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藏經講記(12)如來讚歎品第六
2010/01/28 09:01:43瀏覽565|回應0|推薦1

地藏經講記(12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如來讚歎品第六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前面經文介紹地藏菩薩不僅是有能力、有智慧引導我們脫離苦難的導師,而且菩薩教化度脫的對象,是根性最劣、造作惡業最深重的地獄眾生。由此可知,菩薩確實不可思議。菩薩有能力普度九法界一切眾生,與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德能,無二無別。世尊在此地對地藏菩薩特別讚歎,其用意很深廣,目的是要求十方世界諸大菩薩,擁護地藏菩薩,盡力協助地藏菩薩,度脫苦難眾生。宣揚本經,讚歎地藏菩薩功德,即是普度一切眾生。

  「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世尊佛光普照一切法界,此境界跟《華嚴經》說的境界完全相同。「舉身」,身是色相,光從世尊身相上放出。此光是心性之光,自性本具之般若光明。此種光波非常特殊,波度是平等的,一剎那遍虛空法界,不像我們肉眼看到的日月星光,傳播的速度很慢。佛光一放即能同時到達盡虛空遍法界。

  舉身是世尊身相每個部位都放光,表「大圓滿光明雲」,是圓滿光,含攝了菩薩因地所修的無量法門。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證的圓滿功德,都在此光相中顯示無遺,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顯示佛身周遍法界,顯示法身、報身、應身,三身一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但顯示三身是一,同時也顯示出依即是正,正即是依,依正不二。依報是生活環境,正報是此身相。佛光普照,眾生有緣能見到佛光,是自己沒有障礙。我們無緣見不到佛光,是自己有業障。

  章嘉大師教導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氏門中是說覺悟門中,有求必應。如果有求而沒有感應,是自己有業障,必須要消除業障,感應方能現前。如何消除業障?大師告訴我:「懺悔。」又說:「懺悔不是教你去拜懺,去拜大悲懺、拜梁皇懺,拜什麼樣的懺,未必能把業障消除。」懺悔是知道自己的過失,立即改正過來,方是真懺悔。寺院裡做懺悔法會是一種儀式,令初學佛、沒學佛的人看到生慚愧心、懺悔心。我們自己修行不重此形式,著重在真正回頭,後不再造,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經中說佛的光明,是指此經。意為遇到此經,就是遇到世尊的光明遍照。此光明是永恆的、不間斷的,經典所在之處,即是佛光所照之處。我們展開經文讀誦受持,是接受佛的光明照耀。我們能覺悟,依教奉行,必定得證無上菩提。

  「大音聲」是三十二相之一,亦稱梵聲、如來梵聲。梵是清淨之意,佛的音聲能喚醒一切眾生的迷情。《大論》云,大梵天王的音聲跟佛的音聲一樣,有五種德相。第一種德相,音聲很深沉,像雷聲一樣,能讓人驚醒警覺。第二種德相,音聲能遠聞,與佛音聲、佛光一樣,盡虛空遍法界都能聽到。我們聽不到諸佛說法的音聲,不是根性有毛病,是心不清淨,產生了障礙。經上說「依報隨著正報轉」,嚴格來講,我們的身是最貼近的第一個依報。是故說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六根還是隨心轉。心地清淨,六根裡的微細胞就起變化,變化到完全符合自然的狀態,就能接受虛空法界的訊息。眼能接受盡虛空遍法界的色相;耳能遍聞虛空法界一切音聲,想聽何種音聲都能聽到,不想聽時寂靜無聲。我們在經上看到,極樂世界的人如是。

  我們明瞭此事實真相,要想恢復自己本有的德相、智慧、能力,必須勤修定慧。定與慧,定是樞紐,慧不必去求,定起作用就是慧,定起作用就是戒。戒定慧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分開。定慧作用與戒相應是善。諸佛菩薩的善巧方便,就是念念都與戒定慧三學相應,善巧到極處,是故光明遍照,梵音徹聞。眾生見聞後都生歡喜心,我們體會到此意,自然生起敬仰之心,此是第三種德相。第四種德相,佛說一切甚深法,我們聽後容易懂、容易接受,不會解錯意思。第五種德相,讓人聽後永遠不厭,即是今人所謂最高的享受。

  「出大音聲」告諸菩薩,是為流通此經的大事因緣。此經在佛法裡,是根本法輪。《華嚴》稱為根本,是整個佛法的根本,一切諸佛如來教學的根本。《地藏菩薩本願經》是眾生起修的根本,從此經起修,才能入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是故,佛在此處以大音聲遍告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菩薩摩訶薩,應當要肩負起弘經、護經的使命。如果我們能把此經介紹給大眾,而自己卻沒有認真去修,那僅是世間有漏的福報。如果自己能依教修行,再輾轉化他,就屬於功德。功德含攝福德,福德不含攝功德。

  世尊勸導一切菩薩摩訶薩,一定要做名實相副的佛弟子,弘揚此經,修學此經。我常遇到一些年輕的法師問我,如何才能把經講好?其實,要真正把經講好,一定要如教修行,真修才有悟處。悟得愈深,講得愈精彩。依照人家的講義來講,講得再好也很難契機。真正的契機是心性的流露,古德的註解只提供我們參考而已,一定要從自性流出,然後與經對照,跟古大德註疏比較,如此才能深入體會。自己沒有悟處,看別人的註解,照本宣科,如何能講得精彩?如果我們僅僅把註解講得很熟,即使講得天花亂墜,然無實際內容,僅是表面形式,沒有深入進去。若是自己能悟入,講起來就迥然不同。講經,歸根結柢要真修,才能講得好。如果我們的見解、思想、心行能與佛相應,大梵天王的音聲五德,也能具足少分。

  我們初學佛沒有覺悟,應當從「真誠」學起。真誠能感得佛菩薩加持,幫助悟入。不但讀經、講經時真誠,上下講台也要真誠。一真一切真。只有用真誠的心對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才能悟入。如果是用分別心,決定不能悟入。不但佛的境界不能悟入,連眼前的狀況,都不能明白。此是發心學講經,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同學不能不知道的。

  諸大菩薩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徹法底源。眾多菩薩摩訶薩,都是十方諸佛如來倒駕慈航示現的。菩薩的身分沒有一定,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普門品》說,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所謂「應以佛身得度者」,就現佛身。甚至應以乞丐身得度者,就現乞丐身。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多次遇到乞丐幫助,乞丐即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諸佛菩薩就在我們現前社會各行各業示現,我們肉眼凡夫不識。如此示現用意很深,讓我們對一切眾生生起至誠的恭敬心。我們把一切人事物,應該當作諸佛如來的示現,如此,恭敬心才真正生得起來,才能契入普賢行。

  普賢十願第一願就是「禮敬諸佛」,禮是外表,敬是內心。我們決定不敢輕慢任何一個眾生,我們心目當中,一切眾生皆是如來的化身,就能境隨心轉。我們心目當中看眾生是如來,自己的境界就提升到如來境界。佛眼看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凡夫看佛菩薩是凡夫。如果我們真回頭,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我們成佛就很快。善財童子一生成佛就憑此理。以真誠心對一切人事物,真誠到了極處,所有境界全轉成佛境界。轉就在一念之間,眾生與佛其實就是一念之差。一念覺就是佛;一念迷就是凡夫。希望諸位能深明此義。

  諸佛菩薩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瞭,知道萬法皆空,一切法無有自性。《般若經》云:「諸法緣生,緣生無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佛菩薩明瞭佛種從緣生。何謂緣?一切人事物都是緣,我們六根面對的都是緣。我們若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看作是諸佛如來示現的,那佛種就生了。如果看一切人事物都是生死凡夫,佛種沒有生,生起的是妄想、分別、執著。

  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此為感應道交。我們不僅能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亦能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此皆是感應之理。不但動物有此感應,植物也有此感應。如果我們留意,野外山林裡的樹木,如果它是自然生長的,它周圍一片肯定是一個種類。無論是動物、植物、礦物都是一類一群的,此是感應之理。善與善感應,惡與惡感應,淨與淨感應,染與染感應。

>>>續載中

  (《地藏經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5.28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35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372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