神,年幼的我,不知道那是道教還佛教,後來,家裡附近有基督教會來宣傳,小孩子本著騙吃騙喝的心情去參加兒童主日學,唱詩歌認識耶穌禱告,那時對基督教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知道,我要向上帝祈禱,天父會聽見我們的聲音,也沒有受洗,印象之中是沒有參加,直到小學五六年級,在圖書館讀了佛教教主世尊尊者的故事,成佛之道,深深的吸引著我,於是開始研究了大悲咒,喜歡聽這個經文梵唱的曲調,跟著唱起來,有一種雞皮疙瘩,隱約覺得,這個曲調這些經文,好像是在哪裡聽過,大概是個前世今生的記憶,自此,我想我越來越喜歡佛教。 大學後期,23歲那年,因緣際會,參與了法鼓山的開山大典,我來到農禪寺接受了聖嚴師父的親自授與皈依大典,這一個體驗,讓我第一次,有一種油然而生我回到了我的家的感覺,那麼長的日子流浪,我終於安定下來了,我不再漂泊,安安靜靜地接受它,很幸運,後來又陸續參加了幾個活動,三義禪堂的禪七,金山世界宗教園區的純真覺醒訓練營,使我那一年,收穫滿載,法喜充滿,但終究我是個俗人,之後的初心退轉,不再精進,也不再緣分相連,直到09年聖嚴師父的捨報,我才再度到了金山,那次的送別,我見證到了好多人一同來為這個可愛的師父,慈悲的師父,祈福著。 佛法的好,我沒辦法去一一著墨,畢竟,比我更有善根更有智慧的人間菩薩多太多了,我是個業障纏身,習氣很重的人,我只知道,每當我心情非常灰暗時,佛法的智慧,就在那些師父寫的書本裡,佛法的功能,並不是一定要叫我們多唸幾聲菩薩聖號,佛性應該是人人心中都有的一些本性,有因緣的人,有智慧的人,可以透過佛法轉換為更通俗的語言文字去吸收這些很棒的觀念,人阿,在這個世上生存著一天,就會有煩惱知障,就會有不安全感,佛教裡講我們現住的世界是三界火宅,故在這裡沒有一處是永遠安全的,未知的恐懼人人都有,恐懼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如何透過佛法的觀念來安住我們的身心,更顯重要,而面對困境低潮時,是否我們能接受這些觀念來轉化我們的困境與低潮,使面對生命這條充滿崎嶇的路途,即便是受苦,也能甘之如飴,當心境不覺得苦,環境便不再是苦,而同樣的,面對快樂或是擁有某件事物,也能平常心地淡然處之,不貪求奢望多還要更多,或患得患失,這些無一不是從佛法的觀念中而學習得來。 我今年已經31歲了,未來還有很多無盡的旅途,從現在開始往後的20年,我還得接受很多人生中的功課,事業/愛情/家庭/健康/友誼,這些都是人生很寶貴的東西,我只告訴自己,我願意與佛教結生生世世的緣分,我不貪求執著什麼即身成佛/往生西方,這些對現階段還沒老年的我,其實還挺遠的,而且,就我的觀察,東方民族信佛教八成是中老年人,西方宗教可就非常普遍,年紀從很小就開始扎根,而我,是很小時候就開始結緣,是以,我追求的並非是什麼成佛之道,說到底,佛法應該是生活化的,淡化過多的神秘色彩,放下難以理解的經文,好好去過生活吧,如同我去基督教的主日敬拜中,牧師告訴大家,神應該是在我們的心裡,神不是一個雕像,一個儀式,妳相信神,神就在你的左右,祂與妳相應是因妳信仰並敬奉祂,而我,相信神,我相信我的信仰,我知道祂告訴我們很多很棒的想法,我透過香華拈花清香供養祂,並發無上之心,盡我一切所能來告訴別人,妳要的信仰,妳要自己去追求,妳的心只有自己可以安定下來,真實的快樂是一種平凡的踏實,心裡很淡很輕,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才是真正的信仰所帶妳的快樂。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