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無常經(十)中
2009/02/19 20:34:48瀏覽986|回應0|推薦0

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十)940227
  八輩上人,能夠稱為上人,就是因為能離染;知道離染,所以能夠得到解脫。要得到解脫,要先使身體遠離,大眾發心遠離塵囂,到道場禪修,修出世法門,這是身遠離塵垢、煩惱。身遠離了,但心還在攀緣、掛礙,所以進一步還要心遠離。心遠離妄想、煩惱、顛倒、愚痴,身遠離外面色聲香味觸,這樣慢慢身心就會清淨,就能獲得解脫。出家就是一種遠離,第一個是出紅塵家,就是遠離俗家的這一些煩惱、執著,第二個要遠離色界和無色界,就要修般若智慧,照見一切諸法皆空,如夢如幻如泡如影,這樣就真正能夠遠離。

  「金剛智杵破邪山」,金剛是一種譬喻。金剛是一種很堅固,內外剔透的寶石。金剛的性能堅固,能夠破萬物,而萬物無法摧破金剛,所以用金剛譬喻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能觀之智,這念智慧心能夠照破愚痴、煩惱,好像金剛這般堅硬、剔透。我們起了無明、煩惱,馬上知道,能知的這念心,就是智慧。這時這念心是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不是金剛智杵呢?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知道有煩惱,馬上回光返照,用這念智慧心把煩惱照破,照破煩惱,煩惱就變成空性。所以般若智慧,就是能夠照破貪、瞋、痴煩惱的智慧。

  照,有種種的方法,一種是檢討反省慚愧,能夠知慚知愧這念心,好像金剛一樣,能夠破除無明煩惱;這知慚知愧是一種善法,但還不是真正的金剛智,屬於金剛智的前方便。如何才能證到金剛智?時時刻刻慚愧懺悔,保持這念覺悟的心。這念心有善念、有惡念,初初要保持善念,不起惡念,達到這個境界,也必須要有智慧,這種智慧也可以說是一種金剛的智慧。如果人家說自己哪個地方不好,馬上就能夠檢討反省,瞋心很重,就修慈心觀;如果是貪財,就修布施;如果是貪色,就修不淨觀來對治欲愛色愛,這也屬於金剛智。如果人家說自己不好,馬上就起無明,剛剛一動,這念心馬上就覺知,人家說我是為我好,馬上就把起無明這念心照住。所謂照,就是注意,注意起無明這念心。假使養成參禪的方法,就馬上問一下:「誰?」這一問、一照,也是金剛智。所以金剛智,也有深有淺。相反地,別人說修行修了這麼久,不但沒有進步,還起瞋心、生無明,這樣一定會墮入惡道。聽了不但是不能接受,還認為是人家在挑毛病,心起無明,這就沒有覺照的智慧心了。

  初初要能夠覺察,發現到了煩惱,馬上就照;照就是返照、注意。這注意、照破、轉念,都屬於金剛智。所謂轉念,覺察到自己無明煩惱來了,不知道怎麼處理,馬上另外想一件事情,或者是念「阿彌陀佛」;或者是持咒、誦經,或者是想到六波羅蜜。這些都是一種前方便,達到最高的境界,金剛智就是正念。這念心有定力又有智慧,保持定慧不二這念心,就是金剛智時時刻刻現前了,這念心就是中道實相、就是菩提心、就是無住心。

  金剛智杵,是一個形容詞。金剛杵,在古印度時代是一種武器,能夠降伏魔障、怨賊,這裡藉金剛杵加一個智,代表這念智慧心如金剛杵一樣,可以降伏魔障、煩惱,所以稱為金剛智杵,而不是真正是一個金剛杵。密宗當中有鈴、有杵,鈴代表慈悲,杵代表智慧,假使不知道這個道理,就執著鈴、杵,以為鈴真正是能夠召魂、召鬼。這裡是用金剛杵來表法,鈴、杵也是表法,就是看到鈴,提醒自己時時刻刻要有大慈悲心;看到杵,提醒自己時時刻刻要有覺照心,照破煩惱。所以「金剛智杵」,智就是杵,形容這念智慧心能夠破除怨賊。我們心當中有怨賊,外面也有怨賊,先要破除自心的怨賊,然後才能破除外面的怨賊。這念能觀的智慧心要時時刻刻現前,如果不現前,就要誦經、念佛,把這念心收回來。先收心、攝心,只要心一動,馬上就注意著它,把這念心依靠到一個定點,有了定才能起智照;有定又有照,就能夠照破一切煩惱。

  如果智和定保養成功了,當下沒有能照、所照,只有這念絕對的心、定慧不二的心,這才真正是金剛智杵,就能破邪山。邪山,就是邪見,邪見好像山一般堅固、一般大。心當中的邪見若沒有破除,始終是不能入道。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66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