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心得偶記 86.法不是「學」來的
2010/03/25 22:26:03瀏覽553|回應4|推薦12

86.法不是「學」來的

   永嘉玄覺禪師。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偶師弟子玄策相訪,與其劇談,出言暗合諸祖。

   策云:仁者得法師誰。

   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

   曰:願仁者為我證據。

   策云: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法」是悟來的,不是「學」來的,而且連「悟」也不是可以「學」得來的。那想要「學」法的人怎麼辦?「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未解經義,心常有疑」「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能知有疑,能知不會,都是覺性,覺性起作用就有機會。最怕得是「學來的都對,都是佛說,不許懷疑」,自圓其說,卻不知那樣解釋反而是「謗佛毀法」。原先佛的意,是了義的,被不了義的弟子們曲解,還自以為是了義;這行為當然是「謗佛毀法」。為什麼文中常常對「不許懷疑」有意見?「不許懷疑」遏止了「問題」的產生,「發現問題」卻是最常見的「覺」,「悟」是「發現答案」的「覺」。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與「悟」是等價的。

忍大師為惠能大師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大悟說出「五個何其」的偈來讚嘆「自性」。惠能大師只要把忍大師當年怎麼講,再講一次,由弟子們記錄下來,後世佛子們只要學這一段豈不省事!惠能大師不會為了捨不得教而留一手。可能是惠能大師認為那一段教學的內容,對他的大悟不是主要原因。可能是惠能大師認為這一段內容不能幫助弟子們,因此沒有記錄下來。您認為還有哪些可能?

為什麼不是「學」得來的?如果不是「學」得來的,那麼寫「觀心亭」這些文章有什麼用?「要的不是知識,而是自己已經有卻不會的能力」,不是用一般的學習法可以學得來的,所以請放開以前的學習習慣。

「看維摩經發明心地」,看「維摩詰居士所說經」發現、明瞭心念的世界,進入「心中天」。不同的修人,在不同的時空環境開了悟,開出了不同的生命與智慧的花朵。不要習慣於拿出過去的知識與經驗,這是最不好的「習氣」。以「新」的心去面對每一件事物,每天發現「新」的,就是一種「悟」,就是「茍日新、日日新」。所發現的到底對不對?還要另外的「悟」來「確定」。要不要找大師來「證明」,就看自己「確定」的能力!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achiese&aid=3886195

 回應文章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瞎貓碰見死老鼠
2010/03/28 13:41

啊,是誰說?千金難買早知道!

哈,就是它!萬法由心體不二。

溥新(apachiese) 於 2010-03-29 19:59 回覆:
歡迎您
噯  眾瞎貓總是一腳綁著欲望
                         一腳綁著情緒
                         一腳綁著知識
                         一腳綁著思考
噯   動彈不得
哈   心佛眾生本一
祝福您
法界吉祥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3/25 23:10

好文一篇

法真不是學來的

唯不在慣性中能分分秒秒全然覺性現前 

在行住坐臥 都能清明照見心行 去承擔洗刷執迷心

以不思善 不思惡把關  行一直心   走下去

淺見分享

溥新(apachiese) 於 2010-03-26 21:01 回覆:
歡迎您
感恩您把心得分享網友
請網友細細品味
照著試試看
祝福您
法界吉祥

angelhohoh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orry按太快
2010/03/25 22:38
學道不學道
第二個道字
我選成到
選錯了
失禮

angelhohoh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是長久以來學佛者的不同論點
2010/03/25 22:36
我覺得跟佛的緣有深淺
自身的業有輕重 智有高低
能悟得道的 就依悟得
能學而證道 就以學得
法華經上說
我常知眾生 行道不行到
隨應所可度 以說種種法-----(這就是我上面所要表達的意思了)
每自作是念 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道 速成就佛身
溥新(apachiese) 於 2010-03-26 20:53 回覆:
歡迎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夠 速成
歡迎您試試 悟
方法就在觀心亭文章中
祝福您
法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