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283學會一生不批評人」「像天空一樣包容一切」
2011/03/13 09:48:59瀏覽2766|回應0|推薦2

 

 

 

 

283. 劉素雲的修行「不和任何人事物對立」「天底下沒有我恨的人,天底下沒有我不愛的人,天底下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學會一生不批評人」「像天空一樣包容一切」「像大地一樣承載萬物」

284. 念佛堂口頭禪:「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這正念就是念佛。

285. 三綱八目,三綱,「大學之道」,大學》一開頭:「「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講絕了!這是整個儒學的總綱領,千言萬語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三句話,佛經上講體相用,明德是體,親民是相,止於至善是用,作用。用什麼方法來達到這個目標?下面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86. 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故意來找麻煩,「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87. 孟子:「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

288. 《老子》所說「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

289. 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歲 隨心所欲不踰矩。

《楞嚴經》「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要能叫境界隨著你轉,你就是佛菩薩。

290.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叫胎教。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積功累德無量無邊】

291. 《圓覺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是故一切平等,無有可譏者」,「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印光大師的傳法心印,就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292. 誠則靈。「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你自然就通了。

293. 「至誠感通」。誠』,這個誠字你一生就用它,你決定不會有過失。用真誠心生活,用真誠心工作,用真誠心學習,用真誠心待人接物,誠則靈。靈是什麼?靈是開智慧,真誠到極處,智慧就開了,沒有這個你學不到智慧,學的是知識。

294.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不離法,法也不離心;所以心要空,空就靈了,靈就是智慧。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只要你心清淨。 「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楞嚴經》:「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零點能量場,「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295. 世尊能演一音聲 有情各各隨類解 又能現一妙色身 普使眾生隨類見「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296. 第一個素食,素食的人。第二個愛心,要有大的愛心,能愛眾生、能愛地球。不但凡是人,皆須愛,動物、植物、礦物統統要有愛心,這非常重要。第三個鎮定,就是災難來的時候不怕,不驚不怖,心是定的,不亂。佛有一句話說,「欲知世間刀兵劫,除非眾生不吃肉」。

297. 十乘理觀,這一段也是天台家非常精彩的一段,文很長,但是最重要就是開頭這幾句,「所觀者何?不出色、心。色從心造,全體是心。故經云: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就這幾句,這是十乘理觀的核心。

298. 【十乘之理觀】一觀不思議境 二發真正菩提心 三善巧安心 四破法遍 五識通塞 六道品調適 七對治助開 八知位次 九安忍 十離法愛。

299. 【九境之魔事】【十境】一陰境 二煩惱境 三病患境 四業相境 五魔事境 六禪定境 七諸見境 八慢境 九二乘境 十菩薩境。

300. 夏蓮居老居士:「病久方知身是苦」,久病才知道身苦,「魔多反使道心堅」,道心堅固。

301. 蕅益大師說過,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決定得生,品位高下就在念佛功夫的深淺。        「和平」:「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302. 天親菩薩《往生論》立五念門:第一個是禮拜,第二個是讚歎,第三個是作願,就是發願,第四個是觀察,觀察就是憶念,第五個是迴向。

303. 什麼叫佛法?佛法說的是什麼?《般若經》諸法實相。「無相之相名為實相」,真實相是什麼?真實相沒有相。也可以簡單用一句話,佛法所說的是明心見性,這四個字也能夠完全代表。諸法實相就是明心見性。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304. 《涅槃經》云:「涅槃名為無相。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

305. 世尊的四重戒,「不謗國主、不作國賊、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306. 舉頭三尺,決定有神明。如何趨吉避凶?一定要靠自己,要存善心,制止自己不正當的行為。

307. 某財神廟聯說的好:

財源注定,非可強求,彼四萬人均率前來,剪紙化錢難應付;

神在幽冥,那能保護,你一件事都不去做,燒香點燭也徒勞。

308. 佛法裡什麼叫惡?凡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都是善。

309. 《華嚴經》曰:「閻浮提內,五濁眾生,不修十善,專造惡業,殺盜邪淫,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貪瞋邪見,不孝父母,不敬三寶。」

310. 佛教導我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牢牢記住這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就叫一門深入。不要把時間分散,不要把精力分散,我們才能夠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311. 經云:「以智慧劍破煩惱賊,以智慧刀裂煩惱網,以智慧火燒煩惱薪」。

312.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313. 儒家所講的「孔顏之樂」,樂在哪裡?樂在他常常有悟處,他快樂無比。這種快樂,與名聞利養沒關係,與富貴貧賤也沒有關係,你得到的是真樂。

314. 「世味哪有法味濃」,這個世間的快樂比不上學佛。孔顏之樂,孔子、顏回他們快樂,快樂在修道、在智慧,不是世間。

315. 修.藍博士說得很好,每個人對自己一生的際遇、一生的造作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決定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罪過很重。統統是自作自受,只是一般人看不到。

316. 人生最大的樂事,不是有高的地位,也不是有大的財富,與這個不相干,與真正智慧有關係,有真實的智慧,你才有真正的快樂。沒有智慧,你就是煩惱,煩惱帶給你痛苦。這些事情,佛了解得最透徹。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知道苦樂從哪裡來的,苦是從迷失自性來的,樂是覺悟自性來的。覺悟自性重要,與其他的不相干。所以佛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為什麼?幫助他離苦得樂,他迷破了,苦就沒有了,覺悟了,他快樂就得到了。用什麼方法?用教學。

317. 「沈默、饒恕、忍讓、放下」這四個方法,都是拔除三毒煩惱的下手處。

318. 《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可以輕視任何一個法門。《華嚴經》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主伴圓融。在念佛這個法門來講,念佛是主,八萬四千法門是伴;禪宗,禪為主,淨土法門也是伴。所以主沒有獨一的,任一,任何一門都可以做主,其他的都是伴,主伴是平等的。

319. 我們要學她,什麼樣的折磨、苦難不怨天、不尤人,心平氣和,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是真的;她那樣的瀟灑,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並不稀奇,這一著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320.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321. 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修什麼?對人、對事、對物,看得淡一點,不要斤斤計較,於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有大幫助。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這就難了,為什麼?我們的情執太深了,統名叫情執。情就是迷,迷的反面是覺悟、是智慧,情執深的人沒有智慧。

322. 「善男子:聞佛名者,得其種子,具足因緣,便得受記。」

323. 『欲界』六層天,從下向上,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六層都叫欲界,欲沒斷,但是愈往上愈淡薄。一層比一層高,一層比一層福報大;下面,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統統屬於欲界。

324. 印光大師:「知事多時煩惱多」,沒有必要知道的事就不需要知道,沒有必要認識的人不必要認識;說「識人多處是非多」。

325. 我們現前的社會,「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些是邪師?凡是給你說一些違理違背性德的話,那些人全是邪師,太多太多了!

326. 念佛的功夫是什麼?我們常講的是四個條件:第一個真誠心,第二個慈悲心,第三個恭敬心,第四個信心。你有這四個心,就深,功夫就深。四個心統統具足,念一聲佛號,就抵得別人念十萬聲。

327. 夏蓮居:「濁世無如念佛好、此生端為大經來」。!「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金剛經:「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328. 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他不承認性善。實際上兩個都說得對,孟子講的是本性,荀子講的是習性,都沒有講錯。

329. 《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330. 經上教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就老老實實遵守這兩句話。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自利,自受用;對待別人,大慈大悲。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除此以外,都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掛在口邊。口邊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面極樂世界,決定得生。

331. 三德,「法身、般若、解脫是為三,常樂我淨是為德」。三者都具足常樂我淨。「常即不遷不變」,就是它是永恆不變的、不改的,「樂即安隱寂滅,我即自在無礙,淨即離垢無染。佛以此四者為德。」三身四德、『相隨心轉,境由心生』。

332. 要從戒定慧三學來看,也分得清楚,阿含是戒,普世教育,方等就提升到定,般若是智慧。最後一個階段,八年講法華,好比是研究所。

333. 四念處是看破,四正勤是教我們斷惡修善,四如意足是教我們放下,放下是真正功夫,放下是真正的成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念佛不能往生,是放不下,真正能放下,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334. 古人說的,「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

335. 《地藏經》:「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

336. 古人講,「起心即錯,動念皆乖」。不起心不動念,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337. 了凡先生勸人發三種心:「恥心」,知恥。「畏心」,畏懼。「勇心」,勇猛改過。

338. 我心理不裝人,裝人就有情執;我心理不裝事,裝事就有是非;我心理不裝物,裝物就有貪戀。我心理只裝『阿彌陀佛!』

339. 佛就是「覺」,就是大眾聽法這念心,不想過去、現在、未來,清楚明白,如如不動,當下即是,動念乖真。有言,這個心就有生滅,就屬於有為法了。

340. 阿賴耶的四分是根本分不開的,自證分、見分、相分、證自證分永遠分不開,它是一個整體。

341. 五葷:韭菜、大蒜、蔥、小蒜、興渠(洋蔥)。

342. 用簡簡單單四個字,「誠敬謙和」,處事待人接物真誠、恭敬、謙虛、和睦,落實六和敬。落實三學,三學是我們求學的準繩,決定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念佛人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343. 老子一句話:「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世人貪求數盈,終歸耗散,固不必言,且又落下一場禍孽,更難了耳。」

344. 定是什麼?就是心地清淨。妄念少、雜念少、欲望少,心就定了。常常想到要爭,心定不下來。沒有定就決定沒有智慧,心裡面起心動念是煩惱,不是智慧。沒有欲望的人,心地清淨的人,有智慧。

345. 心定了什麼都順了,一切逆境統統順了。『寂』這個字了不起!只要你有這個字的時候,一切逆境都是順境,對自己沒有一樣不是幫助自己提升的、幫助自己放下的、幫助自己看破的。退緣多,「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最殊勝的方法無過於念佛,灌頂法師說得好,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救不了你,你的業很重、罪很深,無法救你,最後還有一句「阿彌陀佛」能救你。這妙不可言!為什麼?阿彌陀佛就是圓滿的性德,性德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一句阿彌陀佛就圓滿了。

懺悔文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回向偈(消災)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回向偈(超度)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97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