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無常經(十六)上
2009/03/07 08:53:50瀏覽1192|回應0|推薦0

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十六)940410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苾芻。

  「如是我聞」,佛法裡每一部經都加註有「如是我聞」,為什麼要加這一句?有四種意義:第一斷眾疑;第二秉佛囑;第三息諍論;第四異外道。

  第一、斷眾疑。就是佛涅槃以後,第一次集結經藏時,由大迦葉尊者召集五百位阿羅漢來集結,當中共同推舉阿難尊者把釋尊所說的法說出來。當阿難尊者一登台的時候,大家都會產生疑惑,第一個疑問:懷疑是不是阿難尊者成佛了?第二個疑問:懷疑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第三個疑問:或他方佛來說法?因為阿難尊者有二十相,看起來和佛很像。為避免大眾以為阿難尊者是釋迦牟尼佛,所以阿難尊者說:「如是我聞」,大眾就知道不是阿難尊者成佛,也不是釋迦牟尼佛再來說法,也不是他方諸佛來說法,這樣就把大眾的疑惑解決掉了,所以是「斷眾疑」。

  所謂集結經藏,就是將佛過去所說的道理,種種的法理,收集、累積,編訂成冊,所以集結經藏,並不是一個人隨隨便便就可以集結。當時是由阿難尊者誦出,五百羅漢共同認定沒有遺漏、沒有錯誤,這就稱為集結。類似現在立法院,要經過三讀,法令才能通過,如此法令就可以公佈施行。所以佛經的集結,也有這種精神,因為是要流芳萬世,所以不能有一些錯漏。

  第二、秉佛囑。完全是秉承釋迦牟尼佛的遺囑。佛在涅槃前,阿難尊者提出集結經藏,經首要安何語言?佛就告訴阿難尊者,應該加「如是我聞,佛在某處,與某某俱。」所以這一段,就是遵佛的遺囑。

  第三、息諍論。因為大眾都知道,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所以「如是我聞」這句話念出來以後,沒有一個人會諍論阿難尊者念出來的不是佛所說的;也不可能懷疑阿難尊者哪一個地方念錯了。所以大眾對阿難尊者有這樣的信心,可以息滅大眾的諍論。

  第四、異外道。為什麼要加「如是我聞」?是為與外道的經有所區別。因為當時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也有其經論,他們的經論不是加「如是我聞」,是加「阿、憂」二字,「阿」是無,「憂」是有的意思。所以佛經講:「離四句,絕百非」,講「有」也不對,講「無」也不對,講「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也不對。外道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辯論,你說是「有」他說是「無」;你說是「無」他說是「有」;你說是「有無」他說是「非有非無、亦有亦無」。佛經為了要與外道的「阿、憂」辯別,所以起首要加「如是我聞」。

  再進一步研究,除了這四種意義以外,還有「六成就」。六成就,就是佛講經說法的時候,要具足這六個條件,這一部經以後流傳,才是很完美、很真實。就等於開會要有記錄,為了要表示這個會議記錄的真實性,所以也要具有六成就。

  第一「信成就」:就是大家要簽名、要發言,並且付諸決議,表示有共同的認識。第二「聞成就」:是由記錄者聽大眾發言,做成記錄。第三「時成就」:所記載的年、月、日、時,就是時成就。第四「主成就」:就是要有主席。第五「處成就」:還要記載開會的地方。最後第六是「眾成就」:每一個人都要簽名字,要負責任。所以會議記錄,假使有這六項,這會議記錄就很實在,就禁得起考驗。

  這部經從過去傳到現在,所說是真實的道理,不是憑空虛構,為了這個法的真實性,也是一樣要有這六個重點,把它記下來,就是這個法的真實性,所以這六個成就不能少。

  「如是」,是指法之詞,如是之法;就是法成就。譬如這部經是講無常的道理,無常就是「如是」,所以是法。如是之法大眾信受奉行,所以也是信成就。「如是」,指這個法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乃至於涅槃的道理,所以稱為「如是」。

  「我聞」,就是聞成就。雖然是有這個法,但是怎麼來的?聞,就是聽來的,所以「如是我聞」:一個是法成就,一個是聞成就。哪個是「我」?像釋迦牟尼佛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此「我」就是真我,非假我。真我,就是能聞的這念心,是絕對的我,而不是相對的假我。這個法,是什麼時候聽來的?由誰講的?在什麼地方講的?

  「一時薄伽梵」:一時,就是時成就。是什麼時?是在講《無常經》的那個時候。薄伽梵,就是佛,就是說法主,也就是主成就;薄伽梵是梵語,中文稱為世尊,所謂「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71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