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無常經(十二)上
2009/02/23 20:35:16瀏覽1148|回應0|推薦1
 

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十二)940313

總歸依三寶

  稽首總敬三寶尊,是謂正因能普濟,生死迷愚鎮沈溺,咸令出離至菩提。

  這一段是總請、總敬,前面是別請佛、法、僧。別請以後,還要總啟請佛法僧三寶慈悲加被。佛法都是以三為根本,所謂三番羯磨、三歸依。所以禮請一位最尊最貴的尊客,請一次,可能不禮貌,請第二次,再請一次,這表示我們的至誠。這裡啟請,一共是四次,所謂三催四請,表示這念心達到最高的至誠境界,這位尊客一定會到,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所以別敬之後,再接著總敬。禮請三寶,一來是懺悔,二來是恭請三寶慈悲證明、慈悲加被、慈悲護念。

  「三寶尊」,三寶分為別體三寶、一體三寶、住持三寶。「別體三寶」就是佛法僧各別不同,佛是佛、法是法、僧是僧,各有各的功德,各有各的獨立精神和體用,稱為別體三寶。別體三寶分為大乘三寶、小乘三寶。大乘三寶,以佛的三身——法身、報身、化身為「佛寶」;以六波羅蜜為「法寶」;以初地至十地的十聖為「僧寶」。小乘三寶,是以丈六之化身佛為佛寶;四諦、十二因緣法為法寶;聲聞、緣覺為僧寶。最原始的三寶,即是釋迦牟尼佛為佛寶,四諦法門為法寶,五比丘為僧寶。

  「一體三寶」,又名同體三寶。意謂三寶中的每一寶,都圓具三寶之義。雖然是佛法僧三寶,其實心體是一個,都具有覺照、軌持及和合之義。「佛寶」圓具佛法僧三寶——人人都有本具佛性,就應觀照自己的煩惱,修善斷惡,能知修善斷惡的心就是覺照,能覺的這念心就是佛寶,禪宗稱為智慧佛。智慧佛能照見一切法空,照見自性本具一切功德,所以這念心具足一切萬法,一切法不離自心,即是法寶。時時刻刻心能作主,身、口、意三業不造生死業,證到能所一如的境界,心和合無違諍,自性僧寶便得現前。

  「法寶」圓具佛法僧三寶——佛的法身,為佛寶;以不生不滅、真空之法來修行,返照自心、觀空破執,最後能所相應,證到了這念寂滅的心,即為僧寶。這樣就稱為同體三寶。法當中有覺性,有軌持,也有和合;僧當中也具有覺性,具有軌持,也具所依之法,得以出三界、證涅槃,就是法寶。「僧寶」圓具佛法僧三寶——能觀的智慧心即是佛寶。這念心了了分明、捨惡向善,具有這種軌則即是法寶。能夠遵守六和敬,即是僧寶。所以三位一體,每一寶當中都具足三寶。實則三寶不離自心,契悟自性三寶,進而體達這念心圓具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智慧、作用,互相融攝無礙,即為一體三寶的意義。

  「住持三寶」,是指佛入滅後,住持於世間普度眾生的三寶。小乘雖然具足有三寶,可是釋尊和五比丘已經入涅槃,現在所剩的只有法寶和清淨僧寶,所以真正能夠普度眾生的,在目前是住持三寶,住持佛法,使佛法常住世間。佛寶就是佛像,有泥塑、紙繪,乃至於銅鑄、玉雕、石雕、木雕的佛像為佛寶;法寶,指佛陀一代時教所宣說的法。佛滅後,由弟子結集成經藏、律藏、論藏三藏經典;僧寶,即受持戒律的清淨福田僧。這樣有佛、法、僧三寶,在這裡弘揚佛法,自利利他,就稱為住持三寶。以上就是三寶的道理和類別。真正歸依三寶,就是正因,否則成了邪因。邪因邪緣,始終是沒有辦法成正覺。這裡所說的住持三寶、一體三寶,就是正因。

  「三寶尊」,為什麼三寶是最尊最貴?見佛得度的根機,一見到佛,佛說「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就成道證果;即使今生不能得度,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八識田中就永為道種,這就是佛寶的可貴!佛,有無量的智慧、神通,還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這樣一位最尊最貴的聖者,所以是寶。再其次,佛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三惑漏盡,三智圓明,世間上沒有任何人能夠超得過佛陀,所以是寶。世間上的金銀財寶,不管有多少,總是有個數目,是用得盡的;佛寶是無窮盡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我們自性當中也有佛寶,悟了當下這念佛心,裡面具足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這裡所謂的三寶,是指有形象的三寶,或者是小乘三寶,或者是住持三寶。

  歸依了三寶,就有無量的福報和功德,佛經上記載,歸依三寶就有三十六位善神守護,現前就能得到利益。歸依三寶,等於已經註冊的學生,能得到學校的保障,學校裡面種種設施,如圖書室、體育館……種種設備、環境,都可以去享用,另外,還有老師的指導。如果不辦理註冊,就得不到這些好處。歸依三寶也是一樣,自然得到十方佛法僧三寶的慈光加被,三十六位善神的護持。現在歸依了,雖然不能成道,憑歸依三寶的善根,將來彌勒佛出世的第一個法會,是度受過三歸五戒的人;第二個法會,度受過三歸的人;第三個法會,度稱念佛聖號的人,所以就證明三寶是最尊最貴的。以前蘇東坡讚歎三寶說:「茫茫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炎炎火宅內,三寶為雨澤;冥冥大夜中,三寶為燈塔。」

  《法句譬喻經》裡記載,過去天帝五衰相現,知道自己不久將死,死後會到一陶師家投胎為驢子,所以心中非常愁憂苦惱。天帝知道三界當中能救人離苦厄的,只有佛陀,於是趕往佛所,五體投地禮拜佛陀,且以至誠的心伏地受三歸依。在未起身時,天帝的神識已到陶師家的母驢腹中作子。這時母驢無意間走到瓦坏間,破壞了許多的磚瓦陶器。陶師看了很生氣,就拿棍子打母驢而傷及胎兒,於是天帝的識神又回到自身中,因歸命佛法僧的功德,又回復天帝身。由此證明,歸依三寶實在是個大功德、大福報。

  人因為有貪瞋痴,所以在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界中輪迴,白天也是無常,晚上也是無常,被黑、白無常殺鬼所追逐。然而要出離三界,要息滅貪瞋痴,就必須要歸依三寶,修戒定慧。另外,修善雖然是好事情,可生到天上,但天上也有死亡,還是無常,所以是白無常;造了惡業,一定是墮落地獄、畜生、餓鬼,所以是黑無常。要脫離無常,超越三界,就必須要受三歸。歸依以後,不但能得到十方佛法僧三寶的慈光加被、善神護持,更進一步,從外面的歸依佛法僧三寶,見到自性的佛法僧三寶,這樣就是真正的三歸依。受三歸依有這些好處,所以說三寶是最尊最貴,值得每個人歸敬、依靠,值得每個人歸命。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67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