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上感應篇(61)下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2011/11/07 07:30:31瀏覽192|回應0|推薦0
 

太上感應篇(61)下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沽買虛譽」就是打知名度。

  《彙編》引孟子話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所謂「實至名歸」,何必強求!出名是好事,但虛名是一切障礙、災難的根源。所以,古人追求德行的建立,絕不追求名聲的遠揚。經典、古籍中記載的世出世間聖賢,都是謙虛謹慎,尊敬別人,褒獎別人。如果參透其中的道理,也就學會做人了。

  而名聞利養不是好事,應當遠離。世人刻意追求名聞利養,是迷惑顛倒。古今中外,世出世間聖賢從不追求名聞利養,從不追求五欲六塵享受。因此,他們的道德能成就,功德能圓滿。這個「功德」是幫助社會,幫助眾生,建功立業。他們雖有殊勝的功德,卻從不放在心上,永遠謙虛,對人、事、物永遠恭敬。

  「包貯險心」指居心險惡。心善、行善,所得果報必善。心、行不善,而要想得到好的果報,無有是處!世間為什麼如此濁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災難?「一切法從心想生」,種種災難都是人們心懷不善而感召來的。

  「挫人所長,護己所短。」看到別人有長處,勝過自己,想盡方法去障礙;對於自己的缺點,盡力遮掩。這都是由嫉妒而生起的大惡。這些做法可以欺騙世人,但是欺騙不了佛菩薩,欺騙不了天地神明。

  眾生造作這些惡業,都是由於堅固的我執。一切都是為了「我」,執著有個我,執著這個身是我,於是我見、我愛、我痴、我慢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人們無量劫來生死輪迴的病根。若起心動念仍是自私自利,對別人的長處嫉妒障礙,對自己的缺點儘量掩蓋,如是之人,念佛不得往生。

  「乘威迫脅,縱暴殺傷。」即平常所謂的「仗勢欺人」,也是人們很容易犯的。你與眾生結下深仇大恨,必然引起對方強烈的報復,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在有權力、地位時,要修福、積德,絕不能仗勢欺人。袁了凡先生在做寶坻知縣時,利用權勢做好事|減租。他原本發心做一萬件善事,而當這一道政令施行後,一萬件善行就圓滿了,因為受惠的人口不只一萬人,全縣農民統統受惠。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反而作威作福,欺壓百姓,造作的罪業就是地獄的果報。從了凡先生的事例中,我們應當明瞭:吉凶禍福確實在一念之間。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

  係指不愛惜物力,浪費資源。雖然只說了四句,我們必須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剪裁」指做衣服,「烹宰」指飲食,從穿衣吃飯,學習節儉。一般人認為這些是小事,微不足道,然而這是最容易犯的過失。佛教導我們「食存五觀」,每天吃飯用齋時要觀想:一絲一縷、一茶一飯,得來不易,我們應當惜福、感恩。

  印光大師一生教人「惜福」,李炳南老居士也是修福惜福的好榜樣。老師是山東人,三十多歲開始學佛,喜好麵食,生菜下麵,一餐飯只花十分鐘就夠了。而且日中一食,鍋碗合一,吃煮都極為簡單,節省時間。

  所以,愛惜物力要從日常生活中惜福入手。吃飯時,吃得乾乾淨淨,一粒都不剩,絕不糟蹋糧食。自己有飯吃,還要想到別人,天下有許多人吃不飽。穿衣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就可以了。衣服破了,可以縫補,只要能遮體、保暖就好了。世間還有很多人衣不蔽體,不能保暖。念念想著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常存此心就是善心。

  節儉是美德,也是性德。現在雖然科技發達,生產力提高了,使用機器大量製作,人們不需要像古人那樣操勞。可是我們要常常想到,我們得來的容易,是仰賴過去生修了一點福報,今生斷惡修善也感得一點福報。再想想,世上有多少人缺乏日常用品,生活在困境中。人生在世,能吃得飽,穿得暖,有一間小房子可以休息,遮避風雨,足矣!如果自己有多餘的福報,要布施給眾生,要懂得惜福、培福。

  現代社會上,人們的浪費非常嚴重。而一旦福報享盡,災禍就現前了。發達國家鼓勵人們消費,是為圖利資本家。如果人人都像佛陀、孔子,個個生活節儉,老闆怎麼能賺到錢呢?

  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國王大臣是他的護法,他和他的學生提出什麼樣的物質需求,都不難得到。但他為何要過三衣一?,日中一食的清苦生活?無非是為了苦難眾生,以身示教,為大眾做榜樣,將自己多餘的布施給需要的眾生。他是否真能幫得到?能。純善之心,純善之行,確實能感動龍天善神護持、幫忙。

  許多人對「富貴」二字,只是狹義的理解。說到佛法的「富貴」,大家都很難認同。三衣一?,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托?乞食,怎麼能稱為「富貴」?「富」指物質生活不缺乏,一天吃一餐就夠了,不缺乏就是富足;「富」就是知足。「貴」指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佛菩薩不依仗地位、權勢,而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不但當時的社會大眾尊敬,千年萬世後,只要提到釋迦牟尼佛,人人都尊敬。這是真正的富貴,帝王將相之所不及。我們要仔細參究,要把競爭的念頭消除。物質享受的欲望,不但要降低,最好是沒有。

  「非禮烹宰」。在古代,殺生都為祭祀。獻祭之後,供品撤下,人們才享用。在我童年時,一般農戶一個月只有兩次吃肉,初一和十五祭神、祭祖先時,買一點肉,量也很少。小孩都希望過年,因為過年時,每天都有一點肉吃,而前後不過十幾天而已,不像現代人每餐都有肉食。儒家雖然不禁肉食,但也不鼓勵天天殺生。

  為什麼世間有殘酷的戰爭?殺業的報應。佛說,若要世上無刀兵,除非眾生不食肉。刀兵劫是怨恨累積而成的,怨恨從何而來?從吃眾生肉而來。牠不是甘心情願給你吃的,弱肉強食,弱者心裡的怨恨,永遠不能消除。一切眾生在六道流轉,於是就產生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再也不敢吃眾生肉。希望我們認真努力修學,把功德迴向給過去被殺害的眾生,化解與一切眾生的冤仇,這是懺悔,也是贖罪。

>>>續載中

  (此《太上感應篇》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9/5/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219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581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