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十二章經(六十六)行道在心
2012/02/03 08:00:12瀏覽566|回應0|推薦0
 

佛說四十二章經 

惟覺法師開示 

四十二章經(六十六)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於自由時報90.12.20()刊載


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這一章的主旨在說明:行道在心不在外形。心不入道,徒事外儀,與磨牛何異?

  行道,必須以心行為本,譬如繞佛、經行、念佛,都是一種對佛的虔誠、恭敬,由事上的憶佛、念佛,以至於在理上,這念心與佛心相應,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即是繞佛、經行、念佛的目的。若是不懂得這個道理,身體雖然在繞佛、經行,口頭也在唸佛,可是心裡卻在打妄想,並沒有真實的對佛陀發起虔誠的恭敬心,在法上沒有契悟,這樣的行動,與一頭轉磨車的牛有何不同。相反的,這念心始終保持對佛的恭敬,乃至於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動,一念不生,這念心契入無為的心性,就是最高的道行。
  
  非唯修行,讀書、做事也是一樣,要先把心擺正。好比讀書,有的人是為父母而讀,有的人是為了求得功名、為了拿文憑而讀,都只是利益自己,這樣求知,功德只限於一己。宋代大儒張載先生有句銘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知識份子讀書、求知識,目的是為了利益他人,為了提昇大眾精神生活,為國家社會貢獻所學而求正知正見,這個功德就能擴及天地、貫徹古今,一切生民皆能受益,就佛法而言,即是自利利他的菩薩道,功德不可思議。


  由此可知,同樣一件事,由於發心不同,果報也完全不一樣。經云:「心不離道,道不離心。」修行應事事提起覺性,修了一切善法,不執著能修之人、所修之事,時時回歸自性,才是依心起修,這就是行道的正因。行道之人,如果不懂得回歸自性,無論行什麼道,終究是一個心遊道外的「外道」;相反的,若是懂得在心性上用功,事事銷歸自性,那麼無論行道或不行道,道始終存乎一心,處處圓滿無缺,自在無礙。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608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