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解、行、證與我們學佛的關係
2020/03/03 07:44:05瀏覽406|回應0|推薦3

信、解、行、證與我們學佛的關係

  學佛能否成就,與信、解、行、證關係很大。

我們信佛了,是真信還是假信?真信會成就;假

信,這一生不能成就,只是與佛結個緣。這個緣很

殊勝,雖然這一生不能成就,總有一世會成就。當

然最好是這一生就具足信、解、行、證,這一生就

成就。

一、信

  首先是信(信心)。如何建立信心?特別是在

這個時代,很難!我們見到許多同修,初學佛時很

認真,有念佛的、有持咒的、有學教的,學得太

多、太雜,自己的信心會漸漸喪失,到後來一樣都

不能成就,所以要自始至終一門深入。信不容易,

淨土宗就靠信、願、行三個字,這三個字具足了,

我們這一生決定生淨土,多麼殊勝、多麼容易、多

麼簡單!念佛法門就怕有懷疑,把這個機會錯過

了。如果不懷疑,一直念下去,這一生決定往生成

佛。

  念佛法門難信。我年輕時對於所有的宗教都接

觸,但是我不相信。對佛教更難以相信,認為佛教

是迷信,跟鬼神不分家的。後來如何相信的?我跟

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是一位著名的大哲學家。方

老師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分為四個單元,

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他告訴我,佛經哲

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問老師,佛教是宗

教,宗教是迷信,它哪裡來的哲學?他告訴我:「

你還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

哲學家。」方老師這樣介紹給我,我半信半疑。於

是我就很注意,老師學佛是真學還是假學?我每個

星期到他家上課,每次都能看到他的書桌上一定有

佛經。他不到寺廟,但是他讀《大藏經》,從來沒

有間斷過,真下功夫。我對佛法是從這裡建立的信

心,那一年我二十六歲。

二、解

  我們一定要讀經,對佛教經典要深入研習。《

大藏經》,不是一生能學得了的;只要學幾部經,

一生研究,做專家,不做通家。通家是樣樣通,這

很難,我們做不到,但是專攻一部我們可以做到。

《無量壽經》用一年,從頭到尾一遍,三年三遍,

十年就十遍,十年把《無量壽經》研究十遍、講解

十遍,你就是淨宗大德,我希望同學走這個路子。

  辛苦是不能避免的,不受這分辛苦,我們得不

到這個果實。淨宗是如來一生所傳的第一個法門,

只有這個法門人人有把握一生成就,希望能把淨宗

帶起來。參禪我們有沒有把握開悟?沒把握;有沒

有辦法明心見性?不敢說。其他的宗派通這一宗,

它有經、有論,還有祖師大德的學習報告,留下來

的著作,都很艱深、都不容易。我年輕無知,不知

道深淺,由大乘經論入門,我講過《華嚴》、講過

《法華》,這都是著名的大宗大派。八十五歲回

頭,不搞了,為什麼?往生一點把握都沒有。回過

頭來把《華嚴》、《法華》放下,唯識也放下,專

修淨土。我與李炳南老居士是同一個法脈,李老師

是親近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傳法給李炳南老居士,

老居士再傳給我,一脈相承。

  若要問我,念佛有沒有把握往生?我可以肯

定,有把握往生。見了阿彌陀佛再學大部經論可

以,為什麼?壽命無量。所以學大經大論要到極樂

世界學,不在這裡學,此處我只取西方極樂世界。

我有信、有願,信與願永恆的、不會退轉的。這是

我對於淨宗經論講過不少,《無量壽經》講過很多

遍,對它的理解,這是信的依靠。何以相信?有祖

宗的承傳,有經典的深入。經典跟祖師代代相傳,

我們拿出來可以做比較、可以做依據,歷代祖師所

說的是真的,不是妄語,我們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

會。

三、行

  行門就是一句佛號,白天晚上心裡的佛號不間

斷,無論在何處,心裡「南無阿彌陀佛」。我們一

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到極樂世界,決定見阿彌

陀佛!念佛是行,有解、有信、有行,隨時可以往

生!只有這一門,除這一門之外都要很長的時間,

要累積功德,只有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願、持

名,經上講得很清楚,臨命終時,最後一口氣是「

阿彌陀佛」,就能往生。

  經,我們用的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部經

是早年我在台中跟隨李老師,老師給我的,我看了

之後非常歡喜,講了五遍。論,祖師大德所傳的。

大家要認真學習《印光大師文鈔》,比什麼都殊

勝!一定要讀,幫助我們信、願、行,不能疏忽。

四、證

  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出家,師

父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明

白了不要說,時候到了佛來接你。他做到了,一句

阿彌陀佛念了一輩子,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預知時

至,上上品往生,是我們的榜樣。這是自在往生,

給我們做證明,隨時可以走得了。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http://www.amtb.tw/magazin/magazin.asp?web_choice=216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3189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