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摩二入四行觀(十九)
2008/12/03 20:37:04瀏覽334|回應0|推薦1

惟覺法師開示 

達摩二入四行觀(十九)  

發菩薩心、修菩薩行,是件很長遠的事情。
從現在開始用功,
到三覺圓滿、成就佛的智慧,就必須要有福德,
如果福德不具足,
修習的法門便無法成就。  

  「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 

  修習布施能夠去除自己慳貪、瞋恚的習氣,並可蠲除業障;他人得到佛法及財物的布施,生活上有了助益,心理上又能去除煩惱。如此既能自利,又能利他的菩薩行,就是大乘法門,可莊嚴無上菩提之道。 

  發菩薩心、修菩薩行,是件很長遠的事情。從現在開始用功,到三覺圓滿、成就佛的智慧,就必須要有福德,如果福德不具足,修習的法門便無法成就。 

  有人一打坐就昏沉,或聽聞佛法時,無法理解經教的道理,想禮佛卻又感到疲倦、提不起精神,事、理皆不相應;這些現象都是因為過去福德不足所感召。假使希望累積福德資糧,就要將眾人之事、道場之事擺在第一,在眾生中修福、修慧,就能累積福德資糧,進而在修行上,理事相應、圓融無礙。但是若於修福德中產生執著,就著相了,有人相、我相,就無法莊嚴無上菩提之道。 

  「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福德是由眾生身上修得,所以要關心、照顧眾生,修一切善法。此外,還要知道三輪體空的道理,了達諸法畢竟空寂,如此即為自利、利他之行,方能莊嚴無上菩提之道。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439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