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摩二入四行觀(五)
2008/11/19 21:20:13瀏覽363|回應0|推薦0

惟覺法師開示 

 

達摩二入四行觀(五) 

美好的事物,得到了,
心生歡喜而有所得,便是「增」;
失去了,
心生後悔,悵然若失,便是「減」。
這念心隨得失而增減,
就難以平靜,
無法與真心相應。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美好的事物,得到了,心生歡喜而有所得,便是「增」;失去了,心生後悔,悵然若失,便是「減」。這念心隨得失而增減,就難以平靜,無法與真心相應。 

  這念心不增不減,不會被讚嘆或毀謗的聲音所動搖,心無動搖,冥然順隨於於真性、清淨法身,即是「冥順於道」。 

  我們都知道,起了瞋心必須要忍下來;然而遇到歡喜、美好的事情也要不動心。因為心一動,就失去本心、失去理智,也因此而產生驕慢心。所以,遇喜風而不動,才能保持這念心的清淨。 

  有些人錯認「不動」,是一片死寂的境界,只要一做事就會起心動念,所以修行時不能做事,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隨順世間的因緣來做事、修行,怎麼可能不動心呢?動心,是動了善念之後,自己能作主,遇到歡喜的事情,也不執著,就是喜風吹不動,真正的得到解脫、得到正念。這就是「隨緣行」的道理。 

  總之,隨著善緣、福報的現前,要能不生我慢心、歡喜心,因為一產生我慢與歡喜,就與道不相應了。 

  如果能夠了達透徹世間法,就能契入佛法。「報冤行」是忍,「隨緣行」也是忍,能夠做到「忍心不動」,就與報冤行、隨緣行的道理相應,就能成就聖道。 

【中台世界】>>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39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