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無常經(十一)下
2009/02/22 19:42:21瀏覽2482|回應0|推薦0

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十一)940306
  「灰身滅智寂無生」,身有色身和法身,證到阿羅漢果,不是以地水火風四大為身,而是以所成就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身,所以證到五分法身,就能成就阿羅漢的功德。最後要灰身滅智寂無生、要入涅槃,阿羅漢的涅槃有: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有餘涅槃就是還有餘報,餘報就是還有這個身體,身體就是餘、剩餘;這個身體要吃、要穿、要住,這還是煩惱,所以稱為「有餘」。雖然身體是有餘,可是心已經得到解脫,心是無餘;心當中漏盡了煩惱,以戒為身、以定為身、以慧為身、以解脫為身、以解脫知見為身。所以,證到阿羅漢者,這念心是安住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上。不像凡夫執著身體為身,有了一點小病就不能忍,執著這個身形,就稱為眾生,就稱為我執。因為阿羅漢已經破了我執,證到五分法身,所以以五分法身為身。雖然是以五分法身為身,但是還是離不開色身,還是要吃、要住;除非入定,在定當中就不用吃、不用喝;一出定,還是離不開地水火風四大,離不開衣食住行,這在佛法稱為俗諦。

  阿羅漢如果認為已沒有度世因緣,不須再住世,便會灰身泯智,入無餘涅槃。所以阿羅漢最後,以能觀之智,發出三昧真火把色身燒掉。灰身,就是燒毀戒身、定身、解脫身和解脫知見的半分身,泯智則燒掉慧身和解脫知見所剩的半分身,五分法身全都滅掉,入到涅槃裡,入到真空當中,寂然不動,到達不生不滅,永遠不來三界。

  禪宗二祖阿難尊者住世弘揚佛法時,有一天在路上聽到一位沙門在誦:「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尊者一聽,知道這位沙門誦錯了,就說:這位大德你念錯了,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滅法就屬於無常,不知道無常苦空的道理,就不知道要用功、修行;知道無常苦空的道理,知道人命無常就在呼吸間而已,就會趕快用功,因為今生不修善法,沒有福報,不修智慧,得不到解脫。

  佛法告訴我們,修行要從三方面努力,第一、要修福德,修一切善,無善不修;斷一切惡,無惡不斷;度一切眾生,無眾生不度;這就是福德。第二、要修智慧,要博學多聞,增長智慧。第三、要打坐修定。為什麼要這樣修?因為無常一到,不管貧窮富貴,什麼人都一樣會死亡,懂得無常,才知道要出三界、了生死,才知道修因證果。所以,「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假使不知道世界有成住壞空,到最後都要歸於毀滅,就會想征服世界、統一世界,就會有戰爭發生;不知道人有生老病死,就會執著色身為實有,執著色身很窈窕、很健康,就產生了我執;執著外面的財富為實有,就會有鬥爭,假使懂得無常,滄海桑田,人最後全都是黃土一抔,把這些問題想透了,就會退一步想。心有生住異滅,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所以從內至外,都是無常、都是空。知道這些道理,才好發出離心、發菩提心,才好超凡入聖,證到不生不滅的果報。

  社會上有些人混混沌沌、懵懵懂懂度過一生,就是不知道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如果忽然知道這些道理,知道人生的真理,心就有所安住,能得到解脫,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如同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也就是說,早上聽聞了妙道,晚上即便死了也很值得。所以,阿難尊者就告訴這位沙門,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才是正確的,這是過去佛一直傳流下來的,應該把這個法好好地受持讀誦。

  這位沙門回去就告訴他的師父,說:「阿難尊者說,師父傳授的是錯誤的,他的法才是正確。」這位師父一聽就生無明、起煩惱,告訴徒弟說:「阿難尊者實在是老朽不堪,老胡塗了,我這個才是正確的,你還是唸我教的。」第二天這位沙門又再唸錯的。阿難尊者又從這裡過路,就問:「這位大德,昨天已告訴你唸錯了,我所告訴你的是過去佛傳下來的真理,只要懂得這一句話,就能成道證果。」沙門就說:「我師父說,你年紀大了,老朽不堪,是你記錯了,我師父說的才是對的。」

  阿難尊者已經證到阿羅漢果,還遭毀謗、污辱,毀謗、污辱聖者是很大的罪過;阿難尊者看到這種情形,覺得住在世間不但得不到利益,還引起眾生的毀謗譏嫌,使眾生墮入惡道。所以阿難尊者決定要入涅槃,於是通知所有的文武百官,及佛教的信眾,說:明天要在恆河邊入涅槃。阿難尊者已經證到五分法身、證到涅槃,可是還有色身的存在,就稱為有餘涅槃。

  到了第二天,恆河兩邊的信眾都來送阿難尊者入涅槃,同時也希望得到阿難尊者的舍利供養,以增加福德。阿難尊者看到兩岸的人全都到齊了,就以神足通跳到恆河上空,先現四威儀神通,空中行、空中立、空中臥、空中坐;然後現十八種神通,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火中有水、水中有火,現種種神通令眾生增加對佛法的信心,用這一念金剛智、能觀的這念智慧心,發出三昧真火把色身燒掉,此時舍利像雨一般落到兩岸,留為人間的福田。最後色身、五分法身都不存在,心入到真空涅槃,這就稱為無餘涅槃。

  上述的涅槃是指聲聞乘、緣覺乘的涅槃。涅槃是寂靜的意思,而大乘涅槃不是灰身泯智後才能入涅槃;而是心保持定慧、安住在實相就是涅槃,這是最高的涅槃,也就是行住坐臥都是在涅槃當中。

  八輩是指小乘的聖者有八個層次,當中最高的就是阿羅漢。阿羅漢漏盡見惑和思惑,證有餘涅槃,最後,各稱本緣行化已,自己的願行滿足、責任盡了,在這個世界已經沒有因緣了,應該度的已經度了,沒有得度的已經種善根了,所以最後「灰身滅智寂無生」,入到無餘涅槃,永出三界輪迴。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6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