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終於比較像冬天。台北有點陰陰溼溼,走在路上有一種乾淨的涼意,大概是因為溼氣讓空氣中的灰塵沈澱吧?
這是吃火鍋的天氣。
小時候家裡吃火鍋,主要是豬肉牛肉和蔬菜,丸子以魚丸類為主,也涮一點蛤。丸子的來源都是一家在台南東門市場裡的手工魚丸店,有兩種我特別記得,旗魚丸和花枝丸。旗魚丸脆爽,鮮而沒有魚腥味,用白水煮,吃的時候撒一點芹菜末,就是一個鮮甜爽口的魚丸湯了,使用大骨高湯當然更棒。花枝丸香甜彈牙,用炸的,上桌時撒上白胡椒和鹽… 嗯。邊寫邊吞口水。好東西道理無他,就是料好新鮮而且非常實在而已。後來他們也開始使用機器製作,而且有些不是自己製造,高下立判。沒法兒!
後來慢慢流行各式各樣的盒裝火鍋料,蠻花俏的。不過可能手工產品來源不缺,印象中,家裡幾乎不用。反而是離開家以後,跟朋友們吃火鍋時,因為大家都吃才開始。有一陣子,吃火鍋時也是這個餃那個餃的有好幾樣,說不上好吃,反正就是個熱熱鬧鬧。
香港的火鍋,放的東西更多,特別愛放海鮮。象拔棒,魚片和蝦子大概是前三名。老實說,涮了牛肉豬肉,又涮各式海味,那個湯頭我是不愛的。 尤其最後涮茼蒿時, 味道太多太雜,茼蒿的特殊香氣都給蓋過去了,膩的很。即便是麻辣鍋,味道夠重所以東西適合多樣,但是一加了海味,實在不怎麼的。
火鍋的變化很多,日式中式,各有擅長。不管哪一種,我喜歡有個中心想法的那種吃法,不要最後一鍋五位雜陳的湯。港式火鍋很不對我的胃,所以在香港工作期間只吃過兩次,畢竟廣東菜好吃的太多了,犯不著跟自己過不去。
上星期請了朋友來吃火鍋。湯底用前一晚熬的白蘿菠柴魚高湯,蔬菜菰類為輔,單涮牛肉。雖然我不愛各式火鍋餃類的吃法,還是怕蛋殼頭妹會不習慣,去超市逛逛看看有什麼靈感時,卻對架上的各類丸子沒有半點慾望。後來想到弟弟前一陣子記錄一個做法簡單的火鍋配料:豆腐雞肉球。剛好拿來實驗一下!
http://blog.pixnet.net/yfjuan/post/13069991
300 公克的雞胸肉,用刀子剁,和 3/4 個板豆腐放入碗中,用手拌勻。捨蔥花蒜末改加薑末,調味用白胡椒,味林,鰹魚醬油和一點點岩鹽和清酒。
材料拌好了,自己先用白水煮一點試吃。發現白胡椒雖然放了不少,但是味道就是上不來。決定依照弟的食譜加一點黑胡椒。很有意思,胡椒味出現了!啊 ~ 這兩者可以互相提攜。原來如此。
豆腐雞肉球是吃火鍋時用湯匙做球,放入熱湯中,很容易熟。當天吃的時候,我準備了白蘿蔔泥加鰹魚醬油作為沾料。豆腐雞肉球的口味淡淡的,但是因為加了胡椒和薑末,味覺上有些不同層次。而白蘿蔔當令,甜味多過辛辣,幾樣加在一起,真的很不賴!
當晚有三種沾醬,配牛肉的芝麻醬,配雞肉球的白蘿蔔泥,等白蘿菠泥用完就換上一般火鍋的沾醬,什麼都可以搭。第二回煮豆腐雞肉球時,蛋殼頭妹不肯用普通醬料,還是追加了現磨白蘿蔔泥。
第一次試做,成功 !! 以後在家吃火鍋,多一個簡單清爽又好吃的配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