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有關克流感的故事 vs H1N1防疫 該吹熄燈號了
2010/01/19 16:59:26瀏覽497|回應0|推薦0

一個有關克流感的故事

作者:黃景泰、黃玉成(作者為感染科醫師)

面對來勢洶洶的H1N1新流感,世衛組織採信,克流感是個很有效的藥物,流感病人服用克流感,可降低併發重症機會,所以宣導各國應大量儲備克流感。另方面,日本向來篤信克流感對流感療效,所以日本人吃掉全球克流感消耗量的百分之八十。

在這樣大環境下,一個日本醫師目睹許多有可能是克流感引起的嚴重副作用,如青少年精神異常、甚至於自殺等,希望能進一步確定克流感真正療效。他寫信給英國考科藍組織(Cochrane collaboration),希望他們檢視「健康成年人服用克流感,可以減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是否正確。考科藍是推動實證醫學的權威組織,而所謂實證醫學,是講求醫療行為必須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醫學。

考科藍組織首先全面檢視二十篇相關文獻,只有五篇研究具說服力。他們聯絡這五篇研究的主持人,只有三個回應考科藍的探詢。令人驚訝的是,當初研究的數據資料這三個主持人都拿不出來,而都在製造克流感的藥廠手上。無論如何,仔細分析這些文獻,克流感不能預防流感引發的重症,可是噁心的副作用很明顯。

「健康成年人服用克流感,可減低流感併發重症的機會」,這結論的根據,僅止於一篇藥廠贊助的綜合分析。這篇綜合分析收集十篇文獻,而這十篇文獻不但都是藥廠贊助的,並且其中只有兩篇通過醫療同儕的專業檢驗、正式發表。未經發表的八篇文獻,檢視其內容並沒有參考價值。而正是這篇由廠商贊助的綜合分析,引導了世衛勸導各國大量儲備克流感。

考科藍組織的發現,發表在十二月份大英內科學會醫學雜誌上。該雜誌主編強調,這事件的意義其實超越了克流感是否有效的簡單層次,全世界對所有藥物的效果評估、規範、及促銷,整個流程系統都須慎重檢討。

講究科學根據的實證醫學,是目前醫學界大家都能接受的價值觀。然真正在臨床實務上,醫生們是否能夠慎思明辨,不以直覺或是想當然爾、來接受訊息,以避免給予病人不適當、弊多於利、甚至於可能有弊無利的處置,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多年來專注於流感的基礎與臨床醫學研究,追蹤相關文獻,早在八月間就曾透過感染科醫師的專業團體發表聲明,提醒大家克流感並非防治新流感的萬靈丹,試圖導正被誤導的觀念。政府防疫政策仍倚靠克流感為重要環節,在沒有有效藥物的情況下、寄望克流感或許可能發揮某種程度的功效,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對於輕症病患大量使用克流感所造成的醫療資源耗損、甚至於衛生主管機關誤認克流感是特效藥而法辦醫師,身為感染醫學的專業人員,實在不無遺憾


H1N1防疫 該吹熄燈號了

◎ 郭明裕、郭明實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登了半版報紙廣告,說台灣H1N1防疫工作名列世界前茅。但電視的跑馬燈,卻又要全民在月底前趕快施打疫苗,否則春節又會有一波疫情。理由呢?不知道!像狼來了的故事翻版!

H1N1防疫已過八個多月,所謂專家預言摃龜者比比皆是,而基層防疫人員不是加班,就是被學校老師與家長罵翻,也該休息了!

從去年「科學」期刊荷、美兩篇論文,我們知道當初說要準備口罩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H1N1病毒在上呼吸道接受體複製與傳播的效率,仍比季節性流感病毒差很多,寒冬不一定最會傳染。後來日本與中國也各有一篇論文登於「科學」與「新興傳染病」期刊,加以證實。

勤洗手可能更重要!「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兩篇論文證實H1N1病毒在家中成員傳播效率低,只在高中校園傳播效率高,但重症與死亡率皆低。可能是高中生上呼吸道接受體比小學生發育得更成熟。

專家預言摃龜,代表性人物就是哈佛大學傳染病學教授Marc Lipsitch。去年六月間,他以墨西哥與美國加州數據估算,美國將有九萬人死於H1N1。但九月十七日他重新估計,認為死亡率應由千分之四.五調降為萬分之○.七至四.五之間;並認為H1N1新流感不同於季節性流感病毒,五十歲以上老人很少感染,主要侵襲六個月至二十四歲的兒童與青少年,但死亡人數卻集中於二十五歲至四十九歲的青壯年、孕婦,以及慢性心肺疾病者。

九月開學後,勤洗手、量體溫、高燒停課、快篩、陽性病例快速服用克流感,確實為生產緩慢的新流感疫苗,爭取到寶貴的防疫時間。十一月初疫苗全民開打,停課班級由一九二五班劇降,現只剩一個班級。防疫走到這裡,應是尾聲。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應把重心放在,疫苗傷害的釐清與過多疫苗善後。因為歐、美都有退貨與打不完的傷腦筋。讓基層防疫人員在寒假期間休養,一切回歸平時建制。

如果H1N1病毒再蠢動,以台灣的高醫療與高防疫水準,不用怕!況且全球已有一年的經驗,台灣克流感與疫苗過多也是另一層保障。(作者分別為台、美小兒科醫師)

fr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9/today-o2.htm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nebojay&aid=3701902