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無常經(九)下
2009/02/17 20:49:42瀏覽1645|回應0|推薦0

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九)940220
  「法雲法雨潤群生」,這是個譬喻。雲能夠遮蔽日光,譬喻佛法能夠遮止我們心中的一切惡念;雨能夠滋養一切眾生,使得到生存,譬喻得到法的滋養,能夠使我們得到法身慧命、得到解脫。所以佛法好像雲、雨一樣,能夠遮止一切惡法,能夠產生一切善根、慧根,使我們能夠契悟菩提。由於法雲法雨的潤濕,使我們能夠得到新的希望、新的生命,菩提涅槃就是一個最高遠的新希望、新生命。透過四諦法來薰修,確實能夠證到涅槃的果報,所以「法雲法雨潤群生」。

  漢明帝時有一句關於「法雲法雨」的詩。當時有竺法蘭、攝摩騰二位尊者來到中國,並且把《佛說四十二章經》,還有佛像、佛的舍利帶到中國來。當時道士褚善信說道教才是中國的,佛法是外來的,中國人應該信中國的道教,不應該信外來的佛教,外來的不適合中國,外來的不究竟,所以應該要淘汰。可是漢明帝崇信佛法,於是道士就提議互比高下,所以搭起東台安放道經和符籙,西台則放置佛經和舍利,然後燃火燒經,結果所有的道經全被燒掉;佛經不但是燒不著,而且舍利放光。最後攝摩騰、竺法蘭兩位顯現神通,在空中起十八種神變,後來道士們通通歸依了佛教。這時攝摩騰、竺法蘭就說了一首詩:「狐非獅子類,燈非日月明,池無巨海納,丘無嵩岳榮;法雲垂世界,法雨潤群萌,顯通希有事,處處化群生。」來證明佛法是不可思議的。「狐非獅子類」,也就是將道教比擬成狐狸,有一點點神通,就自以為了不得,但是遇到獅子一吼,這狐狸就嚇得動彈不得;「燈非日月明」,燈火的光明怎麼和日月的光明比擬。「顯通希有事」,顯神通是希有的事情,用神通智慧,可以降伏這些外道。「法雲垂世界,法雨潤群生」,這裡就講到法雲法雨,有這麼一個歷史的淵源。

  「能除熱惱蠲重病」,依據這四諦、「三四二五」、七覺支、八正道來修,一定能夠除去我們的熱惱,除去心當中的無明、煩惱。我們心當中有三把火:欲火、饑火和無明火,所以心當中始終得不到清涼,要想得到清涼就必須要用「三四二五理圓明」,就是用這些微妙的法門來除去見思惑。「蠲重病」,蠲字在佛法上、在文意上有很多的解釋,在這裡蠲就是蠲除、免除的意思;重病就是我們在三界、六道輪迴當中,都是有許多的病,如生苦、老苦、死苦、病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種種的病。需要用四念處、四如意足、四正勤這些方法,來蠲除內心的無明、煩惱,蠲除這種熱惱,熱惱沒有了,病自然就化掉了。

  「難化之徒使調順」,就是說這個「無上士」,指釋迦牟尼佛,已經能夠用這種方法漏盡自己的煩惱,不但如此,還能普度群生,所以「難化之徒使調順」。當時釋迦牟尼佛普度眾生,有很多眾生都是最不容易度化的,一種是欲界眾生難化,色界天上的眾生也難化,其次是毀謗大乘佛法,再其次是五逆十惡,乃至於闡提這些,都是很難度化的。但是佛住世時,「難化之徒」也已經度化了,使他們能夠調順。例如佛經中記載鴦掘摩羅,是個魔王,佛也把他度化了;另外犯五逆的提婆達多,佛還是把他度化了;不孝的阿闍世王也度化了;起初羅【目+侯】羅也是很調皮,佛用很簡單的譬喻也把他度化了;難陀喜歡貪色,佛就用方便的方法,把他帶到天上、地獄,結果也把難陀度化了;像周利槃陀伽如此笨的人,也把他度化了;還有羅剎鬼子母、大鵬金翅鳥,也都度化了。佛經裡記載,佛在天上、人間、乃至於畜生道、地獄道,度種種難化之徒。在佛陀時代,無論是天上的魔、再頑皮難調的眾生,都把他們度化了,所以佛法是不可思議的。

  佛那個時候能夠調順一切惡性、難化之徒,佛法來到中國,也一樣能夠調伏反對佛法的人。例如歷史上記載,蕅益大師、印光大師,還有一些儒家學者、乃至於受了韓愈思想影響的人,都排斥佛教,乃至於毀謗佛;最後看了佛經,知道是自己造作了深重業障,慚愧懺悔,最後出家修行,就證明難化之徒都能夠調順。所以佛法不但是自利,又能利他。

  「隨機引導非強力」,佛法是隨著一切因緣來引導,而不是勉強。有些宗教認為不服我者,就要遭毀滅,這就不是隨機引導,這種想法都是錯誤、都不慈悲,也沒有真正的真理。佛法是「隨機引導」,「機」就是眾生的根機,佛法度眾生是上根、中根先度,下根後度,沒有根機的為他種善根,準備未來得度,就是準備彌勒菩薩成佛時才度。現在跟佛有緣,授了三歸就是種點善根,因三歸的功德慢慢在八識田中薰修,一直到彌勒菩薩出世,龍華三會的第二個法會,就能成道,這就是隨機。隨機就是隨著眾生的因緣,但是必須要開種種方便,所謂「善開方便門,安住大乘心」,度眾生就好像採果子一樣,果子熟的先採,後熟的後採,也就是說,根機成熟的先度,沒因緣得度的,先為他種個善根,不能勉強。這樣子普度眾生,自然而然就能夠「水到渠成」。所以現在要流通佛法,可以寫個標語來跟眾生結善緣、種種子;去禮觀音菩薩,讓觀音菩薩跟他種個善根,這就是「隨機引導」。佛已經做到了,能夠自利、又能夠利他,又能夠三覺圓滿,所以我們要「稽首歸依無上士」,佛有這樣的智慧、慈悲、功德,實在是堪為人天師,要「稽首歸依無上士」的道理就在這裡。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65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