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無常經(四)下
2009/02/02 20:51:46瀏覽666|回應0|推薦0

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四)940116
  有些人看了佛經,知道很多道理,就不想歸依了,認為出家眾知道的自己也知道,甚至於自己還知道的更多;另外,看到佛經上說「心即是佛」,便依文解義,認為出家眾有心,自己也有心,既然大家都有心,自己也不一定要歸依你。所以,就對大眾說,修行學佛不一定要歸依,心即是佛,自己歸依自己就好了。可是自己這念心始終在妄想、顛倒、糊塗當中,念念遷流,作不了主,怎麼歸依自己?很難的一件事。既然是很難,所以先要從外面的歸依,來使心安定。稽首,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也清淨,藉由外面的境界來磨鍊、啟發、提升自己,最後做到了,我們這一念心真正是歸於自心,歸於自性菩提了。假使沒有外面的歸依,只是口說,自己歸依自己,心中有佛就好,可是心中這念清淨心、平等心、不動心,始終不現前,是沒有辦法歸依自己這念自性天真佛。所以,我們要了解歸依,先歸依外在的三寶,就是這個道理。明白了之後,要歸依自己的自性三寶,先從外面的歸依開始。我們看集結《無常經》的這位尊者就知道,已證悟的尊者,他還是要啟請三寶、讚歎三寶慈光加被,就證明外面的歸依是很重要的。

  歸依,為什麼要三歸,而不是四歸或二歸呢?三歸是個譬喻,比喻出了三界。佛經中譬喻好像獵人獵兔子一樣,槍聲一響,兔子嚇得趕快要逃命,馬上就跳一步,第一跳就譬喻第一歸,脫離了獵人的槍口,把性命保持住了。就像我們被無常殺鬼,逼到最後生命一定要結束,到最後是黃土一抔,歸依了,有三寶作依靠,就把法身慧命保住了。但是,恐怕獵人再追來,所以再跳一步,就是第二歸。第一歸,脫離獵人的槍口,也就是脫離了無常;脫離了無常的槍口,但是還在心驚膽跳,身心都還不安定,所以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趕快再跳一步,這是第二歸,第二歸脫離了驚慌恐怖。可是還不是最好的安身立命處,所以,兔子又跳第三跳,找到一個最好的窩。這個窩,不但脫離了獵人的槍口,也脫離了驚慌恐怖,安定平穩,這就是三歸依的意義。

  《無常經》、《起信論》,都有讚歎佛、法、僧三寶,祈求三寶慈光加被,因為自己還沒有到達如來佛這種境界,所以還是要祈求如來的慈光加被。關於三歸的好處實在很多,在佛經裡,有很多這類公案。蘇東坡讚歎三寶,有很多的意義,他說:「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炎炎火宅內,三寶為雨澤;冥冥大夜中,三寶為燈塔。」說明歸依三寶就如同在苦海中找到舟楫、黑暗中找到光明,在炎熱中獲得清涼,有這些好處,所以歸依三寶是一件大福報、大功德。最後要由外面的三歸,來啟發我們的自性三寶,所以,歸依三寶是有很多的意義。

  以下首先說明正信三歸:就是明瞭人有生老病死苦及人人都有佛性,一切佛菩薩是我們的師父,我們要向佛菩薩學習,要了生死、斷煩惱、證菩提,基於這種發心來修行,這就是正信三歸。

  另一種是結緣三歸。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受了三歸依,並不知道三歸的意義,以為歸依了就是學佛。其實,歸依只是個開始,等於學生讀書一樣,辦理註冊只是取得學生的身份,可以到學校裡去讀書,並享用學校裡的一切設施、環境,但是還沒有畢業,還要靠老師的指導。受三歸依,只是個開始,要繼續用功,假使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會認為受了三歸就了了。所以,結緣三歸,就是雖然過去受了三歸,但是對於佛法的道理很模糊,對於修行也沒有很深的認識,所以一直也沒有辦法提升自己;現在有因緣遇到大善知識,所以要另外再受個三歸,這就稱為結緣三歸。求學問要拜師,修行也要拜師,例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拜了五十三位師父,在過去叢林要參訪、參學,這也是一種結緣。所以,古人所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過我們一個字,乃至當一天我們的師父,都要對他很禮敬,所以,歸依就像拜師父一樣,以佛為師、以法為師、以僧為師,就稱之為結緣三歸。

  稽首歸依無上士,稽首,是代表我們的身業清淨,心恭敬是代表意業清淨,口念出來是口業清淨,當我們念這個經文的時候,就有這三種功德,這樣一定能夠消除業障、能夠得到三寶的慈光加被。藉由對三寶的恭敬,養成恭敬心,之後對於自己的父母、老師,乃至對於主管、長官,也都會有恭敬心。如果平時缺乏恭敬心,甚至於根本就沒有恭敬心,要養成恭敬心,也是不容易,就要藉由經常禮佛、懺悔、誦經、念佛,來養成自己的恭敬心。

  禮佛也有不同的層次,一個是恭敬禮,以恭敬心來禮;另一個是平等禮,能禮所禮性空寂。假使禮佛時不是恭敬禮,也不是平等禮,而是我慢禮,我慢禮就會遭罪過。禮佛沒有恭敬心,如此沒有一點好處,例如有人說,禮佛是在運動,假使以運動的心來禮佛,不但得不到福報,而且可能還招罪過。如果是以恭敬心來禮佛,又能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又能強健身體。就如同吃素一樣,有的人是為求身體的健康而吃素;佛法中講吃素,是基於大慈悲心,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過去的親眷、一切眾生都有生命、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是未來諸佛,所以不忍吃眾生肉,以這種心念來吃素,就是一舉數得,裡面包含無窮盡的意義和功德。所以,歸依也是一樣的,要有恭敬心,有了恭敬心,就能夠產生無量的功德。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61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