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無常經(十四)中
2009/03/03 20:31:03瀏覽2142|回應0|推薦0

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十四)940327
  修四禪八定的方法是「上欣下厭」。上欣,是希望得到上界的禪定;下厭,是討厭下界的苦難、苦障。「下厭苦粗障,上欣淨妙離」,就是討厭人間,覺得人實在是苦、粗、障;身也苦,心也苦;心也粗,身也粗,講話也粗,因粗因苦而成障礙。所謂修四禪八定,就是這二個口訣,「下厭苦粗障,上欣淨妙離」,所以稱為六行觀,六是指苦、粗、障、淨、妙、離這六法。修淨土,也是根據這個道理來修的,討厭這個五濁惡世,希望證到禪定,得到三昧,要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是苦、粗、障,而是淨、妙、離。離什麼?離開苦、粗、障。障,有煩惱障、業障、報障。由於討厭這個世間,嚮往極樂世界,慢慢心定了、靜了,法從心生,極樂世界就會現前,還是心所產生的一個境界。

  所以,四禪八定是依據上欣下厭這六行觀來修,離開了欲界,證到初禪離生喜樂地,離開欲界的苦粗障,而得到初禪,產生一種快樂。初禪還是不究竟,初禪有火災,就希望證到二禪定生喜樂地。證到了二禪,還是不好,因為二禪有水災,將來大三災的水災一來,天上的宮殿都會被破壞,所以不貪著二禪的境界,希望證到三禪。證到三禪離喜妙樂地,三禪的快樂又超過二禪,但三禪還是不好,三禪有風災,所謂風吹三禪,三禪的宮殿全都被風吹壞掉,所以希望證到四禪捨念清淨地。四禪雖然證到了,還有這個色身存在,不得自在,所以欣求空的境界。思惟空的境界,經過一段時間,空定現前,證到空無邊處定的境界。

  達到空無邊處定,這時只見一片空寂。繼續再修,知道這個空是自己的想念、執著,是由意識分別所產生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的空,所謂心生則法生。我們這念心想到什麼,達到專注的境界,馬上這個境界就會現前,白天想什麼,晚上就夢什麼,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佛法中來講即是「心生則法生」。心裡面想一個東西,馬上心當中就落下一個影子,繼續想,這個影子就成了種子,這種子在八識田中根深蒂固。所以這裡的空是意識顯現出來的,不是另外有一個空。

  既然這個空是意識想出來的,就思惟識心周遍一切,當心與識法相應,就稱為識無邊處定。證到識無邊處定,知道識心沒有邊際,若心緣無邊,則緣多易散,故知唯有無心識處才是真實,於是便靜息識心,與無所有相應,故稱為無所有處定。無所有,就是無想,但與色界的無想天不同,因為此天無色身的存在,且定力更深。進一步思惟,若只是無想,則如木石無知;若有想,則仍是識心分別;於是這念心就安住在非有想和非無想之境,就稱為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定修成功,當色身壞掉時,馬上就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所以了解了,「上至非想處」,就算是生到非想非非想處這麼高的一層天,有八萬大劫的壽命,還只是一個定,定散了,一樣是隨業流轉,還是免不了要被無常所吞。非想非非想處天是如此,其他的天也是一樣,免不了無常。

  「下至轉輪王」,在佛經裡記載有轉輪聖王,是人間最尊最貴的,超過現在的總統。釋迦牟尼佛沒有成佛以前,也成就轉輪聖王這一種功德,所以假使釋迦牟尼佛不出家,在人間就有轉輪聖王的果報。為什麼稱為轉輪聖王?「轉」是旋轉的意思;「輪」是輪寶的意思;因為轉輪聖王坐在輪寶上面,能夠飛行天下,巡察天下所有一切是非善惡,依名昭德,就稱為轉輪聖王。不過,轉輪聖王福德也有深淺的分別,依次為金輪聖王、銀輪聖王、銅輪聖王和鐵輪聖王。由於轉輪聖王的福報不一樣,所統治天下的大小也不同,但不管是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和鐵輪王,最後還是為無常所吞。

  輪王有「七寶鎮隨身」,七寶是他的福報所感應。第一、金輪寶,轉輪聖王坐在輪寶上面飛行四天下,降伏魔亂,來鎮衛國土。第二、白象寶,這象是六牙白象,其毛純白,牙七寶色,力能飛行;轉輪聖王乘坐在白象寶上,一早出城周行四海,時間到了就飛行回來。白象是很稀有的,是象中最尊最貴的;現在的象是兩個牙,六牙白象是代表轉輪聖王過去修六波羅蜜,所以感應這種珍貴的白象。第三、馬寶,馬寶也能飛行,所謂天馬行空,和象寶有同等的功效,所以有時候騎馬,有時候騎象。第四、神珠寶,我們現在是用電燈照明,轉輪聖王的時代沒有電燈,所以用珠寶照明;中國也有用珠寶來照明,這珠寶稱為夜明珠。神珠寶比夜明珠還要光亮,夜明珠只能照一個寢室、大廳,這神珠寶的光,隨國土大小,都能明照內外,使晚上與白天一樣的光明。第五、玉女寶,轉輪聖王有很多的妃子,相貌端正,顏色如玉般透剔,而且身上到冬天就產生溫暖,夏天就發出清涼,所以是一種寶,稱為玉女寶。第六、主藏寶,又稱為居士寶,這人宿福深厚,眼能徹見地中埋藏的寶物,也能知這些寶物是有主或無主。其有主物,就衛護之;若是無主物,就可供轉輪聖王使用。第七、主兵寶,就是足智多謀的武將,如同現在的三軍總司令,能夠統領大軍東征西討、南征北伐,保衛國土。此人統領有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和步兵來鎮伏天下。象兵,過去古人在作戰的時候,把象訓練好,每隻象有四個兵護著象的四腳,由象去衝鋒陷陣,所以稱為象兵;馬兵,再加一倍,為八位士兵來護這個馬去作戰,每一組都是由八位士兵組成,就稱為馬兵;車兵,又稱為車軍,車軍再加一倍,是十六位士兵組成來護這車,由車作戰;步兵又加一倍,三十二個人為一組,手拿刀劍作戰,稱為步兵。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70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