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無常經(十)上
2009/02/18 20:33:58瀏覽2556|回應0|推薦0

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十)940227

歸依僧寶

  稽首歸依真聖眾,八輩上人能離染,金剛智杵破邪山,永斷無始相纏縛。
  始從鹿苑至雙林,隨佛一代弘真教,各稱本緣行化已,灰身滅智寂無生。

  前面是啟請佛寶和法寶,現在這一段是啟請僧寶,禮請、恭敬、讚歎僧寶,祈求僧寶加被,來消除業障;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如何能夠成為真聖眾,自己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學習、薰修,最後是修證,自己也要成為真聖眾,目的、道理是在這裡。

  「稽首歸依真聖眾」,稽首是最恭敬、最虔誠的禮,所謂五體投地禮。用至誠恭敬的頭部來頂禮佛足,兩手翻掌,禮請世尊、禮請法寶、禮請僧寶。這裡是用最恭敬的五體投地禮,禮請僧寶,兩個手掌接著僧寶的足,虔誠、懺悔、恭敬真聖眾,希望僧寶慈光加被。

  所謂真聖眾,就是斷惑證真的聖者。什麼人能夠斷惑證真呢?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能夠斷惑,都可以稱為真聖眾;當中唯獨證到四果的聖者,斷盡三界當中的見惑和思惑,才能達到真正的無漏,證到真空涅槃。聖,是一個最高的境界,是通達無礙的意思;眾,就是眾多,在佛法上,三個人稱為僧眾。「稽首歸依真聖眾」,就是頂禮三人以上的僧寶。

  歸依,歸是歸向,依是依靠。一般的眾生顛倒、迷惘,不知道歸依三寶,歸依的方向錯誤,歸向到財色名食睡上,就會迷失本心,就會墮落。一般人不外乎是追逐名利財色,就會起惑造業,將來就要受輪迴苦。這裡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就是以佛、法、僧為依靠;以佛、法、僧為師。藉由外面的三寶來返照自心,歸依當下這念心,這就真正是歸依了。

  要想出離三界、超凡入聖,就必須歸依三寶,歸依世間上的善法,依靠出世間的真理;出世間的真理就是經藏、律藏、論藏,這裡所依靠的是四諦法門、是八正道,由法來返照本心,安住本心,這就是真正的歸依。本心要時時刻刻安住在戒、定、慧上,乃至於六波羅蜜上;具體的說,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死、念天。所謂念,就是心念,心靠到一個地方,專注到一個地方,心就能得到安定。心靠到善法,心就是光明;心靠到戒定慧上,心就能得到解脫,這就是真正的歸依。能夠依靠到大善知識、依靠到僧寶,最後就能夠得到解脫,成道證果,斷惑證真,所以稱為歸依真聖眾。

  哪些屬於真聖眾?這裡就作了具體的解釋:「八輩上人能離染」。「八輩」,八是數目字;輩是類;就是有八個層次、等級和類別。由初果到四果阿羅漢,當中有八個層次;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和四果,就稱為八輩。世間上的凡人,心當中有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所追求的不外乎是富貴、名利,不外乎是家庭、情愛、兒女,這就稱為眾生境界、稱為凡夫俗子。何謂「上人」?就是不做凡夫俗子,另外追求出世的真理,要成為賢人、聖人,這樣子就稱為上人;修善的人,就是上人;人格、品德,乃至於知見、學業,都能夠達到一個超然的標準,超人一等的,就稱為上人;佛經裡,有「諸山上人」的稱呼。上人是一種尊稱,這裡上人是指賢者或聖者。這聖者、賢者包括哪些呢?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合稱為「八輩上人」。

  「能離染」,因為要做個人上人,無論是戒、定、慧,無論是功德、福報、心境,都要達到一個超然的境界。要達到超然的境界,就必須能離染。「離」就是遠離,「染」就是心當中的煩惱。攀緣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以及心當中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乃至於種種心結,這些都是染;這些染,身要遠離,心也要遠離。一般人在塵世間,貪著名利,沒有辦法遠離,所以越陷越深。為了追逐名利與財富,想盡種種辦法要得到它,於是起了貪心、瞋心、癡心,這就是染,染污了我們的心念、身體、六根,使六根不清淨,這樣始終是在六道輪迴當中。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66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