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73)
2020/08/20 20:25:16瀏覽78|回應0|推薦2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73

16.若知一切法,實亦非實,非實而實。便知一切法

相即非相,非相而相矣。

  「若知一切法,實亦非實,非實而實。便知一切法

相即非相,非相而相矣。」此段是說智慧,即看破,

非常重要。前文教我們心中一塵不染,是放下。何以

放不下?因為沒看破,不知世間一切法是假、是空。

以為一切法是真實的,此乃根本錯誤之觀念。認為自

己的身心是真的,一切萬事萬物也是真的,從中生起

自私自利愛、取、有的念頭,起了分別、執著,這才

造業。業力會變現境界,相宗教義說,一切森羅萬

象,「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十法界是業力變的。

六凡法界是染業變的,四聖法界是淨業變的。染淨皆

離,就是一真法界,即超越十法界。

  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善業變順

境,惡業變三惡道的逆境。這不是佛菩薩或閻羅王所

安立規定,而是自作自受,自己變現的境界,自己去

受用。《金剛經》末後說「如夢幻泡影」,是事實真

相。既然如夢幻泡影,自然就不執著。一切都不執

著,何以仍要勤奮努力去做,因為相是業力變的,多造

善業就變好境界。雖然自己不受用,我願意供給大眾受

用,此乃大慈悲心。一切眾生念念之中造惡業,由於有

許多佛菩薩在修善業,所以仍能維繫住這個境界,不至

於變得更壞,我們是沾佛菩薩的光。

17.佛說一切法,但是幻相而無實體。體唯淨心,故

曰萬法唯心。又曰心外無法。故可就諸法以明實

相。因諸法之實相,即是性故。

  「佛說一切法,但是幻相而無實體。」這就說明,

一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確實無自性,沒有實體,當

體皆空。「體唯淨心」,本體是清淨心。「故曰萬法唯

心。」心是能變能現,相是所現所變。「又曰心外無

法。」所有一切法,不但十法界,甚至諸佛菩薩的淨土

一真法界,也是唯心所現,除心性之外,別無一法,這

是事實。「故可就諸法以明實相。因諸法之實相,即是

性故。」實相就是本性、真心,說許多名詞術語,其實

是同一件事。「相即非相,非相而相」,所有一切現相

當體皆空,了不可得;只是剎那生滅業因果報的連續相

而已,確實沒有自性。

18.《起信論》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覺念起而有

無明。遂成眾生。一法界者,一真法界也。十法界

萬象森羅,而真如則是一也。即一切同體之意。

  「《起信論》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覺念起而

有無明。遂成眾生。」這是說法界的緣起,即現代科

學家探討的宇宙、生命的起源。他們的猜測,不是事

實,所提出的證據仍有許多問題,不能自圓其說,無

法令人心服口服。此事佛在經上說得很明白,特別是

開智慧的《楞嚴經》。

  《起信論》上說的簡單,「因不知一法界故」,也

是《楞嚴經》上說的義理,一法界是真的。眾生與佛

的差別在於迷、悟不同。迷的是一真法界,悟的仍是

一真法界。一真之中沒有迷悟,迷悟在人。人迷了,

一念不覺而起無明。何以會一念不覺?因不知一法界

故,不知道原本就是一法界。一法界是唯心所現,心

是一,所以現的相也是一;心真實,現的相也真實。

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現,現的境界沒有虛妄、分別、

妄想、執著。所以,四種淨土之中,實報莊嚴土就是

一真法界,實是真實,不是虛妄。

  一真之外所謂的十法界,十代表圓滿,不是數字,

而是無量無邊的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界從差別心而來,

一人一個法界,各人想各人的。好像我們是相同的,《

楞嚴經》說「同分妄見」,我們的法界之中有與別人相

同的一部分,但是各人是各人的;有與別人完全不同

的,是別業。

  譬如燈,每一盞燈是別業,所放的光,光光交融,

會在一起是同分;雖然是同分,各人仍是各人的。將此

盞燈熄滅,它的光沒有了;燈再打開,光與大家是同

的,可見同分仍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方知一個眾生

一個法界,法界無量無邊;直至入一真法界,就與大家

真的相同,心同,境界就同。若見兩人面貌、動作、儀

態都相同,可以斷定此二人對一切事的想法都會相同,

面貌是心變現的,一點不假。

  只要你真正體會一切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空、

不可得就是自性。空與有一起,並非離開相,別有一個

自性。以《金剛經》的義理體會,皆是空有一如、萬法

一如、體相一如。入一如的境界,就是明心見性之境

界。

  如果心中仍有分別,則沒見性,就有對立,不圓

融,即不是一如,一如是不二。眾生與佛一如,性相一

如,體用一如,理事一如,無有一法不如,就入了境

界。入此境界,心地一定清淨、平等,即《無量壽經》

上說的「清淨、平等、覺」。其中一切法皆如,一切法

不二,即《華嚴》所說「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一念不覺則生無明,無明就是不知一法界,不明

瞭事實真相及萬法是一如。不知,是無明,心是動的;

知,就明了,心就定了。所以,諸佛如來的心是清淨寂

滅。所謂五忍菩薩,佛是寂滅忍,菩薩的最高境界是無

生法忍,清淨寂滅。起心動念就是無明,是妄心的根

本。諸佛菩薩不起心動念。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

法,許多經典是有人向他請教問題而答覆的。佛菩薩講

經說法,心地乾乾淨淨,絕無動念頭,佛經是由無念無

生之中自然流露的。我們現在何以感覺佛經如此難懂,

因為我們是用無明,起心動念研究它,所以根本不相

應,即是大經上說的「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世

間第一等聰明智慧之人,想研究佛經,卻不得其門而

入,道理在用心本質不相同。一是用真心,一是用妄

心。真心是清淨心,妄心是起心動念之心。不起心、不

動念,不但一切佛法通達了,甚至一切世間法也通達

了。因為一切世間法也是從真心變現的,所以只要見

性,沒有一樣不通達。

  釋迦牟尼佛是太子出身,以後出家行道,講經說

法。當年有人明知佛未曾放過牛,而故意問佛,應如何

放牛。不料釋迦牟尼佛說了整套養牛的方法,記錄下來

就是《放牛經》。釋迦牟尼佛真有智慧,世出世間法,

無有一樣不懂。若不向清淨心下手,而向經教文字著

手,那就無法通達。一定要從心性上著手,就是要遵守

此經教導的原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時、

一切處,心要保持清淨,一切事要認真的做。學佛,菩

薩行門中的重要綱領,就是教我們如何生活、工作、待

人。六度、十願即是總綱領、總原則。尤其是普賢十

願,比六度的效果更為殊勝,因為直接顯示自性的功

德,即直接用性德修。佛門常說,「稱性起修,全修即

性」,即是普賢十願,教導我們一切恭敬,這是性德,

能除貢高我慢的業障。業障是貢高我慢、貪瞋痴、妄想

分別執著,其中最重的是貢高我慢,要先除之,因為它

障礙善法,不能親近善人、善法。所以普賢十願列於第

一,教人「禮敬諸佛」。

  《華嚴經》普賢法門所說的「諸佛」,意義不同,

是指十方三世佛。我們在《萬佛名經》、《三千佛名

經》中見到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所有一切眾生都

是未來佛。一切眾生是廣義的,不但指動物,植物、礦

物都是眾生。眾生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任何一法

皆是眾緣和合而生,故稱眾生。桌椅板凳、香爐燭台

都是佛,無有一物不是佛。大經說,有情眾生動物的

自性,稱為佛性。無情眾生植物、礦物的自性稱為法

性。佛性與法性是一個性,故《華嚴》云,「情與無

情,同圓種智」,同圓種智就是成佛。當我們看到大

地所有一切眾生,情與無情都成佛,自己就成佛。

  如果有人學佛,對一切人事物經常看不順眼,心

中只要有一點點執著痕跡,此人不僅沒有成佛的指

望,甚至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事於我們關係太

大!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地清淨、平等、慈

悲。由於有無明才變成眾生,生煩惱,煩惱輾轉愈來

愈嚴重,於是愈墮落。只要不出輪迴,果報一定每況

愈下。

  佛說,得人身要認真持五戒。五戒的戒相很微細,

五戒持得圓滿很難,來生再得人身不容易。修的一點

福,得不到人身,就到畜生道或餓鬼道享福。地獄道

沒福享,完全受罪。在畜生道享福的,如外國人養的

寵物,一家人都伺候牠,牠有福報,是前生修的。在

餓鬼道享福,如土地公、城隍爺,每逢初一、十五有

許多人祭祀。若修福著相,將來就享這種福報。

  說明六道住不得,來生得不到人身就是餓鬼、畜

生,再造重一點的罪業,就入地獄。佛說,頭出頭沒,

三惡道是家鄉,進入容易,脫離太難!到三善道是旅

遊,時間很短,立刻就又回去了。六道輪迴太可怕!我

們這一生遇到大好的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一定

要下定決心在這一生永脫輪迴,求生淨土。蕅益大師的

《彌陀要解》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

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細細體會大師這兩句話,我

們就能肯定,往生真的是隨意自在,想何時走,就何時

走,人人做得到。

  「一法界者,一真法界也。十法界萬象森羅,而真

如則是一也。即一切同體之意。」同體指同一個性體。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http://www.amtb.tw/magazin/magazin.asp?web_choice=21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14881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