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了凡四訓(第一集)2/3 
2009/03/26 20:11:44瀏覽257|回應0|推薦1

 

了凡四訓弘法講記

中國深圳

淨空法師講述

了凡四訓(第一集)2/3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

你在任三年半,你就要告老還鄉。為什麼?

【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

算得這麼準確。

【當終於正寢。】

你壽終正寢,你的壽命到了。

【惜無子。】

你命裡頭沒有兒子。

【余備錄而謹記之。】

『備錄』,一樁一樁的,他所講的統統把它記起來。這是他一生的流年。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

『懸』就是他算定的。以後每一年讀書考試,名次全都被孔先生算定了,絲毫不差。這裡面有個插曲。

【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

就是他當廩生,他領的國家給他的米糧,配給他的米糧,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公費生。他要領多少米糧?要領九十一石五斗,他就出貢。換句話說,他從廩生就升到貢生。

【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余竊疑之。】

算命是給他算,九十一石五斗他才能出貢,但是他領廩米七十多石的時候,這個時候屠宗師,『宗師』就是當時的提學,管一省教育,相當於現在所說的教育廳長,他就批准補貢生。補貢生,那就是出貢。他心裡就疑惑,為什麼這個不對?這個算的就不對。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

屠宗師批准補貢,文件上去了,被署印,『署印』是代理,代理的這位先生把它駁回來,不准他補貢。

【直至丁卯年。】

丁卯年是明穆宗隆慶元年,了凡先生三十三歲。諸位想想,他十六歲考取秀才,到三十三歲才當上貢生。十幾年,這麼長的時間。直到丁卯年。

【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

這個時候督學,就是主持教學的長官殷秋溟先生。他在閒暇之中,把從前這些秀才,他們那些考試卷,沒有考中的這些考試卷,重新拿來看看。突然之間,看到了凡先生他的考卷寫得非常好,所以就感嘆說:這五篇,他做的這五篇文章,就等於五篇奏議。他的見解、文字都好,可以比得上大臣對於皇帝的奏議。

【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

『博』是說他見聞廣博,他的學識很豐富;『洽』是說他對於理論了解得很透徹;『淹』是說他的文義透徹;功夫一『貫』。這樣的文章,很難得看到。他說:不能讓這樣一個有學問、有德行、有能力的人,老於窗下,一輩子當窮秀才。

【遂依縣申文准貢。】

再給他申請去補貢,這一次批准了。

【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

先生算得一點也沒錯,確確實實他的廩生米領到九十一石五斗,他才能出貢。

【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他到這個時候,完全肯定,相信一個人有命運。命運遲早都有時候,強求不得的,於是他的心定下來,妄念沒有了,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我說,這種人叫標準凡夫。我們作凡夫都不標準,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到處妄求,求不到的。命裡有的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妄求,哪裡求得到?

【貢入燕都。】

做了貢生,到燕都,到北京。到北京,當然也許想看看那一邊的國家大學。我想他一定是去兩個大學都了解一下,選擇到底在哪裡讀書,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到的。

【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

為什麼?一生都是命,想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實在說,他是被命運所拘,無可奈何。我們看了凡這個情形,也值得同情,也值得可憐。

【己巳歸。】

『己巳』是第二年,第二年從北京回到南方。

【遊南雍。】

這個時候了凡先生三十五歲。『南雍』就是南京的國子監。可見得他調查,搞清楚了,他選擇南京的大學,想到這個學校去念書。

【未入監。】

還沒有上學,在沒有上學之前。

【先訪雲谷會禪師。】

沒有上學之前,聽說棲霞山,棲霞山在南京,現在南京有個棲霞寺,他到棲霞山去訪問雲谷禪師。『雲谷』是大師的號,他的法名叫做「法會」,所以此地稱他「會禪師」,這是尊稱他。雲谷禪師是當時佛門的一位大德、一位高僧。這個時候雲谷禪師已經是六十九歲,了凡先生三十五歲,雲谷大了凡三十四歲。了凡三十五歲去見他,這也是頭一次遇見。

我們在後面傳記裡面看到,雲谷禪師的行誼,他的道風,他是一個真正開悟的人。雖然很年輕的時候出家,出家的時候也跟現在一樣,做一些經懺佛事。但是那個時候經懺佛事,跟我們現在性質完全不一樣。後來他覺悟到,出家幹這些事情,與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我不是為這個而出家的,這個出家就等於維持自己的生活而已」,所以生死事大。十九歲他就去參學,尋師訪道,以後他確實成就了。開悟之後,他在寺院裡面韜光養晦,專做苦行,別人不願意做的苦工他做。以後有一些地方上的名士、官員發現他,這是一個真正有道的高僧,所以就幫助他,希望把棲霞山的道場恢復。他老人家無意於名聞利養,他介紹另一位法師去作住持、方丈。道場復興之後,他在山後面很隱密的一個地方,建了一個小的修行地方,這個地方叫做「天開巖」。人跡罕至,他一個人在那邊苦修。我想,了凡先生去訪問,必定是在這個所在;天開巖,一定在這個所在,因為法師已經六十九歲。法師是七十五歲圓寂的,也就是一五七五年,這一年了凡先生四十一歲。所以了凡先生跟他見面,與大師圓寂這個時間並不很長,只有七年。我們想想,他一定是住在棲霞山天開巖。

大師平常接眾,不管哪個人去訪問他,他總是丟一個蒲團,叫你坐在那裡,叫你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一句話都不說。一天不講一句話,都在定中。了凡先生去參訪他,大概也不例外。

【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跟了凡先生,他們坐在禪堂裡面,三天三夜一句話沒說。

【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

特別是修行人,修行人為什麼不能成就?妄念太多了,妄想、分別、執著太多,這個心定不下來。

【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你很奇怪!你在這裡坐了三天,我『不見起一妄念』,沒有看到你起一個妄念。這什麼緣故?雲谷禪師好奇!平常很少說話,遇到了凡先生,跟他說了這麼一大堆的話,不容易,這也是特別的緣分。我們要懂得這裡面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確確實實有時節因緣。他遇到了雲谷禪師,這才開始轉變命運,「立命之學」是雲谷禪師傳授給他的。

 

網站>淨空法師報恩講堂> 四訓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7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